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世兵:边远贫困地区如何留住人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1-31
一个优秀人才能够带动一个部门、盘活一个单位、扭转一种风气,带来的作用远远大于人才本身。二十一世纪,人才更是成为各地各单位竞争的第一资源,许多地区和单位不惜代价和手段挖掘人才,就是因为看到人才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人才相对于边远贫困地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掌握了大量优秀的人才也就意味着拥有弯道超车的资本。在人力资源争夺战中,边远贫困地区由于自身资源禀赋差、基础设施薄弱并不具备比较优势往往败下阵来,本地人才资源反而成为主城区和大城市的一个活水源,在优厚待遇和良好生活环境的诱惑下,人才不免会流失。因此,边远贫困地区往往面临着这样残酷的现实:一方面大量引进人才,一方面本地人才大量外流;经过多年时间和精力培养的人才却不能为己所用。人才难进、人才难留,在边远贫困地区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为促进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在职务、职称晋升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每年引导10万名优秀教师、医生、科技人员、社会工作者、文化工作者到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工作或提供服务。边远贫困地区怎样才能留住这些人才呢?这固然存在诸多的困难,但是就不并意味着就素手无策。穷则思变,我们应该反思自身人才工作策略,敢立潮头、克难奋进。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吸引人才
首先是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工作气氛,这有利于稳定人才队伍,并促进他们进一步发展。通过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创造一种高度和谐、友善、融洽、进取的氛围,凝聚人才的创造力量,激励人才不断奋进,并且在价值观上取得共识。每一个发展好的单位都有自己的精神,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来熏陶单位人才,引导干部奋发向上。把培养人才作为重点,营造人人重视人才,人人造就人才的成才环境,形成识人、选人、育人、用人的良好机制,这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
其次是提供一种自主的工作环境,使人才能够不断进行创造和创新。为了鼓励人才进行创造性活动,建立一种宽松的工作环境,使人才能够在既定的组织目标和自我考核的体系框架下自主地完成任务。一方面,要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充分授权,允许人才制定自己认为是最好的工作方法,而不应进行详尽监督、指导甚至强制规定处理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要为人才提供其创造活动所需要的资源,包括资金、物质上的支持,也包括对人力资源上的调用。
二、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都潜藏着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感情上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最大的满足是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就是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边远贫困地区要想留住人才,就要有相对清晰的事业理念。事业是栓心留人的根本,但凡人才最大的愿望是有所成就,最大的顾虑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而良好的用人环境则是干事创业的基础,也是干事创业的优良土壤。作为边远地区,虽然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没有花花绿绿的霓虹夜景,没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但是可以打造尊重人才,重用人才;尊重知识,专业对口;尊重创造,给予机会的社会舆论环境;打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成长环境;打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打造公开透明的法制监督环境;打造山清水秀的人居环境。通过改善环境,培植出更多事业的梧桐树,引来更多的金凤凰来边远贫困地区安家筑巢。
三、构建激励机制,关怀机制
激励强化理论告诉我们:行为的结果得到肯定,行为主体就会巩固和保持原来的行为;反之,行为的结果受到否定,行为主体就会修正或放弃原来的行为。对实现目标行为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可以对人才的稳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士,用人者必先赢其心,人才方会尽其智。霍桑实验表明:与改善工作条件相比,进行感情沟通更能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和工作热情。热爱关心人是留住人才的捷径,这一做法也为众多的管理者所熟知。因此, 要想真正留住人才,仅仅做到公平合理地评价人才还不够,必须制定公平合理的待遇制度。待遇是吸引、保留和激励人才的重要手段,最有效的方法是争取上级单位或部门的支持,提高干部职工津补贴,缩小地区间、其他省市待遇差距,必要的话可以高出其他地区的待遇来留住人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