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横岗光台电子厂的管理体系是什么?

光台电子的管理体系及具体招工信息是什么?

第1个回答  2013-10-20
光台电子是一家台资企业。一:注重细节~精益求精 二:态度决定一切 三:注重愿景与文化塑造 四:善于学习及文化 一:注重细节~精益求精 台湾的企业非常注重细节,这表现在管理的各个方面,比如在招聘人员的时候,他们就非常细致,从各个层面来考察一个人。为什么现在国内企业员工的流失率这么高,跟面视的时候不能很好地考察应聘者的个性是有关系的,招到一个适合的人,并不是这么简单,相比之下,台湾的企业就做的比较细致和到位。有一家台资的培训公司,他们在招聘员工时(不管是咨询人员、培训人员还是客服人员),都非常的严格。他们可能会花一天的时间,来与应聘者进行沟通和考察,公司会由主管专门讲解公司的企业文化,让他们了解公司的理念,从这个过程中,就能发现一个人他的个性和价值观取消,比如这个人是否积极思考,是否具备领导才能,逻辑性如何,等等。经过第一轮非常严格和漫长的考核后,适合公司文化者会进入下一轮面视,然后部门主管会面对面地与他交流,了解他的工作能力和分析水平,相比来看,台湾的企业更关注一个人的态度和潜力,而不是他的经验,因为他们相信,经验可以积累、能力可以培养,但态度和潜力却很难改变。 二:态度决定一切 台湾的企业非常注重态度,一般都会把“态度决定一切”作为公司文化的重要内容。 在台湾本地的企业中,老板往往认为和员工的合作是基于信赖,很多中层干部都没有书面的雇佣合同。“老板把企业交给你,本身就是信任。即使有书面的合同,干不好,也要走人。跟老板几十年了,知道应该怎么做!”这就是为什么台资企业大都强调态度的原因。“台湾老板更多关注员工的态度,能力不好没有关系,换个职位,给另外一个机会。对于工作的欲望不高的员工,一定要挑高他的工作欲望,否则只能走人。”这种管理理念普遍存在于台资企业。   但这样的理念在大陆这边却很难得到认同,现在公司与员工的关系越来越是一种契约关系,即“你给我多少钱,我干多少事”,但在台资企业里,这句话要倒过来,“你干多少事,我给你多少钱”“你想当领导,那就先是个领导的样子,干领导干的活”。所以这种观念的冲突很难调和,如果你想在台资企业里出头,那就要适合他们的文化。(但是目前大陆这边的主流文化是一种契约文化,即大家是契约关系,我觉得自己能拿更多的薪水,你给不了,那我就去别的企业。所以为什么台资的企业花很大力气招来的人,往往花了很大功夫培训他,但是等他成熟了,往往由于薪资的原因而跳槽,企业感慨留不住人,员工没有忠诚度,而员工又会抱怨企业薪水低、工作累,这里主要还是双方的价值观和做事风格的差异造成的。这也是导致台资企业长不大的重要原因)三:注重愿景与文化塑造

优秀的台资企业,往往文化气份不错,非常注重打造一种亲情文化。有人说台湾企业是靠儒家文化发展起来的,这样的观点虽然不一定正确,但是台湾企业的确吸收了很多儒家思想,诸如“亲情、家庭气份、和睦、勤奋”等,联想文化的基础就是在借鉴台湾企业的基础上形成的。应该说,注重“亲情”氛围的企业文化是台资企业非常高明的地方,他可以凝聚员工士气,形成对企业的忠诚度。  台湾企业在塑造愿景、形成共识方面却非常值得我们大家的学习。台湾有些企业,公司刚成立就聘请顾问公司花很长的时间,规划公司的愿景与使命。公司愿景确定后,最重要的是执行,最高主管认可后,再传递到下一层主管,层层传下去,让人才主动愿意为公司工作,才是最高的境界。用价值观与愿景,来塑造员工的认同感,这是台湾企业的高明之处,并且他们非常注重家庭文化氛围的塑造。我们大陆的很多企业也提出塑造家庭文化,大家都希望企业是一个大家庭,员工都以企业为家,但是家庭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要经常沟通,要互相尊重,要有互相支持的氛围,但要建立这样的共识,企业的高层领导必须能够以身作则,关心基层的员工,这需要勇气。  另外,台湾公司的“感恩文化”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如何让员工建立忠诚,其实说到底,还是要让员工感激公司,没有感激和感恩,那就是契约关系,给多少钱做多少事,你给的与我想要的不一样,我当然要走,无所谓忠诚与不忠诚。但台湾的企业在这方面,做得就要高明很多,老板经常强调企业是个大家庭,企业与员工一起奋斗,企业感谢员工,也请员工体会到公司的不容易。台湾老板大都与员工关系很好,老板经常送一些小礼物给员工,经常赞许员工,亚州成功学家陈安之先生喜欢讲“不要吝惜你的赞美和微笑”,这就是他们建立亲和力的办法,但是我们大陆的很多管理者,却很难做到这一点,这与我们的文化比较封闭有关,赞美别人好像就是在奉承一样,其实这是缺乏领导技巧的表现。
四:善于学习及文化  台湾企业善于学习可以从他们重视培训看出来,台湾的讲师很多,培训业比较发达。  不信任成为台商发展的最大瓶颈。  台湾企业为什么在大陆这边长不大了,除了有政治因素外,台商的一些思维模式也决定了他们与大陆的主流文化很难融合。  比较严重的一个分歧是关于员工薪酬,台资企业的薪酬普遍比较低,与欧美企业差距明显,这是因为欧美企业没有太多考虑培养的成本,而是用更高的薪水直接找到合适人才,薪酬没有包含培训等其他成本,所以他们更喜欢那些工作经验丰富、资历较深的人。台商企业往往考虑培养能和企业共命运的员工,倾向于使用应届大学毕业生,给很好的培训,所以综合计算的职务成本要高于职务薪水。明基逐鹿总经理说:“台湾企业更多考虑的是职务的成本,而不是职员的工资成本。因为职务的成本包括薪水,办公费用,差旅费等。比如从台中到台南办事,当天就可以完成。可从苏州到北京,或从上海到北京办类似的一件事,当天很难完成,成本就要很高。不要让薪水成为吸引员工的工具。”  这是台湾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我们很难去改变,但这样的文化与大陆员工的价值观很难融合。越来越多的优秀员工进入欧美企业、民营企业和股份制国企,这些企业的薪酬模式大都是以业绩定薪酬,注重学历、资历和经验,薪水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指标,在这样大的文化氛围下,台资企业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们是有一套塑造愿景的好方法,氛围也不错,但却是“叫好不叫座”,难以吸引和留下那些非常优秀的员工,这又导致台商对大陆员工的不信任,因此,很多台湾公司现在越来越抱怨找不到忠诚的员工,越来越对大陆员工失去耐心,这样就会造成恶性循环,企业无法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