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地球好累,虽然有些疲惫但我还是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3
写在前面

如果说八月是一个过程,那九月就好像是一个开始。

九月宛如夜晚慢慢爬上身体的凉意,还带着白天的阳光味儿。

突然想起喜欢的一首小诗:“九月和十月是两只眼睛 / 装满了大海 / 你在海上 / 我在海下 / 十一月尚未到来 / 透过它的窗口 / 我望见了十二月 / 十二月 / 大雪弥漫”

一年就这样过了大半,说起2019年,更多是还是喜悦,不是情绪上的喜悦,是发自内心的觉得自己应该喜悦。

这一年我的身份被六月划分为截然不同的角色。

五月份的时候,我从原本的工作离职并且做好了后面很长时间的计划安排。

在那些计划之外多出来的时间里,我仍然想去为自己找到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也许正是因为我的“无意义时刻”太多,所以我比很多人都要更迫切的寻找到我的人生意义,我希望我花费的每一分钟都有迹可循。

01

年初在我还在做记者的时候,我有幸跟着一个小学的孩子们来到口罩天使中途宿舍做志愿服务,那天我是负责拍照的记者。

我不知道那天的小小学生们有没有被打动,但我被打动了。

那种震撼甚至不能简单的描述成感动,而是让我有一种思考。

思考的问题是:我还可以为这个社会上的一部分人做些什么。

于是在活动结束之后,我以私人的名义和机构的负责人互相留了联系方式,说希望以后有需要的时候我也可以帮上一点点忙。

在辞职之后找工作的时候,几乎是没怎么思考,就想到了这个地方。

很幸运的是,在和队长还有项目主管的姐姐聊过几次之后,我也加入了这个机构成为其中的一员,负责机构所有筹款传播方面的事情。

真正说起做公益这件事情,我也可以厚着脸皮说自己也算接触过一些。

有参加其他组织的长期志愿服务、也有自己发起的团队,还有一些七七八八零碎的公益活动,也拿过一些现在看来微不足道的奖项和证书证明。

快毕业的时候我发了一个朋友圈,说我在毕业前得到了一份很高的褒奖和认可:校级的十佳青年志愿者。

那时候我新建了一个文章素材,内容是十佳汇报的讲稿。

我没有骄傲但真的很高兴,因为觉得这四年我还是坚持了我最想守住的初心,所以想要分享给大家。

但很奇怪的是,这却成了有史以来唯一一篇早就已经写完但从来没有发过的文章,究其原因,当时或许说不清道不明,现在我却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

因为太过浅薄。

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我甚至可以形容自己是对“公益”和“慈善”一无所知。

筹款的运作、基金会的对接、项目的申请与执行......

当那些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东西落实到每一个环节的时候,公益可能就只是和任何一份需要全力以赴做好的工作一样的事情。

都要熬最久的夜,肝最久的稿。

在刚刚过去的99公益日三天,我们机构的所有人都身兼数职穿梭在各个活动现场,处理所有的事情。

发传单、搬运物料、搭建投影设备、和所有现场来宾对接、拍照、引导宣传......

没有职位没有级别没有太过明显的功能区分,只是我们都在尽自己的努力把这件事做到最好。

在公益日第一天结束的时候,我突然想起和队长闲聊时说的一个话题,在一次谈话中,别人突然问他:那我们为什么要支持你们呢?

我觉得在这个问句里,无论是何种理由都无法完美诠释。

但问题在于,你相信什么。

在机构的一个宣传视频里,队长对着镜头说:请相信有这样一群人愿意为这个社会做点事情,愿意去帮助别人,尽一点点力量给一些在困境中的人,给他们一些方便。

当有人真的来到这个叫做中途宿舍的地方,看到因为治疗而日益消瘦的孩子,看到戴着口罩却还是天真活泼的和哥哥姐姐们玩耍打闹的他们,看到这里真的宛如一个家庭一样的感觉,问句便在这里圆满了。

我们不再需要理由,因为我们开始相信了。

在这个社会上,我们看到很多丑恶的东西,但其实也有很多美好的东西。

问题是,你还愿意去相信吗?

