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形象是指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9
什么是组织形象
组织形象,即社会公众对组织综合评价后所形成的总体印象。 组织形象包括的内容很多,如组织精神、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经营作风、管理水平、人才实力、经济效益、福利待遇等,组织形象是这些要素的综合反映。

组织形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整体性

组织形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形象是由组织内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一个企业为例,企业形象包括:

⑴企业历史、社会地位、经济效益、社会贡献等综合性因素;

⑵员工的思想、文化、技术素质及服务方式、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人员素质因素;

⑶产品质量、产品结构、经营方针、经营特色、基础管理、专业管理、综合管理等经营管理因素;

⑷技术实力、物质设备、地理位置等其他因素。

这些不同的因素形成不同的具体形象,但这些具体形象只是构成企业整体的基础,而完整的企业形象是各个形象要素所构成的具体要素的总和,这才是对组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宝贵财富。当然,对有些组织而言,可能会因某一方面的形象比较突出,进而掩盖其他方面的形象,导致组织形象片面性或不完整性。其实这也是正常的,因为组织宣传有侧重点,公众也不可能全面了解组织的所有情况,

他们的印象大部分都是源于他们所能接触到的组织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方面的情况,这就要求组织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从而在公众心目中形成良好的总体印象。

主观性

组织形象是公众对组织的意见或看法,因而是一种主观性的东西。因为社会公众本身具有差异性,他们的社会地位、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认识能力、审美标准、生活经历等各不相同,他们观察组织的角度、审视组织的时空维度也不相同,这样社会公众对同一企业及其行为的认识和评价就必定有所不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是这个道理。此外,在形象塑造和传播过程中,必然要发挥组织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渗透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和心理色彩,因此,组织形象是主观的。

客观性

形象是一种观念,是人的主观意识,但观念的反映对象却是客观的,也就是说,组织形象所赖以形成的物质载体都是客观的,建筑物是实实在在的,产品是实实在在的,组织的员工也是具体的,组织的各种活动也是实实在在的。所以,组织形象作为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在虚幻的基础上构筑组织形象。

我们说组织形象是客观的,还是基于一种统计规律。组织形象是公众的意见或看法,这个公众不是单个的人或少数群体组织,而是一个公众的 *** 。个人的意见是主观的、可变的,但作为一个整体的公众或大多数公众的意见则是客观的。虽大多数人也可能被误导或因其他原因而产生错误看法,但这也正是公关状态的一种反映。如果不从整体公众来理解组织形象,便无法形成组织形象。因为做得再完美的企业总有反对者,再蹩脚的公关也会有人拍手叫好。

稳定性

当社会公众对组织产生一定的认识和看法以后,一般会保持一段时间,而不会轻易改变或消失,这就是组织形象的相对稳定性。要在公众心中留下一个印象并不容易,特别是在当今产品众多、广告氾滥的年代;然而,要改变一种产品或一个组织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就更难了。比如说中国人到了国外,常会碰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提问,如凭票购物、统一服装甚至还有小脚女人之类的问题,反倒是中国近2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在外国人(特别是没来过中国的外国人)心中并未留下什么印象。组织形象的这种相对稳定性可能会产生两种结果,其一是组织因良好形象被维持而受益,其二是组织因不良形象难以改变而受损。当然形象不是一成不变的,但要改变一种形象总是不容易的。

可以参考......>>
什么是组织形象的构成要素
现代组织形象的构成要素

组织形象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组织的总体特征与风格

组织的总体特征与风格是指组织最为显著的、能代表整体情况的一些特点,是社会公众对组织及其行为概括性认识。组织的总体特征与风格分为内在总体特征与风格和外在总体特征与风格。

