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5

  心理活动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精神活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性反映。由于受个体的经验、知识、人格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个体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体验。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理背景下对同一事物的态度也会不同。这些态度和体验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身心状态,从而影响个体的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可相互影响

  良好的心理不但有益于躯体的健康,而且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不良的心理刺激不仅影响机体的健康,甚至引起躯体的某些疾病。身体健康者常有良好的心情,表现为精神饱满、乐观、事业心强;而躯体疾病也常对心理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各种不良的心理刺激,如丧失亲人、职业竞争、遭遇恐怖性事件等,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并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相应的功能和代谢改变,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如果刺激较轻或刺激解除,机体可以恢复健康,但刺激过于强烈,则会导致系统、器官的功能障碍,引起各种疾病,甚至死亡。我们所熟知的一些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消化性溃疡等,其发生、发展与长期的不良心理刺激密切相关。

心理因素能够导致疾病

  动物实验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把两只同窝生的羊羔放在不同的地方,给它们同样的食物、水和阳光,然后在一只羊羔旁拴了一头狼。由于长期的恐惧,旁边拴着狼的这只羊羔很快就死了。另一只则健康地长大。

躯体疾病对心理活动也有突出的影响

  疾病的各种症状、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手术的打击、疾病所致的残疾、恶性肿瘤以及严重的慢性疾病等造成的躯体痛苦和社会功能的减退,都会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出现焦虑、抑郁、担忧、恐惧、抵触、悲观、绝望等不良情绪反应。这些不良的情绪又会对疾病的治疗和愈后产生不利影响,形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