相信其实真的还有人愿意不计回报不计得失的去帮助别人,去尝试看到别人的痛苦。

或者说,相信你自己其实也可以是这样的人。

02

在写这篇推送的时候,我阔别已久的想起了那篇未能发出来的十佳讲稿,还是决定将它放在这里。

无论是好的坏的,深刻的亦或是浅薄的见解,我都希望那些是我最真实的记录。

03

<一篇旧文>

其实这是一篇演讲稿。

是前段时间参加学校十佳青年志愿者汇报会的时候,拟的讲稿。

本来不再打算把它放上来了。

但是有一天突然看到它,我还是很有感触。

我的大学已经快要过完了,站在大四的末尾,我最自豪的事情不是曾经获得的那些看起来漂亮的荣誉。

而是我可以拍着胸口理直气壮地说:我从来没有一刻改变过自己的想法。

生活从来没有偷走我的初衷。

尽管被时间裹挟着一路向前走,但我还是没有变成自己最讨厌的大人。

有些话,还是我想要说出来的。

有些事,也一直是我觉得值得做的。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爸爸曾经跟我说,不要痴心妄想去做一个太阳照亮所有人。

因为很多时候人连自己都救不起。

但那个时候我在想,我没有要去改变这个世界。

我只想做我能做的那部分小事,然后尽可能大方的去影响更多的人。

想用力呼喊,让我的声音穿过嘈杂的洪流,被一些和我频率相同的人听见。

所以我不仅没能放弃想成为一个太阳的理想,而且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有很强烈的"超人情结"。

其实我在想,可能每个小孩在很小的时候,都想过自己是那个拯救世界的Superman。

只不过越来越长大,生活让我们忘掉那些传说,或者不再相信传说。

我们沉溺于自己的生活,也很难再腾出手去拯救别人的生活。

上高中的时候,我唯一的乐趣就是看书,我很喜欢看那些新闻实录和采访。

那些文字和报道,让我从自身慢慢抽离出来,开始看到这个世界上更多的人。

有的孩子渴求知识。

有的老人孤苦无依。

有的人渴望爱情渴望被认同。

有的人执拗于一个信念终其一生。

有的人生活在这世界的边边角角努力挣扎。

我感到很震撼。

那让我慢慢开始思考,我能去为他们做些什么。

或者说,我会不会也是那种,会为了一个想法执拗一生的人呢。

我开始很想为那小部分人去做点什么。

暑假的时候,刚考上大学的表妹问我,有没有觉得大学里一定要做的事情。

我想了很久,觉得好像很多事都是一个非常私人化的爱好,是很难拿出来推荐给所有人信誓旦旦地说我觉得你一定要做这个的。

但有一件事情,是我觉得我可以站在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的立场上,推荐给刚刚进入大学的妹妹们,甚至是陌生人们。

这件事情就是志愿服务。

其实这样听起来,它好像和一些班级组织的或者强制要求参加的活动没有什么区别。

但其实我觉得不是。

我们本不必这样去形容它。

"志愿者"、"志愿服务"这两个词是因为我们实实在在去做了的那些事情、付出了的那些心情,才开始变得有意义。

而不是因为这两个词的意义,才驱使我们去做那些事情。

当一个刚刚踏出高中校门,从应试教育中走出一小步的高中生进入大学时。

我觉得最大的改变,就是从此以后我们做的选择,都需要自己去决定,并且自己负责到底。

很久之前我看过一句话说,当一个人做了一些正确的事情之后,他在地球上的重量就会增加一些。

也就是我们通常会说的"踏实感"。

我觉得志愿服务就包含在那些可以让人在地球上增加一些重量的事情里面。

从刚刚上大学开始,我就一直在不断地去接触这些事情。

我做过很多可以称之为志愿服务的事情,很多很多。

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我越来越多的理解了这个词,理解"志愿者"的含义。

它真的不是一种标签,甚至很难大张旗鼓地去说我们今天做了怎样怎样的志愿服务。

因为我觉得它是一种态度,一种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方式。

它会让你变得更加温和有棱角,也更加怜悯这个世界。

我一直想成为一名老师,很小的时候我拥有这个梦想是为了自己。

我想走上讲台,我喜欢写粉笔字,我喜欢和小孩待在一起。

但后来慢慢长大的过程中,我坚持这个梦想,开始有了别的原因。

我想成为那种可以为了别人的未来拼命努力的人。

17年暑假的时候,我去了一个村里的小学支教,和那里的孩子朝夕相处待了接近半个月。

去的时候我带着社会实践的主题、带着团队的责任。

开始的主题是为留守儿童开展暑期课堂,调查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幸福指数的影响。

但真正去到那里之后,我所带去的主题从我心里消失了。

因为我开始切身体会到那种感情,开始明白那不是一个标签化的特殊群体,而是真真正正存在着的一群孩子们。

我无法用网络上的定义去阐述他们,也无法用调查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性格和习惯。

他们和同龄孩子一样,聪慧活泼。

会在做游戏的时候大吵大闹,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也会在给我的小纸条里写:“老师,我很小就没有妈妈了,我很难过。”

会在给家长的一封信里写:“爸爸总是不在家,我很想他,但我也希望他不要那么辛苦。”

