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骂“他妈的”由来及其文化含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22

论“他妈的”


在中国,无论何人生活,都难免会听到那熟悉的口头禅“他妈的”,其广泛流传的程度甚至可能超过客气的问候。有人认为,这就像牡丹,因其在中国的普遍认同,可称为中国的“国骂”。我家乡浙江东部的“国骂”则较为简单,仅限于“妈”字,不涉及他人。然而,随着我足迹的拓宽,见识到的“国骂”形式丰富多样,上溯至祖宗,下及子孙,涉及同性,范围广且深奥,如同无边的银河。


在其他国家,如挪威的Hamsun作品中虽然粗野,但并未见“他妈的”这样的骂法。而Gorky笔下的无赖汉虽多,也不采用这种称呼。只有Artzybashev在《工人绥惠略夫》中的无抵抗主义者亚拉借夫曾用过,但那是在他已经决定为爱牺牲的时候,所以我们无法嘲笑其矛盾。这句骂人话在翻译时,中国相对容易,但在其他国家,如德文译为“我使用过你的妈”,日文译为“你的妈是我的母狗”,这样的表达实在难以理解。


即使在俄国,这类骂法虽然存在,但中国式的丰富和精妙仍使得它显得尤为特别。在中国,这个词主要出自“下等人”如车夫之口,而上等人如士大夫则很少使用,更不用说书写了。我自己的经历,虽未及为士大夫,但出于对传统礼教的尊重,我改用了更委婉的表达方式,这可能反映了“下等人”对社会等级的渴望融入。


这句骂语的起源和何时开始流行,我并不清楚。古代史书中提到的骂人话,多是针对卑贱者的侮辱,如“役夫”、“奴”等,但从未见“妈的”这样的用法。然而,北魏邢子才的言论,似乎暗示了“妈的”在某种程度上触及了社会矛盾的核心,对依靠门第的士族阶层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晋朝的门第观念极重,门第高的人即使无能也能得到尊重。即使到了金元时期,尽管民族和阶级关系有所变化,但仍有士人固守旧习,追求显赫地位。刘时中的曲词揭示了当时暴发户的虚荣和粗鄙,他们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下等人”在没有机会改变身份之前,口中常有“他妈的”,一旦抓住机会,他们就会变得文雅,甚至编造家族历史。然而,底层人民并未被这些表面的文雅所欺骗,他们明白这是虚伪的。于是,他们以“他妈的”作为反抗,表达对不公的不满。


虽然人们不愿放弃依靠祖宗的旧传统,但试图成为他人祖宗的行为本质上是卑劣的。有时,这种不满会通过暴力表现出来,但通常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依旧是卑劣的行为。中国的社会等级和门第观念,至今仍存在,这导致无声或有声的“国骂”——“他妈的”——始终围绕在人们周围,尤其是在和平时期。


然而,也有例外的用法,比如表示惊讶或敬佩。我曾见过,乡农父子在交谈中,儿子用“他妈的”表达对食物的认可,这种用法已接近现代口语中的亲昵称呼。


这国骂的含义和演变,反映出社会结构的复杂,以及底层人民对不平等的无声反抗。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它始终承载着人们对于不公和等级制度的不满,是历史和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


扩展资料

一个国家的通用侮辱别人人格的话。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