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什么,看了才恍然大悟!(深度好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1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 滋润下, 才能 健康 成长。 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 才能出类拔萃。

最近,随着“家风” 一词火了起来 ,我一直在想,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

家风是一家的道德标准, 如同粮食一般, 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成分。 而在我们家, 也有 家风,它就是如何做人。

父母也从小这样教育我 ,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 当然,做人还要守时,虽然妈妈没有给我讲这个道理, 但却总是用行动告诉我这个道理。

每次, 和别人约定出行时间时, 妈妈总是要提早几分钟到达。她说,这样,才不会让别人等我们。有一次,我还戏谑道“宁教我等天下人,休教天下人等我”。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学着妈妈,养成了守时的好习惯!

父母的一些举动,总能影响孩子。优秀的品质,就是从中培养起来的。

这就是我家的家风,它让我从中养成了许多好品质,这样的家风,值得传扬!

著名作家老舍曾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了起码 有几十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好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真正的教师,把性格 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短短的一句话,该包含有多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啊 !

同时,也反映出如雨的家风,曾那么深刻地影响着这位文坛巨匠的一生。 是的, 你完全不必一定要出生于“书香门第”。 哪怕只长在“贫民之家”,能有慈母如此,家风如此,也将受益终身。

小故事

徐渭

明朝书画家

明朝书画家徐渭, 晚年曾撰写一副令人费解的家教联: “好读书, 不好读书; 好读书, 不好读书。”此联妙在一个“好”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少年时期正是读书好时光,可惜不知读书的重要不喜欢读书; 年纪老了, 懂得读书的重要, 想好好读点书, 可是老眼昏花, 力不从心已经不能好好读书了。告诫子孙珍惜时光,趁早好好读书。

朱厚熜

明朝嘉靖皇帝

皇室家庭也不例外。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幼时贪玩,无心读书。他父亲兴王心中担忧,将他关在书房里,罚抄一副家教对联: “ 读书好练武好学好更好;创业难当权难知难不难。 ”规定每天抄100遍,否则鞭笞。朱厚熜整整抄了 100 天,顿悟父亲的苦心,痛哭下跪于父亲面前请罪。从此,把这副对联挂在书房里,用功读书。

郑板桥

"扬州八怪"代表人物,画家

难得糊涂的郑板桥,以竹入联写就:“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 直似儿孙。”教 育儿 孙做人要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

王之春

曾任清政府山西巡抚、安徽巡抚、广西巡抚

清政府中少有的文武兼备的洋务人才, 曾任广东按察使的王之春, 他的家教联则是:“少读书,便是低天分;行刻薄,真乃大糊涂。”意思是:人没有天生的低天分,一个人天分的 高低全在于后天的用功程度,天分低是因为自己少读书的缘故。

林则徐

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

林则徐也十分重视家教,其家教联写道: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 其志;子孙不如我, 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 则增其过。 ”其晚年因病辞官回乡, 俭朴生活, 对子孙要求甚严,处处言传身教,时时督促教导,乡亲们无不称赞他是做人的楷模。

郭沫若

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 社会 活动家

郭沫若曾于 1940 年,为其侄媳魏蓉芳题写一联: “莫学芙蓉空有面, 应效芬芳发自心。” 此联用蜂腰格嵌入侄媳妇名字,情深意切地教导她要诚实做人,表里如一。

老舍

全名:舒庆春,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在女儿出嫁后,十分关心女儿女婿的生活,给他们写了一副对联:“劳逸妥安排, 健康 多福;油盐休浪费,勤俭持家。”为女儿的生活作了长远规划,愿她治家有道,健身有方,体现了慈父对女儿的爱护和关心。

千年家风,“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些家教对联,底蕴厚重,韵味深长。于家, 这是风范;于国,那是脊梁。

如今 社会 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民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再加上优良家风以打造, 那么咱们 社会 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 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国家的未来将会 更加繁荣昌盛!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