国有企业党委三大权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8
国企单位一般都有总部集团和下属子分公司,甚至有些央企,还有下属三级、四级甚至五级公司,当然很多国企最基层的单位,应该指的是具体负责生产经营的车间、项目部或者分公司等。

那么这些基层单位的领导到底有多大的权力呢?以一般国企集团下属子分公司而言:

首先,要了解国企领导权力的大小,必须要知道国企的权力运行规则以及组织架构,比如在大多数国企里面,真正意义上的“一把手”,也就是有最后拍板做决策权力的,基本上是党委书记、董事长和总经理这三个人,而且这三位领导级别相同,权力分工各有侧重,只不过很多国企里面的董事长由党委书记兼任。所以,大多数国企的主要领导,其实一般是两位。

其次,通常我们所说的领导权力,一般主要指的是“人、财、物”方面的权力,但是国企作为准体制内单位,各方面的权力运行都有明确的规定,并不是哪位领导随意或者自由发挥的。比如干部人事任免,包括新提拔干部等,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当然是党委说了算,不过党委说了算,其实也不并不代表是党委书记一个人说了算,因为重要干部任免等,必须要通过党委委员参加的党委会集体来做决定,这是民主集中制的体现。

其次,国企里面党委的领导职能如何体现?主要就是九个字,“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那么具体生产经营方面的事项,具体工作怎么干?这个时候,以总经理为代表的经理层的权力就可以体现出来了,所以,在具体的事权和财权方面,经理层的权力可能就相对会更大一些。但是,一些重大事项、大额资金的安排,也必须要履行党委会“前置审议”的程序,只有党委会审议合规了,才能提交经理层会议具体去讨论实施,这是权力制衡的一种体现。

再次,很多国企虽然看似相对独立,但几乎每个国企背后,都有一个“后台老板”,这个老板,可能是上级集团总部,也可能是各级国资委等监管部门,正因为如此,国企内部很多事项,国企通过自身权力架构可以做出决策去实施,但是涉及到一些更为重大的事项、由上级任命的干部调动等,那么基层国企领导的权力可能就到边界了,因为这些问题必须由上级去决策,这是权力边界的体现。

最后,除了以上几点以外,国企之所以称之为国企而不像私企,是因为国企内部还有一种隐形的或者不被大家重视的权力,那就是职工代表大会制,比如涉及国企员工工资福利待遇、退休职工安置等方面的管理办法,按规定是要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的,只有审议通过了才能去发布实施,否则的话,可能会出现因为程序不当而管理办法失效的情况发生,这又是国企职工主人翁权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