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悠久最有名的七大古都现在在哪几个省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7

中国七大古都是:西安、南京、北京、洛阳、开封、杭州、安阳,所在省份分别是:陕西、江苏、北京、河南、河南、浙江、河南。

1、西安:

在西周时称为“丰镐”;秦朝称“咸阳”;汉朝立名“长安”;西汉末年的公元9年,大司马王莽正式称帝,曾改都城长安为“常安”;唐朝称”长安“;五代时,为”雍州“,明代”西安“,称呼沿用至今。

2、洛阳:

商朝西亳;战国时,始有”雒阳“之名;五代时,后梁、后唐、后晋均以洛阳为都,后汉、后周、北宋、金为陪都。

后梁称“西都”,后唐称“雒京”,后晋至北宋称“西京”,金称“中京”。

3、南京:

春秋战国时期”石头城“,三国时,改为”建业“。

西晋灭吴,改建业为建邺。

后因避晋愍帝司马邺之讳,改名建康。

隋炀帝时改为丹阳郡。

五代西都。

南唐立国,定都金陵,改金陵府为江宁府。

宋高宗,改江宁府为建康府,作为东都。

元朝,以建康府为建康路。

明朝为应天府。

太平天国”天京“。

民国”南京“。

4、北京:

蓟最早,尧的后裔周朝时,在北京建立第一个诸侯国;幽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涿州范阳郡,汉(刘备住这里);燕都,燕国都城。

日下,晋朝时国都的代称,(明清时书籍中用过)。

幽都,唐朝 。

范阳,唐朝。

燕京,安史之乱之一史思明,在此建国改“范阳”为“燕京”  。

春明,唐朝时国度的代称(明清时书籍中用过)。

京城,唐朝时国度的代称(明清时书籍中用过)。

南京,辽国时,契丹人成北京为“南京” 。

燕山,北宋。

中都,金国。

大兴,金国(此时北京实际叫大兴。

)。

大都,元朝(改大兴为大都)。

汗八里,元朝(蒙古语“大汗的城市”)。

北平,明朝 。

北京,明朝 。

京师,明朝。

宛平,民国。

京兆,民国。

5、开封:

秋时期,定名为“启封”。

秦朝“浚仪”作为开封的名称,一直沿用了八百年左右。

公元534年东魏孝静帝时,设立梁州辖陈留、开封、阳夏三郡。

北周武帝建德五年,改梁州为汴州。

五代时期,称之为“东都”或“东京”。

靖康二年(1127年)金国灭北宋后,称为“汴京”。

明朝,朱元璋改汴梁路为北京开封府。

6、杭州:

杭州在周朝以前,属“扬州之域”。

传说在夏禹治水时,全国分为九州,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域均泛称扬州。

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今绍兴),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余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

一说,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称此地为“禹杭”,其后,口语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

秦汉称钱唐。

隋王朝建立后,“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

唐朝改“钱唐”为“钱塘”。

清初,在杭州城西沿西湖一带建造“旗营”,俗称“满城”。

7、安阳:

商朝“殷”。

“安阳”一名始于战国。

隋朝,邺城。

北魏,相州。

金代称彰德,升相州为彰德府。

此为彰德府名称之始。

明、清一直沿用,直到民国初年。

扩展资料:

“七朝古都”指现今河南省安阳市。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和易经的故乡,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南北交通要冲,东接齐鲁,西倚太行,北濒幽燕,南望中原,自然环境优越,自古人杰地灵,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被誉为“文字之根、文化之根、人祖之根”。

早在2.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就在这里留下了活动的遗迹,创造了著名的“小南海文化”。

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率邻部族迁徙到安阳,历八代十二王,共255年。

这一时期的商王朝疆域辽阔,国力空前强盛,开创了中国上古史的新纪元,也成为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世界青铜文明的重要代表。

此后,相继有三国时期的曹魏,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冉魏、前燕,北朝时期的东魏、北齐等在此建都,殷都废而邺都起,邺都衰而相州继,相州改而彰德立,古都文明的薪火,在安阳这片土地上传承不断,安阳成为“七朝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