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劳”——健康长寿的秘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前言


药王孙思邈有句名言:“道家 养生 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

“小劳”—— 健康 长寿的秘诀

古今中外的寿星,大多是勤于“小劳”的实践者。有人对新疆地区部分长寿者进行调查,发现73%的寿星都是长期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阿克苏地区的10位百岁老人,其中8人是体力劳动者。广西巴马地区9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全是体力劳动者。

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曾有一位农民寿星——冉大姑,直到晚年仍精神矍铄,满面春风,能吃能睡。她104岁时不仅下田参加劳动,且养了3头大肥猪,105岁那年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时,人们问她高寿而 健康 有何秘诀,她风趣地回答说: “秘方是天天劳动,补药是阳光和风雨。不信,你们试试看。”

她一生从不吃药,最后无疾而终,享年109岁。日本对一些百岁以上老人的调查也发现,有半数在75岁时,三分之一在80岁~84岁时,仍没有中断体力劳动,至于脑力劳动者中的寿星,也几乎无不热爱劳动或喜好运动,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对王公贵人好逸恶劳而体弱多病,农夫平民勤劳而身强刚健之理,论述得淋漓尽致。他说:

“王公贵人所以养其身者,岂不至哉?而其平居常苦于多疾。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劳苦,而未尝告疾,此其故何也?

夫风霜雨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农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其筋骸之所冲犯,肌肤之所浸渍,经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

今王公贵人,处于重屋之下,出则乘舆,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凡所虑患之具,莫不备至。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小不如意,则寒暑入之矣。是以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步趋动作,使其四肢狃于寒暑之变,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

我国古代300多位皇帝的平均寿命不足40岁,尽管他们的死因很多,但终年养尊处优、出舆入辇无疑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随着 社会 的发展,现代人的体力劳动日趋减少,劳动强度亦大大降低,过于安逸少动,致使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降低,免疫力下降,引起种种疾病的发生。

人们把一些体态肥胖、四肢疲软,易患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人,称为“现代闲逸病”患者。不少专家认为,消除“现代闲逸病”的方法就是“勤”,不可忽视劳动的健身作用,要勤于参加各种生产劳动或 体育 锻炼,以达到 养生 、健体的目的。


劳动为什么有助于 健康 长寿呢?

首先,劳动能运动形体、流畅气血、锻炼筋骨,起到调节精神的作用。经常劳动,可以促进饮食的消化,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改善心肌的营养和新陈代谢,增强神经、肌肉的弹性和张力。

其次,体力劳动是防止早衰的重要手段之一。步入中年之后,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组织器官都会出现老化。经常劳动的人,可增加肌肉的新陈代谢,减慢生理性萎缩,从而有效地防止或延迟关节僵直、骨质疏松等衰老现象的发生,为 健康 长寿打下良好基础。

当然,劳动还可以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开启智慧。当付出的辛勤汗水变成累累果实时,更能使人心情舒畅,增加生活的情趣。劳动还可作为一种享受,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写的即是这种心境。

劳动有益于 健康 长寿,但要注意量力而行,劳逸结合,例如当外界条件恶劣时,应暂时避开;长时间的劳动时,要适当休息。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因年龄增长而体力逐渐衰减,要适当减少劳动强度,以“常欲小劳”,适可而止为宜。也就是说,劳动运动必须要掌握好尺度,并非是时间越长越好,强度越大越好。那么这个尺度应如何把握?

药王孙思邈有句名言:“道家 养生 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

“小劳”原理如“流水不腐”

“小劳”就是强度较小的运动,“常欲小劳”就是经常运动,喜欢运动,养成喜欢运动的习惯。但要记住,不管做什么运动,“大疲”及“强所不能堪”均不可取。锻炼到大汗淋漓、筋疲力尽,已是“大劳”了。咬着牙挑战自己身体承受力的极限,只会伤身。

“常欲小劳”的 养生 原理,孙思邈没有明言,只用了一个比喻。说它的原理和“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样,都是因为运动的缘故。实际上,这种 养生 方法是源于古人对人体生理、病理的科学认识。

《吕氏春秋·达郁》说:“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窍、五藏(脏)、六府(腑),肌肤欲其比也,血脉欲其通也,筋骨欲其固也,心志欲其和也,精气欲其行也。若此,则病无所居而恶无由生矣。”

这段话说明, 健康 的人体,是肌肤细密,筋骨坚固,心志安和,血脉、精气畅流周身,运行不止。一旦气血不畅通,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因此保持气血畅通是 养生 防病的主要目标。

那么,如何才能保持气血畅通?唯有“形动”才能使气血流畅。但“形动”并不是无节制的运动,因为过度的运动将使人的气血消耗太多,造成所谓“五劳、六极”。故《黄帝内经》提出“形劳而不倦”的运动尺度。

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进一步将这个尺度细化。他强调运动不可过量,他对弟子吴普说:“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华佗认为,当运动到了“沾濡汗出(衣服微湿)”时就应停止,接着涂上爽身粉,身体便觉得轻松便捷,腹中想吃东西了。

而孙思邈的“小劳 养生 法”,正是建立在前人的认识和经验上,此外,他也明确提出锻炼应以“汗出为度”。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养性之道,莫久行、久立、久坐、久卧、久视、久听。盖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也。”这里指出步行也要适度,以免“久行伤筋”。

孙思邈还在书中详细记载了许多“小劳 养生 法”。如按摩法中的摩面、摩腹、摩耳、叩齿、鸣鼓、松腰等。导引法中的老子导引法、华佗五禽戏等。吐纳行气法中的调气法、胎息法等。形成了“小劳 养生 法”比较完整的体系,对后世运动 养生 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劳”使孙思邈充满了活力。据《唐书》记载,孙思邈年近百岁时仍“视听不衰”得益于“小劳 养生 法”,孙思邈成为古代最长寿的名医之一。


小劳 养生 法践行者陆游:故故小劳君会否?

长寿诗人陆游,是孙思邈小劳 养生 法的践行者,他在《书意》诗中写道:

整书拂几当闲嬉,时取曾孙竹马骑。

故故小劳君会否?户枢流水即吾师。

陆游闲时整理一下书籍,打扫一下几案,有时还童心大发拿曾孙的竹马来骑。不要以为他是没事找事做,其实他是在锻炼身体。

孙思邈的小劳 养生 法,运动方式灵活,体能消耗少,技术要求低,经济负担小,随便做做也可收到一定的健身效果,只要持之以恒,对 健康 大有裨益。而且这种方法与近年流行的“轻 体育 、愉快运动”有异曲同工之妙。

现在很多人喜欢步行锻炼,而步行也应遵循“小劳”的原则,要“量力而行”,微微出汗即可,切勿“大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