组织的内在总体特征与风格指组织的精神风格、组织的价值观、组织的凝聚力、办事效率和组织的实力,如组织的人才、技术、资金、企业等级等。

组织的外在特征与风格包括组织的建筑、设备、环境的美化和保护、员工的仪表、服饰、态度、办公用品、标志、厂旗、厂徽、厂歌、特有的色彩等。

组织的内在特征与风格和组织的外在特征与风格是一个范畴的两个方面。内在特征与风格是外在特征与风格的支柱和依据,它决定着外在特征与风格的价值取向比较含蓄。外在特征与风格是内在特征与风格的直接表现,很直观,易造成第一印象,使公众迅速了解组织的特色。因此,塑造组织形象时,二者不可偏废。

(二)知名度与美誉度

评价组织形象最基本的指标有两个:知名度和美誉度。知名度是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这是援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但知名度是一个中性词,没有好坏之分。

美誉度是一个组织获得公众的信任、攀的程度。这才是评价组织社会影响好坏程度的指标.

知名度和美誉度分别从量和质两个方面评价组织形象。一个组织的知名度高,其美誉度不一定高;知名度低,其美誉度不一定低。因此,一个组织要想树立良好形象,就必须同时把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作为追求的目标。

(三)组织形象的定位

组织形象定位是组织在社会公众中确定自身形象特定位置,这个特定位置通常是特定组织与同类组织相比较而确定的。因此,组织形象定位总是根据组织自身的特点、同类组织的情况和目标公众的情况三个要素来实施。

组织形象定位是公共关系实务或者公共关系策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个组织选择什么样的总体特征与风格,在不同时期的知名度、美誉度要达到多高,都有一个定位才能形成组织形象。组织没有的统一的组织形象,就无法开发形象资源。而准确的组织形象定位,就为组织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请问在公共关系学中组织形象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拜托各位大神
组织形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形象是由组织内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一个企业为例,企业形象包括: (1)企业历史、社会地位、经济效益、社会贡献等综合性因素; (2)员工的思想、文化、技术素质及服务方式、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人员素质因素; (3)产品质量、产品结构、经营方针、经营特色、基础管理、专业管理、综合管理等经营管理因素; (4)技术实力、物质设备、地理位置等其他因素。 这些不同的因素形成不同的具体形象,但这些具体形象只是构成企业整体的基础,而完整的企业形象是各个形象要素所构成的具体要素的总和,这才是对组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宝贵财富。当然,对有些组织而言,可能会因某一方面的形象比较突出,进而掩盖其他方面的形象,导致组织形象片面性或不完整性。其实这也是正常的,因为组织宣传有侧重点,公众也不可能全面了解组织的所有情况, 而良好的组织领导者个体形象可以提升组织形象。领导者个体形象具有二重性。领导者个人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往往就代表着整个组织的形象,公众对领导者个体形象一旦认可,也就意味着对组织形象的认可。人人都有一种“爱屋及乌”的心理,公众喜欢领导者个体形象,自然而然也就喜欢该领导者所领导的组织。因此,领导者的个体形象与组织形象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领导者的个体形象有助于提升组织形象,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领导者个体形象是以整个组织形象为土壤的,离开了组织形象的领导者个体形象,就好比离了枝叶的花,纵有夺目的绚烂,也是转瞬即逝,没有长久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我的观点和你的一样。 希望可以有助于你的理解。

采纳哦
什么是组织形象的构成要素?
现代组织形象的构成要素

组织形象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组织的总体特征与风格

组织的总体特征与风格是指组织最为显著的、能代表整体情况的一些特点,是社会公众对组织及其行为概括性认识。组织的总体特征与风格分为内在总体特征与风格和外在总体特征与风格。

组织的内在总体特征与风格指组织的精神风格、组织的价值观、组织的凝聚力、办事效率和组织的实力,如组织的人才、技术、资金、企业等级等。

组织的外在特征与风格包括组织的建筑、设备、环境的美化和保护、员工的仪表、服饰、态度、办公用品、标志、厂旗、厂徽、厂歌、特有的色彩等。

组织的内在特征与风格和组织的外在特征与风格是一个范畴的两个方面。内在特征与风格是外在特征与风格的支柱和依据,它决定着外在特征与风格的价值取向比较含蓄。外在特征与风格是内在特征与风格的直接表现,很直观,易造成第一印象,使公众迅速了解组织的特色。因此,塑造组织形象时,二者不可偏废。

(二)知名度与美誉度

评价组织形象最基本的指标有两个:知名度和美誉度。知名度是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这是援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但知名度是一个中性词,没有好坏之分。

美誉度是一个组织获得公众的信任、攀的程度。这才是评价组织社会影响好坏程度的指标.

