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读书报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4
寻找人生的意义

——读《自卑与超越》

7月中旬,在去北京的路上,我在中川机场的书店里买了本《自卑与超越》,想着在飞机上看。当时选择这本书,一方面是因为隐约记得田老师推荐过,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被这个书名所吸引——自己的内心或多或少也是在自卑中挣扎着的。

现在读这本书刚刚好

等拿到书真正翻开来读的时候,发现这本书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完全不是心灵鸡汤式的空泛轻松的读物,而是非常严肃的个体心理学疗法的代表作,读起来非常烧脑,但是又让人震撼不已。读了序言和几页正文之后,我再翻到封面上去,这才看到封面上印着的其他信息: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作,个体心理学创始人巅峰之作,心理学必读经典,以及它的英文名字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也就是说直到读了几页之后,我才开始构建起这些关键信息的意义来,在此之前,对于我这个不明就里的人来说,他们只不过是些毫无意义的文字而已。

我利用去程和返程的时间,在飞机上和高铁上读完了这本书。很庆幸自己是在现在这个阶段遇到了这本书,一方面,经过今年上半年的读书训练,自己已经有足够的耐力和韧劲,去慢慢地啃这样的比较难懂的书,另一方面,自己现在的人生阶段能够让我更好地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有自己的家庭,有年幼的孩子以及处于起步阶段的事业,这一系列的事情都在不断地增加我的“人生阅历”,经历了这么多,慢慢也就开始懂了。

努力履行一位合格读者的义务

正如其英文名字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这本书在探讨生活的意义。关于人生意义的探讨,两年前我断断续续地读过一本书《活出生命的意义》,维也纳的维克多·弗兰克尔的作品,身为犹太人的弗兰克尔,在二战期间,面临被捕进集中营的厄运,他并没有逃离维也纳,而是选择和留下来陪伴家人。虽然他的选择并没有让家人幸免于难,最终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但是他在集中营的见闻感受,让他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为别人创造意义,并据此开创了意义疗法。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旨在追求意义,完全不同于弗洛伊德的追求快乐,也不同于阿德勒的追求优越。但是很可惜,当时对那本书的理解并不深刻,走马观花地读了一遍之后就没有再继续。

实际上,如今读这本《自卑与超越》,还是有很多地方,只是觉得作者讲得非常深入,但是我难以复述出作者的完整意图,也很难提出自己的见解来。由此可见,这也是一本远远超越我认知水平的书,但是即便是如此,我也要尝试着写一点读书感受,以推动自己不断地往纵深处思考和表达。只有这样做了,这本书才算是对我有意义,而我才算是履行了一位合格的读者应该履行的义务。

开拓我们的生活

这本书以探讨生活的意义开始,这应该是本书理论的核心,也是个体心理学疗法的基础。阿德勒认为,生活的意义是由人来赋予的,我们总是以我们赋予现实的意义来感受现实。我们所经历的一切事物,不单纯是“事物”,更重要的是这些事物对我们的“意义”。这样的意义,构成了我们的世界全部,而我们的经历,我们从过往经验中汲取出来的对于事物和事件的解读,不断地赋予周遭事物新的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我们所生活的地球这个范围内,人生来是自由的,而我们时常会感到被现实所困,这样的困局,归根结底,应该是自己构建起来的困境。世间万物都在那里,只是它对我们的意义有所不同,有些人解读为机遇,有些人解读为险境,如果不曾去触及,那么这些事物就不会和我们有任何联系,因而毫无意义。由此可见,人的局限,是认知的局限。而一个人的认知,又是在过往的经验中不断地被塑造、反复印证和加强,这力量决定着我们的一切,大到人生决策,小到举手投足,都是这股力量在起作用。但是这力量又无形无影,难以抗拒,难以改变,甚至很多人都不曾觉察到它的存在。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误会的产生,往往始于对同一现实的感受和解释大相径庭。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这样的对照格外明显:同样是吃饭,妻子认为全家人就应该坐在一起享用晚餐,而丈夫觉得不就是吃饭吗,忙完了手头的工作再吃有何不可?于是妻子感到被冷落,不被尊重,丈夫觉得被叨扰不胜其烦。大家都不愉快,又难以互相理解。

这样的观点也许有点唯心主义,但是他给了我一个新的启示,那就是想要拥有别样的人生,那就去从不同的视角去赋予周围事物的意义。正如阿德勒所说的:我们必须开拓我们的生活,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也能够对付它。我们是自己行为的主宰。除旧布新的工作,舍我其谁!

