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政治复习提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10-02
八年级上册政治复习提纲 人教版

一、第一单元:塑造自我

第一节:自尊自信

1、(自尊)是健康人格的基石,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

2、(羞耻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一个人的尊严是依赖(自尊的行为)树立的

3、“人无耻,无以立”说明(因为有了羞耻心,人才会节制自己的行为,不做庸俗的事情,有尊严地生活着。)

4、什么是自尊?

自尊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重视和肯定的情感。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爱护自己,从身体、仪表到行为、心灵,维护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

5、为什么会产生自卑心理?(要结合材料作答)

当我们在自己的弱点或缺陷面前失去自信,就可能陷入自卑,就会自己看不起自己,自我贬低,甚至自暴自弃。

6、怎样走出自卑的牢笼?(从“一个人自卑,一个人自信”的材料得到的启示?)

(1)要树立自信,学会尊重自己,客观看待自己。

(2)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7、注意自尊与自负、虚荣的区别(见书本6--7页)

第二节:明辨是非

1、(明善恶,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2、每个人心中都不能缺少一把(良知)的标尺。做人的良知就是(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3、在是非善恶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要学会理性分析,懂得思考不同的价值选择导致的不同后果。

4、怎样正确对待社会影响?(见书本14—15页)

5、怎样跨越障碍,做出正确选择?

(1)坚持正确行为,不做错事,需要突破内心和外部的障碍。

(2)我们首先要战胜自己。

(3)我们有时还必须打破情面。

(4)坚持理想,身体力行。

第三节:自我负责

1、有责任感就意味着能够自我认识、自我肯定、自我调节和自我引导。

2、为什么人应对社会负责任?

因为人必须依赖社会而生活,从社会中取得物质、精神和情感的满足。所以在获得这一切的同时,人对社会就有了相应的责任。

3、我们青少年应承担的责任有哪些?

(1)我们应该对自己负责: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2)我们应该对他人负责:关心、爱护和帮助他人,不做有损于他人的事情。

(3)我们应该对集体负责:以自己的行为增添集体的荣誉和力量。

(4)我们应该对社会负责:以良好的行为,创造美好的社会。

4、怎样培养责任感?

(1)树立负责任的人生态度。

(2)学会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

(3)养成先思考、后行动的习惯。

(4)对自己的错误或过失,要勇于承担责任。

第二单元:善待他人

第一节:诚实守信

1、为什么做人要诚实守信?(为什么做人要重承诺?)

(1)诚实守信是每个人一辈子都应恪守的基本道德规范。诚实是人们彼此交往

时最重要的品德。

(2)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美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种良好品格的基础。

(3)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牢靠的事业基础,取得坚实的人生业绩。

(4)只有人人诚实守信,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文明进步才有可能。

2、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怎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1)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实事求是,表里如一,说实话,做实事,不虚伪,不夸大其辞,不文过饰非。

(2)不弄虚作假,要言而有信。

3、 材料:为了落实教育部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某校决定开展“加强诚信,营造诚信校园”的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1)请你列举学校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诚信的现象(至少3例)

答:①抄袭作业;②考试作弊;③涂改试卷分数;④假冒家长签名;⑤不守诺言

(2)为了消除上述这些不诚信的现象,某班想开展一次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和一种活动形式并谈谈这次活动的目的。

答:⑴主题:①争做诚信人;②诚信在我身边;③诚信,做人的根本;④诚信为荣,失信为耻;

⑵活动形式:①举办诚信的演讲比赛;②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辩论赛;③召开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

⑶活动目的:认识诚信的重要性和失信的危害,从而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3)为了消除这些不诚信的现象,某班欲向全体同学发出一份倡议书,假如你是该班同学,请你拟写这份倡议书。

关于打造诚信校园的倡议书

同学们:

由于日前在我校还存在着一些不诚信的现象,与时代要求很不合拍,严重影响了校风校貌,为了落实教育部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使全体同学认识诚信的重要性和失信的危害,从而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自觉地按道德要求约束自己,做一个诚实、诚恳、讲信用的人。特提如下倡议:

1、自觉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2、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守诚实信用原则;

3、做到言行一致、真诚待人、遵守诺言、不说谎话;

4、从身边小事做起,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希望全体同学能响应以上倡议,做一个诚实信用的人。

倡议人:×××

2005年×月×日

第二节:平等待人

1、“皇帝和鞋匠的灵魂都是用同样的模型铸造的。”说明(人格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

2、为什么会产生歧视现象?

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对待人们之间的差异和现实中的不平等现象,这些差异和不平等现象便可能成为歧视态度的根源。

3、平等待人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对各种人,无论其天赋、出身、贫富、职务如何,都本着真诚、尊重、友善、礼貌的态度相待。

4、怎样消除歧视,平等待人?

