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教育结构的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大调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29
1950年9月,新中国的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有步骤地谨慎地进行旧有学校教育事业和旧有社会文化事业的改革工作“,开始着手制定以苏联教育模式,替代成立于清末民国时期,试行西方教育制度各个大学的改造计划。

这项高等院校改造计划,因当时一些知名学者反对,一度被拖延下来。maozedong 亲自指示:“在这个问题上,拖延时间不愿变革的思想是不对的。”

有了最高指示,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兼党组负责人钱俊瑞表示:“高等学校教师中还浓厚地保存着欧美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对于苏联的先进科学和技术则投以不值一顾的轻视的眼光……这是危险到极点的思想敌人。”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大拆解大合并的调整开始全面展开。这次大学院系调整中,曾号称“民国母校”,原国立中央大学,首当其冲,被选中肢解。

国立中央大学前身,是由张之洞于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这所大学经过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由小到大多个历史时期的几次更名,于1928年正式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成为民国时期最顶级的高等学府。

当时国立中央大学规模浩大,院系繁多,其综合排名,超过实力强悍的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位列亚洲第一。1952年的高校调整中,中央大学拆分出来多达19所高校,这些拆分出来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上海财经大学;北京电影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其中留在南京市内的有8所,外迁他乡的有11所!

这一枚枚在学子心中熠熠生辉的名字,默默记录着这些名字背后曾经的母校,国立中央大学的辉煌。经过这次大学院系调整,国立中央大学走入了历史。而从国立中央大学拆分出来的这些大学,都成了建设新中国的顶梁柱。

除了国立中央大学,另一所在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后,走入历史的著名大学,是当时北京的“燕京大学”。

1919年,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传教士司徒雷登,将北京汇文大学、通州华北协和大学、北京华北女子协和大学合并,成立了一所新的综合性大学。最初这所大学名字就叫北京大学,但因当时的北京,已经有了一所由清末京师大学堂演变而来的国立北京大学,在诚静怡博士的建议下,这所教会属性的大学,正式名称改为燕京大学。

燕京大学创立时,教室简陋,校园狭小,经费奇缺,学生只有寥寥九十余个。校长司徒雷登,绞尽脑汁,筹办经费。创办燕京大学后,司徒雷登开始频繁去往美国,他回国的目的向企业界筹款。司徒雷登口舌如簧,恰好那一时期,美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司徒雷登每次归国都有斩获,其中司徒雷登一次就筹集了150万美元。

随着办学经费日益充盈,大学里的学生日渐增多,现有的燕京大学校址,已经不能满足日常办学需求,司徒雷登开始重新筹谋新的办学地址。经过考察,司徒雷登相中了北京西郊的一片园林。这片叫“淑春园”的园林,原本属于清廷皇室,当时流转到陕西督军陈树藩手里。司徒雷登专程去往陕西,一番商谈之后,不仅以极低的价格获得这片占地四十公顷园林的所有权,而且还获得陈督军作为燕京大学优秀学子奖学金的两万银元助学捐赠。

这片园林,最终在司徒雷登的手里,变成了一所最美丽的校园。到过这座具有中国古典建筑风格校园的人们,亲切称之为:“燕园”。燕京大学一举成为当时中国校舍质量最高,环境最优美的高等学校。

有了顶级的校园,司徒雷登开始重金延聘名人学者,去燕京大学任教授。他给这些专家学者的薪金和教学自主权,远超同在北京城的北大、清华。很快燕京大学聚集了像陈寅格、顾颉刚、费孝通、冯友兰、吴宓、周作人、郑振铎、钱穆、张东荪、俞平伯、冰心、王世襄、吴文藻这样蜚声海内外的学者名人。

燕京大学由此逐渐成为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齐名的综合性民国大学。燕京大学采用的很多先进教育方式,还曾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刻意模仿。1928年春天,燕京大学迎来高光时刻,与美国哈佛大学,共同成立哈佛燕京学社,中美这两所高等院校,施行研究生互认。燕京大学由此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之列。

因燕京大学的教会属性,在1952年的全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中,燕京大学被彻底拆分。燕京大学的文、理科并进北京大学,工科并入清华大学,经济学系并入今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并入今中国政法大学,民族学系、社会学系、语文系、历史系并入今中央民族大学。燕京大学校址燕园,成为北京大学的校址。从此,燕京大学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

曾是清廷留美预备学校的清华大学,也在这次全国范围的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中,被大做手术。清华大学的农学院、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航空学院多个学院被迁出,按照迁出学院属性,被并入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地质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政法学院,中央财经学院,中央民族学院,北京航空学院。

此次调整后,清华大学由一个综合性大学,变成一个多学科的工科大学。即使清华大学成为纯工科大学,又有一部分院系被并入了北京矿业学院和北京钢铁学院。所幸的是,清华大学获得了由燕京大学拆解出来的工科,工科实力得到加强。

另外一部分与民国人物有关的大学,如中山大学,也被拆解成五个。拆解最厉害的是南昌大学,南昌大学,民国时期的名字叫:“国立中正大学”......

除了与民国人物有关的学校遭到拆分,与教会有关除此之外,山西大学,河南大学,广西大学,东吴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也拆解或停办,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大学,基本上与原来的本校关联不大。

在1952年的全国高等院校大调整中,有一个学校却星光灿烂,尽享荣光。这就是复旦。

复旦原本是一所私立的小规模文科类学校,是于右任、邵力子等脱离震旦大学后创办,“复旦”二字取自《尚书大传·虞夏传》“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是追求光明,振兴中华的意思,也有表达不忘震旦大学的含义。

新中国成立前,复旦步履艰难,在众多的院校里,名不见经传。建国后的那次高等院校大调整,却给复旦带来了无线机会。复旦在这次各高校院系的调整中,先后吸收合并了浙江大学、震旦大学、金陵大学、圣约翰大学、沪江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大学、大同大学、光华大学、大夏大学、上海学院、中华工商专科学校、中国新闻专科学校等高校的部分或大部分院系,一跃成为新中国高等学府里的第一梯队,甚至一度成为比肩清华北大的超一流综合性大学。

而原本“复旦”里那个旦代表的震旦大学,虽然是曾被美誉为“东方巴黎大学”,可以开办硕士和博士授予的中国近代最著名大学之一,因是和燕京大学一样,同属教会学校,在1952年的高等院校大调整中,被撤销建制,裁撤停办。震旦大学所属院系,被并入复旦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华东政法学院、上海财政经济学院、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学院、上海第二医学院。震旦附属的两个中学,与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合并改制为上海市向明中学。震旦大学原校址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校舍。

如此,震旦大学追随燕京大学,走入了历史,成为历史教科书里的一个名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