 

追寻较好的人生意义

“生活的意义在于对别人发生兴趣以及互助合作。”这是阿德勒认为的有价值的意义。这一论述同样也有着很强的启发意义,不断地互助合作是人类之所以在地球上得以世代繁衍不断发展的根源。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合作的形式就是不断细化的分工。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就必须要投身到这分工中去。一旦树立了这样的目标,那么就会这个人的人生,就有了好的意义。我们的一生,从孩童时代起,都要朝着这个方向训练、培养和追寻。

超越自卑

长久以来,我是被自卑情结所困扰的。因为知道自己有点自卑而更加自卑,急于改变却难以改变而更加自卑——这是我一直面临的怪圈循环。

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自卑:这是面对无法完成的目标时的真实感受。最重要的是,这种感觉并不可耻,并不变态。因为“它们是人类地位之所以增进的原因,甚至,我们人类的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我们永远无法到达我们生命的最高目标。”

我有点明白过来,在我的性格中,有很强烈的完美主义倾向,因此我总是给自己超高标准的要求,总是把“成功”的目标定得太高,而我又极度自省,因此,总会出现难以达成目标的挫败感。

这样的认识,让我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我终于可以不再纠结于自己成长过程中父亲压抑专治的性格对我的影响了;这样的认识也让我与自己和解,可以不放弃努力但是不苛责自己;这样的认识赋予我更多的力量,让我知道自己可以为此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而不是怪罪于十几年前父母的某些言行,让我意识到如果想改变,随时都可以改变,在打下这些字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了自信和勇气。我知道了:这个问题,是我自己的,但不是我独有的是;这我的问题,但是现在我认识它了,并且不再恐惧它了;这种感觉不太好,但是我可以接受它,或者我知道该怎样调节自己的认知,和它和平共处。

为了超越自卑感,我有在追求优越感吗?当然,这是不可否认的。只不过,我内心深处的“优越感”或许标准高了点。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优越感目标,应该超脱个人的意义,进而指向对社会对他人的意义,这样的追求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我想到了自己的职业,开始由衷地为自己的职业感到无限光荣和骄傲。

平衡生活的第一条系带——职业

阿德勒告诉我们,如何在地球天然限制之下谋求生存,这是人类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这就关系到我们的职业选择。在各种职业中,阿德勒重点阐述了一种职业的重要性:教师。阿德勒对于教师的工作有着极高的评价:人类未来幸福的最大保证存在这样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对于社会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同时,阿德勒对于教师这一职业也提出了很高的标准:教师的工作不是简简单单的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和训练孩子们成长,为他们日后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做好准备。其次,一个好的教师,就应该像母亲一样,持续而密切地关注着自己的学生,和他们联系在一起,对他们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真正地激发孩子们的合作与成长。再次,教师要有这样的信念:每个孩子都可以获得突破自身认知局限的发展。教师要坚信这一点,并且把这一点坚定不移地传递给自己的学生,才能帮助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同时教师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心理学的知识,最好能够是一位训练有素的心理学家,能够区分不同孩子的个性,并且了解不同的方法,从而给他们恰到好处的帮助。

在我看来,这样的教师真的是完美教师,另一方面,我觉得阿德勒有点夸张了教师的影响力。因为在改造家长方面,阿德勒表现得比较悲观:“我们无法期望接近每一位父母,帮助他们避免错误。最需要给予忠告的父母都是最不肯接受劝告的父母。”但是在训练教师方面,阿德勒却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可以接近所有的老师,通过他们来接近全部学生,矫正它们已经造成的错误,并训练他们过一种独立、合作而充满勇气的生活。”当然他这样说是因为他已经做了一些事情:在维也纳以及许多欧洲的大城市的顾问会议,在训练教师,解决儿童面临的问题方面取得了极大地成就。遗憾的是,这样的支持,在我们国家,还是很稀有的。

就我个人而言,虽然成为一名教师,是我从小到大的愿望,但是这样的愿望,很难说是什么崇高理想的指引,或许更多的是因为从小在学校大院里长大的缘故。自己走上工作岗位也有几年了,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我会陷入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不知道自己每天站在讲台上的那些时间对于下面的学生们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但是现在,我的职业的意义所在,逐渐明朗起来了,这份职业,完美契合了阿德勒的有价值的生活意义:对别人发生兴趣及互助合作。我的心底对于这样的职业开始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和成就感。我知道了一个理想教师的样子,向着理想教师奋斗的路,也在眼前豁然开朗起来了。