(1)做到平等待人,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人格的尊重。

(2)做到平等待人,要有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3)做到平等待人,要摒除陈腐观念。

(4)认清歧视的错误和危害,努力去清除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歧视。

第三节:与人为善

1、为什么要有善良之心?

(1)善良是人类最美好的德行之一。

(2)善良是美好生活的底色,是美好品德的基石。

(3)有了善良的人和善良的行为,才能组成美好的社会。

2、什么是善良?

(1)善良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

(2)善良具有以下特点:善良是无私的;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善良之心是博大的;善良要见诸行动。

3、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什么?

将心比心

4、将心比心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如何做到将心比心?)

(1)将心比心就是急人所难 (2)将心比心就是成人之美

(3)将心比心就是不以残忍冷酷的方式对待别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7-05
第一单元
第一课 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人民的构成: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3.人民地位的表现: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共同建设国家。
补充:为什么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4.①什么是公民权利;②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①所谓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②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5.人民和公民有何异同,我国的公民包括哪些人:不同: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只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相同:人民与公民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我国公民包括人民和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还包括与人民相对的敌人。
6.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我国公民的权利有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他人及法律的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7.我国公民的权利保障体制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8.法律的意义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对个人: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维权的利剑。对社会: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
9.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⑤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公民在经济生活中依法享有合法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保护等权利);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10.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我国的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进一步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
11.公民权利的特点——广泛性表现:①享有权利的主体极为广泛,这是公民权利最显著的特点 ②公民享有权利的范围极为广泛,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
12.公民应该怎样正确行使权利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③要在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13.公民行使权利时为什么要尊重他人权利①法律所确认的权利是赋予每个公民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每个公民都有同样的权利;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只有尊重他人的权利,承担自己对他人应负的法定义务和道德责任,才能更好地享有自己的权利;③尊重他人的权利并不意味着失去自己的权利,对他人权利的侵害则是对自身权利的侵害。
14.公民行使权利时为什么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为什么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①世界上从来不存在为所欲为的权利;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③只有国家、集体的利益得到维护和发展,公民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才能得到切实保障和充分实现。
15.为什么不能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为什么不能滥用言论自由?)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其中包括言论自由,但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①世界上从来不存在为所欲为的权利,没有绝对的自由,要受法律限制;②滥用言论自由是法律不允许的,言论自由要受到法律的两方面限制: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③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言论,谁就要对言论后果负法律责任。
16.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①不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②不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第二课 我们应尽的义务
1.公民义务来自哪些方面?家庭、亲情、诚信、他人、学校、纪律、社会、法律、道德等各个方面。
2.公民的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两大类,什么叫法定义务?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具体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等等。
3.什么叫道德义务?道德义务有什么作用?所谓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它的作用是:①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②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③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
4.我国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5.公民权利和义务是什么关系?如何体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体现:①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有权利就有义务,有义务就有权利。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不能只履行义务而不享受权利。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如:抚养义务和被抚养权利)。③有些权力本身也是义务,两者相互结合(如:劳动权和受教育权)。
因此,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应该履行义务。
6.为什么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①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②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③自觉履行这些义务,是我们“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
7.马克思的话“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是什么意思?1)观点体现了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不分离,而是一致的。2)“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是指公民享有权利同时必须履行义务,享受什么样的权力就应该履行相应的义务,不允许有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的特殊公民存在;“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是指公民履行了义务,就应享受权利,履行义务是享受权利的享有,是实现权利的保障,不允许只履行义务不享受权利的现象存在。
8.面对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的关系,应该持有的态度是什么?①每一个公民既是权力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不能只履行义务而不享受权利。②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也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③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9.什么是公民的基本任务?它包括哪些内容?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具体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等等。
10.法定义务与道德义务的区别联系是什么?区别:法定义务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确保履行,不履行将承担法律责任。道德义务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靠习惯和社会成员自觉自愿来履行,不履行会受到社会的舆论。联系:道德义务包括法定义务。
11.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是怎样的?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12.如何忠实履行义务?①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13.我们积极去做法律所鼓励提倡的事,有什么意义?①有益于社会文明和进步;②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体现;③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4.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的行为有哪些?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积极培养“五爱”情感;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国家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植树造林;义务劳动;见义勇为;捐款;等等。
15.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实施的行为有哪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依法纳税;依法服兵役;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保护野生生物;爱护公共财产;孝敬父母;已被确诊为恶性传染病患者,有接受隔离、及时就医的义务;民事诉讼的被告人游应诉的义务;等等。
16.为什么法律禁止做的行为我们坚决不能做?(意义)①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②忠实履行公民义务的又一重要体现;③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制裁。
17.我国法律禁止公民实施的行为有哪些?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不准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泄露国家秘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