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天文受好者越来越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16
为啥天文爱好者越来越多?
业余天文摄影最开始用的就是普通相机和镜头,像是尼康经典机身FM2和一些中长焦定焦头。今天爱好者们常用的高端器材像是带平场镜的APO、反射摄星镜或施密特相机都是九十年代以后才出现的东西,更别说CCD了。相机镜头对色差以及边缘成像的优化比当时的望远镜更好。胶卷用的也是富士柯达,有钱的用反转片。特别是在中国,玩这个的一般都是摄影爱好者或者职业摄影师,手头有相机镜头顺便拍天文玩一玩。不然一套器材几万块钱当时够一栋房子的,买了放家里就为了拍星星老婆饶得了你?

这十来年就像汽车从原来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奢侈品成了进入千家万户的普通大件,买得起高档摄影器材的天文爱好者也越来越多,以前比房子还要贵的望远镜现在不一定有房间里放它的那一平米值钱。望远镜和镜头同样是光学器材,买了很贵的其中一个顺便玩一玩另一个也正常。好多人手机都一年一换,同样几千块钱的一个小摄星镜或是镜头能用好多年,还不容易贬值。
▲认识太阳系

这个周末,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地下广场空地属于上海的天文爱好者,上海天文馆、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南汇中学等十余家天文研究、经营单位和 20 余位天文爱好者汇聚一堂,与公众交流他们与星空的故事,也拉近了人们与星空的距离。

从无人问津的“冷板凳”,到人人愿意谈上几句的“香饽饽”,天文学近年来为何由冷转热,从这些天文爱好者和公众的口中,或许能一窥究竟。

▲找星座

天文爱好变得更有“性价比”

以天文为特色的上海南汇中学的地理老师温安林,正在电脑上向过往人们滔滔不绝地讲述他三天前拍摄的 M31 星系——这是距离银河系最近的大星系,距离地球 254 万光年。“这意味着我们现在看到的光,是它 254 万年前发射出来的,多么奇妙啊。”

照片上星点斑驳,星系中心的光尤为亮眼,为了呈现出这样一张照片,温安林学了整整 4 年时间。他打开手机通讯录,如数家珍地说着他的哪些手法是从哪位“高手”那里学来的,在学校里,他把这些知识教给天文协会的学生,在现场,他教给对此有兴趣的游客。

“以前,我们不得不整夜守在寒风中,就为了拍到一幅好照片,随着科技的进步,爱好天文的‘性价比’变得更高了。”温安林指着另一张在云南丽江拍摄的星轨图片说。这张照片拍了两个小时,由 380 张照片重叠而成,斗转星移被定格成一个套着一个的圆。温安林说,以前拍摄这样一张照片,人不能离开照相机,每隔一段时间按下快门,而现在有了远程控制设备,人在室内甚至躺在床上,都可以拍摄成功。能够拿出自己的作品,对天文感兴趣的人就更多了。

▲认识天象仪

天文热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

许多单位把观察星空的望远镜也搬到了现场,尽管是白天,但从望远镜里瞄一眼远处的景象,成了来往游客被掩饰不住的好奇心所驱动做的第一选择。上海南汇中学搬来的是一架牛顿式反射望远镜,温安林展示的 M31 星系照片和另一张昴星团照片,就是用这样一台约一人高的望远镜拍摄的。

“这台望远镜售价约为一万元,在普通家庭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对学校来说,申请一台这样的设备近年来也变得更加方便。”温安林说。记者询问了南汇中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的几位天文协会的学生,果然协会中不少人家里就有设备,这成了他们天文兴趣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