我甚至有点想落荒而逃,因为我一直在思考我真正能够为他们做的是什么。

但结果好像是什么也没有,我能做的大概只剩下好好的填满我们相处的那些日子,给他们留下一些快乐的回忆。

然后认真的和他们告别。

仅此而已。

如果说要去改变他们的现状,或者说改变他们的教育情况甚至是家庭关系。

我知道那不可能。

在我参加的一些十分优秀的支教项目里,他们都无一例外会告诉志愿者们。

不要期待你可以给他们带来多么大的改变,当你无法肯定自己能否解决那个问题的时候,最好的方法是不要去触碰它,不要去触碰那些可能只是真相最外层的引线。

例如校园霸凌、心理问题以及家庭关系。

因为我们个人能做的太少,当我们不能为他们做更多的时候,不要打破他们的宁静,就是最大的善意。

那我们做的那些事情,就没有意义了吗?

不,我觉得不是。

人的一生是有无数段经历组成的,当我们活到人生的末端,我们还是会想起我们曾经爱过、恨过还有感动过的那些事情。

我觉得那些看起来好像没有意义的事情就是这样。

它也许不能真正改变某些现状,也不能解决那些一生的难题。

但它带给我们回忆,带给别人回忆。

是那种在困境中有力量的回忆。

一位一年级的小朋友写道:“我长大了要做一个帮助别人的人。”

还有小朋友跟我说长大了想要成为跟我一样的老师。

这些让我无比感动。

我在想曾经的自己,应该也是这样,不知道可以做什么。

但就是觉得,我要做一个去帮助别人的人。

在本来的项目计划中,我们也许会对他们进行采访,也许会录制孩子们的剪影和稚嫩的话语,也许会给媒体投稿,呼吁某种关怀或反映现象。

但我最后什么也没做,没有任何一次想过拿起摄像头对着他们,甚至那些稚嫩但戳心的信,也一直都只存在我自己的相册里。

因为我不再愿意煽情。

因为我知道这些其实并不能真正引起关注。

所以不愿意让别人过多关注到他们的特别。

他们就是一群普通的孩子,没有任何标签,会和任何一个孩子一样快乐平安的长大。

即便需要某种帮助,但我知道不是这种。

不是媒体报道也不是由大家怜悯的眼光组成。

他们不应该被消费。

我更加明白从此以后我需要怎么做。

"收视率再高也难抗衡我的伟大理想,因为我的人生无需再多一笔那奖项。"

在学校的时候,我长期参加了一个线上支教的项目,给四川山区的学校视频授课。

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

但两个人呢?三个呢?...无数个呢?

一代一代呢?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这个项目从一开始的社会实践发展起来,到在大山里的学校搭建了设备可以进行视频授课。

再到在学校里成立了线上支教团队,一年任期结束之后不断有新的志愿者们来面试,然后一年一年的传承下去。

我能做的有限,但我们却可以一起做很多很多。

它让我们从一个只会关注自己人生的人,变得开始懂得他人冷暖,能够体会别人的痛苦。

从蒙昧中睁开眼睛,看见这个世界,看见芸芸众生,然后心存怜悯和温暖的活着。

高中的时候我总喜欢一字一句地写:"如果超人会飞,那就让我在空中停一停歇,再次俯瞰这个世界,会让我觉得好一些。

拯救地球好累,虽然有些疲惫但我还是会。

不要问我哭过了没,因为超人不能流眼泪。”

尽管眼下困顿,但我还是觉得,每个人都有成为超人的资格。

就像蜘蛛侠彼得帕克的觉醒。

当一个人开始意识到他的使命和责任,拥有了某种信仰并且为之坚持,他就完成了一个普通人到超级英雄的觉醒。

拯救世界的人,靠的不是超能力,而是一颗怜悯的心吧。

其实真正长大之后,我觉得“拯救世界”是一个只存在于类似漫威宇宙那样的地方。

只有在那样一种理想主义里,才会有像托尼牺牲掉就可以救活全世界那样的剧情。

真正的人生总是无限挣扎反复沉沦,人人在自己的生活里泥潭深陷,偶尔拔起双腿,剩下的力气也只够去帮助一小部分人。

但,那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本来就只是哪怕尽了全力也只能做到一小部分事情的普通人,很多事我们只要去做了就好了。

04

昨晚三号厅的推文再次提到了抑郁自杀的话题,他说这个世界蛮奇妙的,没人会知道在屏幕对面朝你哈哈哈,安慰你人生很好玩的人到底在过着什么样的灰暗生活,会不会比你更糟糕。

然后写道:“我几乎是瞬间明白那句话的:很多时候,一个人只要好好活着,就足以拯救另一个人。”

即便无比渺小,也还是希望能够去拯救一两颗脆弱中沉沦的心。

这可能是我的人生意义所在了。

我也不知道自己以后到底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会月薪过万,还是庸碌一生。

但哪怕做个无用且善良的人,我觉得也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