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0-10-18
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者是胰岛素生物作用受损,导致人体内的血糖无法正常代谢,在体内形成高血糖环境,对眼,肾,心血管造成慢性损伤,最终导致以上器官和组织发生功能性障碍。糖尿病主要由遗传和多食少动而引发,也有因病毒性感染,导致自免疫系统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导致发病的情况。
第2个回答 2020-10-18
糖尿病最常见的类型为2型糖尿病,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有关联,有研究发现有四百多个遗传变异与2型糖尿病相关,且很多患者都有糖尿病家族史;患者的常见症状有轻度乏力、口渴等。2型糖尿病还与生活方式有关,经常摄入高热量食物、膳食不合理、肥胖、活动过少、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容易导致胰岛素分泌能力和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血糖升高,从而引起2型糖尿病;部分患者可伴有视力下降的症状。1型糖尿病相对少见,病因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与自身免疫系统缺陷有关,根据检查可以发现1型糖尿病的患者体内有多种自身免疫抗体,例如胰岛细胞抗体等,这些抗体可损伤产生胰岛素的胰岛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缺乏造成血糖升高,从而引起1型糖尿病;患者一般会出现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除此之外,妊娠、病毒感染、药物副作用、内分泌疾病、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等因素也可引起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引起糖尿病;患者可伴有视力改变、皮肤感染等症状。
平时要注意自我检测血糖,定期到医院复查,膳食要合理,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第3个回答 2020-10-18
糖尿病是怎么回事呢?
1.
有些人是因为免疫系统缺陷和遗传等因素,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那么糖就不可能顺利进入细胞,血糖就会一直超标,这类人群我们将其称之为1型糖尿病人。
这类人群需要终身依靠外援——注射胰岛素来帮助糖进入细胞完成代谢。
1型糖尿病占比相对较少,约占糖尿病患者总量的5%-10%,它有很明显的特点——早发,一般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发病。
2.
你以为你已经了解糖尿病了吗?
不,这还早着呢,除了1型糖尿病,还有一种在糖尿病患者人群中占比最多、病情最复杂、隐藏又比较深的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才是糖尿病的主体,占比约在90%左右。
那么2型糖尿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糖代谢的过程中,小肠在分解淀粉时,如果忘记分泌肽君,也就是压根没有通信兵去报信,胰腺就会傻乎乎地在家睡觉,不知道要分泌胰岛素,这种由于通讯设施错误导致的高血糖,是一种2型糖尿病。
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给小肠用肽类药物,让小肠记得分泌肽君,恢复通讯功能。
3.
当然,这是一种很绝对的情况,更多的情况是小肠照常分泌了肽君,而肽君不积极工作,慢悠悠地去报信,胰腺接到指令后也慢悠悠地分泌,分泌出来的胰岛素又慢悠悠地去开门。
意思就是如果肽君、胰腺、胰岛素这三个家伙有一个患了拖延症,或者是全部患了拖延症,那结果就糟糕了。
血糖迅速升高时,胰岛素不来;等糖随尿液排出体外,体内血糖降低时,这些胰岛素姗姗来迟,开始大干快上,让本来就不高的血糖瞬间降低。
健康的人是用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水平,使其尽量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下可好,由于他们的拖延症,我们的血糖坐上了过山车,不是超高就是超低。
剧烈的血糖波动可是人们扛不住的,过低的血糖可以使人立刻昏厥,甚至。。。。。。这种大家集体怠工的情况比较复杂,需要联合用药,提高懒惰的家伙的工作效率。
4.
如果在糖代谢的过程中,肽君辛辛苦苦地准时给胰腺通风报信,胰腺收到通知后,开始分泌胰岛素。
突然发现,哎呀我的妈呀,生产力有限,数量不达标,这个时候部分糖不能顺利进入细胞而滞留在血液中,造成高血糖的情况,这也是一种2型糖尿病。
针对这类情况我们的治疗方法是赶紧刺激胰腺,让它能够恢复产能。
这类治疗药物主要有格列奈类。
5.