平衡生活的第二条系带——社会关系

在整个人类发展的长河里,个体的作用微乎其微,但是个体生活也是有意义的。因为“只要每个人都以正确的途径承担起自己的工作,那么他在改进世界的事业中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责任。”阿德勒的生活意义看似过于崇高,但是要实践起来并不难:“我们对于一个人的所有要求,以及我们能够给他的最高荣誉,就是他必须身为良好的工作者,所有其他人的朋友,爱情与婚姻中的真正伴侣。一言以蔽之,他必须证明他是人类的一个良好同伴。”

在我看来,这样的论述,并不会使人陷入深深地自卑和无力感中,不会让人恐慌,反而会给人安慰:因为合作是写在人的天性中的。因此,不需要过度地苛求,不需要承担起过多的责任,就可以成为一个很不错的人。

平衡生活的第三条系带——婚姻家庭

阿德勒当然也给出了完美婚姻的样式,“婚姻是非常高的理想”,一夫一妻制是人类密切合作的最佳方式,这样的合作使得个人可以在爱情和婚姻中获得最高和最完美的发展。在这样的婚姻里,丈夫热爱自己的妻子,努力为她的幸福而奋斗,而妻子十分重视自己的母道的价值,热爱自己的孩子,从养育孩子中能够得到极大的快乐和满足感。夫妻双方都把他们共同的幸福置于高于一切的地位,亲密合作。在家庭中,没有权威的存在,只有真正的平等合作。一方面阿德勒构建出这理想的婚姻家庭,另一方面他又在解构,他说“理想的婚姻对小孩子而言,可能是非常刺眼之事”,因为父母之间过于亲密会使孩子有被排斥的感觉,父母要做的是把孩子真正带入到婚姻中来,让他得到相应关怀。

阿德勒高度颂扬母道的价值——因为母亲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是无可取代的,而这样的价值在我们当今的社会总是被忽视,被贬低。我想一个对自己女性角色不满意的女性,在生活中肯定要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阻挠。而一个贬低女性价值的文化,是难以健康积极地发展的。

婚姻中的重要组成,就是孩子。而一个人孩童时期的经历,对他整个人生图式的构建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我们该如何把孩子训练成为一个有合作精神的充满勇气和力量的人?秘密很简单:只要母亲热爱自己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紧密联系在一起(合作),并把孩子和母亲之间的兴趣和安全感逐渐地扩大覆盖至周围的人和事,这就足够了。

在自己的生活中,当然还是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是我更加懂得了已有的一切的价值和意义。身为女性,身为妻子,身为母亲,在贡献社会,料理家庭和养育孩子地方方面面,我们有巨大的潜能有待于发挥。我想,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破除认知的局限,我们从心底里认同: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只要是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一定的生活困难,那就是在创造意义,就是有价值的。

这就是一本好书该有的样子

这本书包含了阿德勒作为个体心理学创始人的主要思想,其中还有大量的案例来佐证自己的论述,有很多观点对我来说都是颠覆性的:尤其是他对于早期记忆和梦境的剖析,深刻另类又让人无可辩驳,他文字质朴但是思想犀利,直指我从未直面过的真相,真实到恐怖。我在飞机上,在高铁上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周围坐满了外出旅行的聊着天的人们,到处都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但是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就像身体过电一样,让我战栗,让我不住地起鸡皮疙瘩,让我莫名地心生恐惧。而当我回到家中,又一次重读这本书的时候,依然是敬畏,但是这一次,恐惧感消失了,我看到了我可以行动的方向和空间。

这就是阿德勒,他不断地提出最高的理想,和最完美的境界,但是又似乎在无声地安慰我们,没关系,到目前为止我们做的已经很不错了,继续努力奋斗吧。只要在正确的路上向前迈进一步,我们就已经超越了之前的自卑;同时,他在鼓励我们,大胆开拓吧,敞开心怀和你的同伴合作前行吧,为你的同伴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你就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我想,这大概就是一本好书该有的样子——或许你不能完全懂得其中的要义,也不能全部认同他观点,但是依然能够从中获得应对自己生活的勇气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