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咎由自取的末代狂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1
  钟会,似乎命中注定应该是一个非同凡响的人物,不仅家世显赫,是个标准的官二代,而且从小就是个远近驰名的神童,不但得到当朝重臣的赏识,连皇帝听说 后都要亲自验证真伪;青年时代又成为一代名士,是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是曹魏帝国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二十出头又为当权者所看重,成为其重要的谋谟之 臣,对曹魏帝国后期的政局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不到四十又被破格任命为征讨蜀国的最高军事首脑,率领十余万大军一举消灭了蜀汉王朝。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杰 出人物,却在四十岁的时候因为发动谋反而死于非命,其悲惨结局令后人唏嘘。> >   那么,这一切又是怎么发生和发展的呢?> >   一> >    钟会,字士季,颍川郡长社人,出身于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大族。父亲钟繇,是曹操集团发展时期所一直倚仗的汝颍集团的重要成员,在曹魏政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 地位,曾经在曹魏建国之初担任太傅一职。钟繇还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大家,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王羲之并称为“钟王”。钟会出生时的黄初六年 (公元 225 年),父亲钟繇已经七十五岁高龄,老来得子,自然是欣喜异常,对钟会是百般宠爱。> >   不过就在钟会六岁那年,钟繇因病去世,钟会的童年时代完全由母亲一手照顾。> >    钟会的母亲姓张,字昌蒲,亦为大族之后,家族世代均为俸禄两千石以上的高官。她知书达理,见识过人,早在钟会童年之时就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启蒙教育。后来 钟会在亲自为母亲所作的传记中曾经回忆起当年母亲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他提到母亲对自己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明并制订了周密的计划。在钟会四岁的时候,母亲张氏 传授《孝经》,七岁时诵读《论语》,八岁阅读《诗经》,十岁读《尚书》,十一岁读《易经》,十二岁读《左传》,十三岁读《周礼》、《礼记》,十四岁读父亲 钟繇所撰写的《易记》,十五岁又将钟会送入当时曹魏的最高学府——太学进行深造。为了鞭策少年时期的钟会认真学习,张氏还留下了至今为人传颂的至理名言: “学猥则倦,倦则意怠。”意为对学习感到恐惧,就会厌恶学习;厌恶学习,就会精神懒惰。在母亲张氏的严格要求下,原本就天资聪慧的钟会很快便成为在曹魏帝 国无人不知的神童。据说曹魏名臣蒋济曾经在钟会五岁的时候就预言,钟会必将成为一个非同寻常的人物。> >   钟会的名气后来还引起了魏文帝曹 丕的注意,曹丕专门召见钟会及其兄长钟毓。这哥俩见到皇帝之后反应不一,钟毓满脸流汗,而钟会却面不改色。曹丕好奇地问钟毓:“为什么你脸上有汗呢?”钟 毓老老实实地回答:“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曹丕又问钟会:“为什么你脸上又没汗呢?”钟会则机智地回答:“战战栗栗,汗不敢出。”虽然各自的回答大同小 异,但是钟会出人意料的话语给曹丕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在《世说新语》中还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钟毓、钟会兄弟俩小的时候,有一次曾经趁着父亲白天睡觉 的时候一起偷偷喝酒,而此时钟繇恰巧醒来,也想看看这哥俩的表现,就依然装睡暗中观察。钟毓是行礼揖拜之后才端杯喝酒,而钟会只是光顾着喝酒而不拜。钟繇 感到很好奇,就问各自的原因。钟毓回答:“饮酒要遵守礼仪,不敢不拜。”钟会则直截了当地说:“偷着喝酒原本就不是一个遵守礼仪的行为,所以不拜。”> >    太学学习的数年间,是钟会学识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他不但博览群书专研名理,对于各种技艺都有广泛的涉猎和研究,加之学习刻苦,很快便成为当时名重一时 的青年名士。二十岁时,钟会已经和当时最为著名的青年思想家王弼齐名。也就在这一年,钟会步入政坛,担任秘书郎一职,正始八年(公元 247 年),钟会 转为尚书郎,第二年被提升为中书侍郎。不过,就在钟会按部就班地在仕途上稳步前行的时候,一场影响曹魏帝国政治命运的政治纷争也进行到了白热化的地步,钟 会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这场政治旋涡。> >   景初三年(公元 239 年)魏明帝曹睿死后,辅政重臣中的大将军曹爽与太傅司马懿之间的矛盾日 益加剧。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给对方以致命的一击。这种内部争斗的紧张气氛对曹魏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部分官吏分别投靠了不同的阵营,逐渐在朝廷中形 成了立场完全不同的两大派。这种一触即发的紧张局势,就连深居家中的母亲张氏都有所察觉。张氏对曹爽一派放纵不羁、缺乏政治远见的行为不满,曾私下告诉钟 会和钟毓:像曹爽的做法虽然可以取得暂时的安乐,但未必能够长久。> >   在张氏的规劝之下,钟毓、钟会兄弟采取了观望态度,并没有去投靠任何一派政治势力。> >    正始十年(公元 249 年),司马懿趁着曹爽拜祭魏明帝的有利时机,突然发动政变并控制了京城洛阳的局势,随后逼迫皇太后下诏罢黜了曹爽的职务。然而 曹爽虽然失去了对洛阳的控制权,但实力犹在,不少大臣和将领都建议曹爽立即起兵消灭司马懿。曹爽却在这个与自己的政治前途和个人性命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上 犹豫不决,形势也变得错综复杂、瞬息万变,随时都可能发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此时担任中书侍郎的钟会与其他部分朝臣一起正在曹爽营中,他们的处境也引起 了身在洛阳却为司马懿所控制的家人的忧虑,只有钟会的母亲张氏显得镇定自若。> >   有人问起张氏为什么还会如此的平静,张氏回答:“曹爽骄 奢淫逸,自己以前就非常怀疑他能否长久控制朝局。如今司马懿发动政变,目的并不是要危害国家,而是针对曹爽一派。而且听说司马懿发动此次政变,其军队并没 有携带很多的辎重、粮草等物资,说明不会爆发长时间的战事。而且儿子钟会担任中书侍郎一职,整天都在皇帝的身边听差,并没有加入曹爽的阵营,因此也就没有 什么可担忧的了。”> >   事态的发展也正如张氏所预料的那样,曹爽最终否决了手下提出的与司马懿兵戎相见的建议,主动交出了自己的权力,并 自以为这样做就可以免于一死,继续做他的“富家翁”,结果自然是被司马懿毫不留情地彻底消灭,曹爽三族被杀,其一派势力遭受灭顶之灾,从此曹魏的朝政完全 落入了司马懿父子的手中。在这场政变中,由于母亲张氏的及时提醒,钟会及钟毓兄弟并没有受到司马懿的清洗,尽管因为没有明显的政治倾向而未获司马懿的提拔 和重用,但这哥俩也还能够继续在朝中担任官职。此时,钟会也不过二十六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