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彪的民国政府高等顾问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8


张彪(公元1860—1927年)字虎臣,榆次西左付村人。张彪从小就没有了父亲,家境十分贫寒。张彪少年,孤儿寡母尝尽了人世间的艰苦辛酸。很小的时候,张彪就以从煤窑上运煤挣钱养活自己和母亲。不久母亲也去世,由于家中贫寒无钱出丧,他只得把母亲就近掘土埋葬。
母亲去世之后,张彪就离开家里外出谋生。光绪六年(公元1881年),张彪到了太原,投补抚标兵额,参加了武童试,被选为“戈什哈”。当时,张之洞任山西巡抚。他见张彪身强力壮,又一表人才,于是就把他选拔为随身侍卫。不久张之洞又把身边的婢女认作义女嫁给了张彪,并且把张彪当作自己的心腹。
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张之洞升任两广总督,不久又调任两湖总督。张之洞到任两湖之时,正好赶上汉口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水灾。张之洞为绝除水患,欲改修湖西堤防为大堤,便委任张彪为督修。张彪接到任务后,事必躬亲,“勤苦精密”,致使工程顺利竣工,扼制了水患。这项工程被当地人称为“张公堤”。随后,张彪又监督修建了武泰、武丰两个制水闸。这两项工程在张彪的监督下修得都非常坚固。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张彪受张之洞的派遣,赴日本考察军事政务以及军营和枪炮等许多事项。通过这次考察,张彪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后,张彪在湖北创建并训练鄂军,被授予“壮勇巴图鲁”称号,并委任他管理将弁学堂。他为学员“改编制,易章服,选择器械”,尽心尽力,因此被授予湖广督标中军副将衔。
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张彪升任四川松潘总兵官。就在这一年,朝廷把他创练的鄂军编为陆军第八镇,任命张彪为八镇统制官。这年秋天,朝廷南北两军在河南彰德府会操,张彪任南军总统制官。会操完毕,张彪因成绩显著被加提督军衔,并且总督办湖北全省的制皮、制毯、制呢厂等事务。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南北两师再一次会操于安徽太湖县,会操完毕,清朝政府授予张彪“奇穆钦巴图鲁”,补授湖北提督,并总办湖北讲武学堂。
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湖南地区发生米荒,灾民酝酿暴动,张彪率领军队前往湖南镇压难民暴动。第二年,四川发生了激烈的护路风潮,清政府任命原直隶总督端方为川汉铁路大臣,钦差入川镇压。端方路经武昌,调遣大部分鄂军入川,致使张彪驻扎的湖北军力空虚。
原来,从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起,张彪所创建的鄂军即开始被一次又一次的调到其他地方去。安徽巡抚恩铭被刺后,鄂军的一部分被调到安徽省。之后,又有一部分调往岳州。辛亥革命前夕,武昌城里就只剩下了工程、辎重等兵种。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即公元1911年10月10日)晚8时,武昌城里,工程兵第八营后队正目熊秉坤开枪示变,工程兵很快地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随后,各路起义军进攻总督衙门,总督瑞徵逃遁。充任湖北提督兼陆军第八镇统制的张彪率领一千多名士兵和起义军展开了巷战,巷战一直进行了两天,难以抗拒人数众多的起义军,张彪于是就率领部队退出武昌,渡过长江退到汉口刘家庙一带。这时,清朝政府派出的陆军大臣荫昌以及冯国璋所率领的增援军队赶到,在刘家庙、大智门一带遇到了起义军。义军不敌,退出了汉口,扼守汉阳。张彪率领部队先行夺回了龟山炮台,然后又与援军一起占据汉阳,起义军被迫退回武昌。
南北双方议和后,大清朝灭亡,民国政府成立,张彪卸职东渡日本。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张彪回到国内,在天津日本租界地内买了20亩地,修筑了“张园”。张彪在“张园”里建筑了一座三层大楼,命名为“平远楼”。
民国十三年十一月十八日(即公元1924年12月4日),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从上海抵天津住张园27天,至十二月初六(即公历12月31日)日离开,去往北京。
次年,也就是1925年,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北京,与皇后婉容、淑妃文绣居住在天津张园。张彪每日为皇帝、皇后洒水扫地,以尽事“君”之道。
1927年,张彪病故于天津,他的故里榆次西左付村为他建有祠堂。
张彪在民国政府成立以后,曾被民国政府聘为高等顾问,授予陆军中将军衔,并奖给一等大绶嘉禾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