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财学_人为什么会穷?诺尔贝经济学奖得主,给出了答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5
说到穷,每个人都会想到那些自己“买买买”之后,吃土的日子……然而,真正的贫穷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穷人为什么会穷?对于这一问题,2019年诺尔贝经济学奖得主给出了答案!

穷人只在乎眼前,拒绝计划,更讨厌长远规划;穷人往往把钱花费在昂贵的医疗上,而不是廉价的预防上;穷人应对风险的所有方法一般都很昂贵。 

在投资中,这种“穷人思维”也深深影响着我们。 比如:“贪小便宜”导致的频繁交易;无脑的追涨杀跌;无风险意识地使用杠杆;以及中国散户最常见的:盲目地抄底。

对于投资理解最粗浅的散户,他们是按照天来看收益的。他们希望每天通过交易,或者T+0,赚到今天的生活费。而稍微对于投资有些了解的人就能明白,作为一个群体不可能每一次做到高抛低吸。

普通人的交易频率越高,胜率就越接近平均值。如果把手续费和摩擦成本去掉,其实频繁的交易对收益率是负贡献。许多人把每天做一次交易看做一种“上班打卡”。我动过一次了,似乎就表示今天工作过了。

如果赚到那一点点的差价,内心也会有一种“幸福感”。好像今天吃饭可以多加一个蛋。当然,绝大多数的时间,交易是亏钱的,那只好明天再来。而“富人思维”则完全不同,他们的投资是按照年,甚至许多年来计算的。

巴菲特做了55年投资,很多股票他持有了超过20年。当他买入一只股票时,其实不知道也不在乎,这只股票第二天的涨跌会如何,甚至不在乎一年的涨跌。

巴菲特认为在一个足够长的时间周期内,这些优秀的公司会跑赢指数。国内也有许多价值投资者,他们往往持有股票或基金,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周期内,以五年甚至十年作为其投资目标的维度。

投资中的穷人与富人的,根本区别在于越是贫穷,看的时间维度越短,越是富有,看的时间维度越长。

穷人是看到每天有收入,而大部分最底层的工作都是“日薪族”。富人看的是按年收入,收入中最大头来自年底的奖金或者投资收益。

在投资中,穷人容易产生一个虚拟的年化收益率思维。有时候一天做T+0也赚了10%,认为自己每天都能如此,那么年化出来的收益率,会非常恐怖。

富人希望做到十年十倍,因为他们知道十年十倍就意味着年化收益率25%,在投资中已经非常困难。

最重要的是,方向能持续往上,投资不是看重哪一年的收益率,而是不要亏钱,积累小胜为大胜。

所以在投资中,减少短期思维,用长期思维做投资。减少换手率,增加投资产品的持有周期。

投资应该以年为时间点,而非希望明天就赚钱。格局决定结局,思维方式决定了收益率。我们都要用富人思维看问题——长期投资才是制胜关键!

别被锚定效应牵着鼻子走!

所谓锚定效应,简言之就是:我们在做一些判断时,总会不自觉地往一些,作为锚的印象或数字上靠拢。

投资者“追涨杀跌”的心理,正是锚定效应在投资中的真实写照。大家的普遍认知是:当基金净值短期上涨,通常就认为后续还会涨;反之,当基金净值下跌,就会担心买了之后还会接着跌,所以不敢买。

正是因为锚定效应的心理偏差,将净值短期下跌的事实被放大,即使是质地优良的好基金,也难逃“因为跌,所以跌”的心理魔咒。

在这种心理偏差的影响下,果断赎回是投资者认为能立马“止损”的最好方式,然而却不知此举已经是,与好基金分道扬镳了。

如何克服投资中的“锚定效应”?

巴菲特说“如果你不打算持有某只股票达十年,那么十分钟也不要持有;我最喜欢的持股时间是……永远!”说白了,就是上文中不断强调的“长期投资”!

可投资是件反人性的事,我们见惯了市场上那些,为了追求“更刺激”回报而选择短线操作的人,也见惯了那些没有耐心和规划进行长线布局的人。但其实他们不知道,长期价值投资带来的结果可能是惊人的。

就拿巴菲特来说,单看他的年收益率其实并不高,从2008年到2018年,超过10%的年份只有6个,甚至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年则为-9.6%。但是从1957年到2018年的61年,他的投资累计净值高达7.7万倍。

换言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选择长期投资,其实是选择建立一个“更宏观的视角”,并利用延迟满足感,帮助我们走一条大概率会盈利的路。

投资是一场修行。大部分人在这一过程中,可能都知道坚持长期持有,才能获得更好收益的道理,但知易行难。

因为有太多人怀着,贪婪和疯狂的赚钱梦想冲进市场,正因为这种过高的心理预期,才让他们一旦面临亏损,就会导致情绪焦虑甚至悲观。

此时的仓皇出逃和杀跌,往往就是投资者,不能坚持长期持有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