如果在糖代谢的过程中,肽君的情报工作和胰腺的生产工作都很顺利,可是万万没想到,这胰岛素开门的能力缺失了,也就是给你发了张电子门禁卡,别人的卡一刷,门开了,可你的卡就是不行。因为胰岛素受体不够灵敏,一张刷不开,两张刷不开。。。。。悲剧就是打不开门,真的打不开门。
由于这类情况引发的高血糖治疗方案主要是运用双胍类药物刺激胰岛素的敏感性,也就是把门禁卡重新刷一遍,让它能够有效地把门打开。
6.
还有一种状况是胃肠的消化功能实在是太好了,吃进去的淀粉秒变血糖。
瞬间飙升的血糖让胰岛素毫无招架之力,造成了大量的葡萄糖在血液中堆积,引起高血糖。
针对这类患者,一般的治疗手段就是服用一些着力于延缓小肠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功能的药物,比如阿卡波糖。
7.
除了胰腺,胰岛素,肽君,胃肠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能够导致糖尿病的因素——肥胖。
肥胖的人呢,细胞被脂肪团团围住,像是穿了厚厚的棉袄。
胰岛素像个地下工作者一样去和胰岛素受体接头,由于隔了棉袄,信号变弱了,怎么都联系不上,可怜的胰岛素生命周期又实在是太短暂了,死也没有接上头,胰岛素没法打开细胞的门,
于是,熟悉的故事就发生了,血糖进不去细胞,滞留在血液中,血糖升高。
针对这类糖尿病患者,当务之急就是减重,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手术干预。2009年,欧洲第45届糖尿病研究会的年会确认:肥胖导致的糖尿病已经成为可通过手术治愈的胃肠道疾病。
第4个回答 2020-10-31
糖尿病的原因都有
1、遗传因素
平时相当多的糖尿病患者几乎都是由于遗传的因素而引起的,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病人更显突出。如果夫妻两人都是糖尿病患者,那么他们所生下来的孩子有一半机会是会患上糖尿病的。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有糖尿病,虽然小孩不一定会得糖尿病,但是会成为糖尿病基因的携带者,那么他所生孩子的患病率也会相对较大的。
2、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因素
除了遗传因素外,糖尿病发病原因就是来自于病人平时的不良习惯和一些其他的生活因素。比如年轻时的操劳过度,导致机能受损,或是先天的不足后天又失去平衡,或者未老先衰,以及肥胖的人等,体内的脂肪堆积过多,干扰到了心脏、肾脏、肺脏、肝脏和血管障碍等。这些因素致使胰腺功能衰竭,胰岛素分泌不足,这种现象都会产生糖尿病的得病机会。
第5个回答 2020-10-18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1型糖尿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已经发现有50多个遗传变异与1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2型糖尿病的发生同样与遗传因素相关,目前已经发现400多个遗传变异与2型糖尿病或高血糖发生的风险相关。
需要注意的是,遗传背景只是赋予个体一定程度的疾病易感性,并不足以致病,一般是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多个基因异常的总体效用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环境(体外)因素
与1型糖尿病发生相关的环境因素不明,病毒感染可能是导致1型糖尿病的环境原因之一,包括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这些病毒可直接损伤胰岛β细胞,并可启动自身免疫反应进一步损伤胰岛β细胞。
一些化学毒物如灭鼠剂吡甲硝苯脲等,也可导致胰岛β细胞的破坏,从而诱发1型糖尿病。近几年来,随着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广泛使用,该类药物所导致的1型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有明显增多。
环境因素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中显得尤其重要,具体包括年龄增长、现代生活方式、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不足等等。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增高的最重要环境因素是导致不良生活方式形成的社会环境。
自身免疫系统缺陷
在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免疫系统对产生胰岛素的胰岛细胞发动攻击,即自身免疫,导致胰岛β细胞损伤和消失并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