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一样的余华,我和余华不一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2
“我一点也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枯燥无聊,毫无意义。”我给同事说。

“那你想要干一项什么样的工作?意思你还有梦想?你梦想是啥?”同事问我。

“我喜欢谁懒觉,没有闹钟的那种。”同事懒得再理我了。

我的梦想和作家余华的梦想一样。通过访谈我了解到余华原来也是和我一样,想偷懒,不爱劳动的普通人。一点也不想当牙医,病人的口腔里毫无风景可言,那他想干什么?想和文化馆里的人一样,不再给病人拔8小时牙,而是每天在街上骑着自行车逛8小时。虽然有着相同懒惰的”梦想”,可是我却很难成为余华那样的作家。

1.自己的路自己走

余华早已发现自己根本不爱牙医行业,上班和上坟是一样的心情,在发现自己内心渴望去文化馆上班梦想后,余华立即开始跟着杂志的文章,开始了学习。他不仅学习刊登在杂志上文章的写法,甚至连人家的标点符号用法都学。除了8小时在医院拔牙的时间,他一直都在学习。

既然选择了去文化馆的梦想,就走上了风雨兼程的道路。我自认为自己和余华一样,梦想是在没有闹钟的情况下睡懒觉,但是我忘了,人家是看到了文化馆职员每天能在街上骑车闲逛,产生了去文化馆工作的梦想,最终梦想是“去文化馆”,而不是和我一样睡懒觉。

以“睡懒觉”为自己的理想,终究不会成为一名作家,因为在实现“睡懒觉”梦想的道路上,只要有一个闹钟或者指令想唤醒我,都会遭到我顽强的反抗。

2.我能持续被打击多久?

余华学习后向各种报社、杂志社投稿,大量稿件遭到退稿,如果是我,我早就不投了,我在《》上也看到了很多作者内心的迷茫:假如我的稿子没有人看,我写作是否还有意义?有劝解作者不要放弃的,有给作者加油打气的,还有和作者同样陷入迷茫的。在没有网络的时代,不知道余华是如何度过稿件被退,一篇都发不出去,写稿还不如拔牙挣钱多的阴暗时光的。

如果是我发稿,第三次发不出去,也许我就开始灰心丧气,觉得自己根本不是这块料,还不如捡起拔牙的手艺,还能养家糊口,至于想去文化馆的理想,有这个功夫,我还不如托人走后门。

3.乐观是假的

我看过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三部小说,网上对《活着》评价很高,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许三观卖血记》。如果没有经历过被生活按在地上无情地摩擦,这种小说根本写不出来,各种媒体都说他是一个豁达的人,是作家界的段子手,把悲伤留给了读者。

但我不这样认为,余华一定经历生活、情感、苦难的磨砺,才能把自己的感情和经历带入到小说中,让读者再次体验人生的不易,生命在一个不停变幻的时代面前,在无论如何也抓不住的时间面前,在你无论如何抗争都改变不了的命运面前,脆弱地像一盏灯,说熄灭就熄灭了。他只是用轻描淡写地语言描述而已,但这并不代表苦难和生活的磨砺会放过一个乐观生命。

一个人的成长,一个作家的成长并不如他自己所说,遇到困难乐观面对就完了,他们有不愿讲出的不易和艰辛。余华自己也说过,作家访谈中有80%的访谈都是不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