知名度和美誉度分别从量和质两个方面评价组织形象。一个组织的知名度高,其美誉度不一定高;知名度低,其美誉度不一定低。因此,一个组织要想树立良好形象,就必须同时把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作为追求的目标。

(三)组织形象的定位

组织形象定位是组织在社会公众中确定自身形象特定位置,这个特定位置通常是特定组织与同类组织相比较而确定的。因此,组织形象定位总是根据组织自身的特点、同类组织的情况和目标公众的情况三个要素来实施。

组织形象定位是公共关系实务或者公共关系策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个组织选择什么样的总体特征与风格,在不同时期的知名度、美誉度要达到多高,都有一个定位才能形成组织形象。组织没有的统一的组织形象,就无法开发形象资源。而准确的组织形象定位,就为组织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行政组织形象的基本内涵及三个层次是指哪些
1概念定义编辑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的各项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2]它有三层含义:(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它服务并服从于组织目标。[2](2)管理是一个连续进行的活动过程,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就是管理者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过程。由于这一系列职能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从而使得管理过程体现为一个连续进行的活动过程。[2](3)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在开放的条件下,任何组织都处于千变万化的环境之中,复杂的环境成为决定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2]2历史发展编辑工厂管理(古典管理)工厂管理理论基于科学管理,以生产管理为主,旨在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科学管理以经济人为对象,遵循效率至上的原则,强调工厂应该以制度管理来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而工人则应当以科学的方法取代过去已经习惯了的工作方式。这种效率观被爱默森提升为以组织手段来提高效率,又被库克进一步推广,在非工业组织中传播效率主义。[3]随着统计方法、数量模型以及计算机的应用或普及,以生产为核心的管理理论开始向着管理科学的方向发展,产生了决策理论、运营管理、系统理论和控制理论。[4]这些理论的形成,为管理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决策理论与过程理论之间存在很多重合的观点,两者的结合又为组织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运营管理把管理的内容从生产管理扩展到商业管理;而系统论与控制论作为分析工具促进了管理学的整体发展。[3]在把工人的个人效率转化为组织效率的过程中,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和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对科学管理理论进行了补充,从而形成了古典组织理论。法约尔关于管理原则的观点被厄威克归纳为八项原则,关于管理职能的原则被古利克进一步发展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七职能论。韦伯提出的科层制也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必不少的组织形式。[3]组织管理(当代管理)梅奥的霍桑实验可以说是管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梅奥在社会人假设的基础上认为,对金钱的需要只是工人想要满足的需要的一部分,工人的大部分需要是情感慰藉、安全、和谐、归属。既然人是一种社会人,并且在正式组织内部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那么,管理就必须着眼于社会和人的技能,在正式群体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群体的社会需要之间达成平衡,而且应该关注人际关系。于是,人际关系学说应运而生。[3]但人际关系学说出现了一种极端的观点,即把人际关系看成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根据这种观点,只要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生产率的提高便是自然而然的事。这种极端的人际关系观混淆了管理的起点与目的,为了还原管理学的逻辑起点,由人际关系学说发展而来的行为科学理论沿着个体和群体两个层次对人性进行了深入探讨。马斯洛把人看成是心智成熟的自我实现人,麦格雷戈的超Y理论对经济人和社会人的观点进行了初步的融合,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等对人的心理活动过程进行了剖析。在群体层次,卢因的群体动力学理论对非正式组织的团体行为进行了分析。除此以外,坦南鲍姆的领导行为连续体理论、利克特的领导四系统模型等对领导行为及领导类型进行了探讨。[3]在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有关组织、群体和个体间冲突的研究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冲突研究和行为研究的融合促成了现代组织管理理论的雏形,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组织理论又把人际关系学说涵盖其中。[5]福列特关于冲突的建设性论述把组织看作是一种协作系统,并据此认为组织管理不应该只重视人际关系的构建,更应该注重员工间的合作状态;而且,这种协作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企业形象包括哪些内容
企业形象品牌视觉整合项目:VI ( Visual Identity )即企业视觉识别,它透过科学的视觉语言充分传达出企业的精神、行业特征、及差异性,是塑造企业形象品牌、扩大企业知名度的强力工具,是企业形象和品牌持久稳定发展的传播载体。 视觉传播是企业形象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对外,规范的VI系统设计能够增加公司的销售,并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生存环境;增强消费者、商业伙伴、投资者等众多群体的能见度;提升公司的品牌力量和无形资产。 对内,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忠诚度、凝聚力。简洁和标准化的VI识别系统使沟通变得清晰有效。从而降低内耗,改善员工的工作绩效。企业形象是抽象的、理念性的、全面的。 它通过企业标志、名称、标准字、标准色、象征图形 、办公用品、服装、车辆、建筑外观、旗帜、陈列展示、公益事业、广告活动、公共关系等 VI 项目手段,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用一种统一独特的符号进行传播,引起大众注意,形成直观的印象,为社会所接受。 它对于众多服务性企业来说起著直接影响其经营业绩的关键作用,能够产生积极的外部影响。 VIS识别系统为公司最终实现自己的商业品牌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VIS识别系统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企业标志基础组合规范和应用识别系统规范。.
评价社会组织形象的标准不包括什么
不包括的属于选择题

请提供具体选项

以便解答
什么是组织形象地位图
一个组织的形象好坏,通过知名度和美誉度两个指标就可以反映出来。将调查获得的数据纵横交错,就构成了一个组织形象四象限图,即组织形象地位图。它是公关专家们测定组织实际社会形象的主要工具。

一个组织实际的社会形象,需要用公众对该组织的认识、看法和评价来反映,这些指标又可概括成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两个综合指标。知名度是公众对组织知晓和了解程度,是反映组织社会名气大小的客观指标。其具体内容包括:公众是否知道本组织的名称、标志、产品、服务、领导人、成立时间等等方面。美誉度则是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和赞许程度,是组织社会名誉好坏的客观指标。其具体内容包括:是否喜欢本企业的产品、服务和销售方式,对本组织的机构设置、人员素质、工作效率的评价如何,本组织的经营方针是否正确等等。

一个组织的形象好坏,通过知名度和美誉度两个指标就可以反映出来。将调查获得的数据纵横交错,就构成了一个组织形象四象限图,它是公关专家们测定组织实际社会形象的主要工具。

组织形象四象限图中:A区表示高知名度、高美誉度,说明组织的公共关系属于最佳状态。将来的问题是如何保持荣誉,更上一层楼。但是也要注意,过高的知名度也会给美誉度造成压力,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B区表示高美誉度,低知名度,说明组织的公共关系处于较为稳、安全的一种状态。公共关系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在维持美誉度的基础上,提高知名度。C区表示低知名度,低美誉度,说明组织的公共关系处于不良状态。在这一种状态下,组织首先应该完善自身,争取较高的美誉度,而在传播方面暂时保持低姿态,待享有较好的美誉度以后,再大力做好提高知名度的工作。D区表示高知名度,低美誉,说明组织的公共关系处于“臭名远扬”的恶劣状态,不仅信誉差,而且知之者甚众。在这种情况下,其公共关系工作的重点首先在于降低已经负面的知名度,隐姓埋名,减少舆论界的注意,默默地努力改善自身,设法逐步挽回信誉,提高美誉度,再求发展。

组织形象地位图不仅直观地显示了社会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初步诊断了公共关系的问题,而且为制定公共关系的方针、策略提供了依据,是公共关系工作决策的必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