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教我们的处世之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6
羊祜(音“户”),字叔子,是三国后期魏晋的官员,在三国演义小说里,他只是露了一小脸,但在史实中他却是赫赫有名的一代名将,也是西晋的开国功臣。

羊祜出身于汉魏名门士族之家,是东汉蔡邕(东汉末年名士)的外孙,晋景帝司马师的皇后之弟。但他为人清廉谦恭,丝毫没有官宦人家的奢侈骄横。在他年轻的时候,官府就纷纷想要任命他,但都被他谢绝了。曹爽当权时,曾征召他和王沈。王沈劝他一起应命就职,羊祜却淡淡地回答:“豁出身家性命去侍奉别人,不是容易的事!” 王沈便独自应召。后来曹爽失势,王沈因为是他的属官而被罢免。于是王沈对羊祜说:“我常常想起你之前说的话。” 羊祜听后,没有夸耀自己有先见之明,只是说:“这是谁也不能预见到的。”

晋武帝司马炎称帝后,因为羊祜辅佐有功,被任命为中军将军,但他坚持辞让,最后只接受了由原爵晋升为侯。后来因为他在荆州任诸军都督诸立功,加官到车骑将军,地位与公相同,但他还是上表坚决推辞,说:“我入仕才十几年,就占据显要的位置,因此每天都为自己位居高位而害怕,把荣华当作忧患。我身为外戚,事事都碰到好运,我应该警诫受到过分的宠爱。但陛下屡屡降下诏书,给我太多的荣耀,使我怎么能承受?怎么能心安?现在有不少才德之士,都没有获得高位,而我无能无德,地位却超过他们,这怎么能平息天下人的怨愤呢?因此乞望皇上收回成命!” 但是皇帝没有同意。晋武帝咸宁三年,皇帝又封羊祜为南城侯,羊祜还是坚辞不受。他每次晋升,常常辞让,态度恳切,因此名声远播,大家都对他推崇备至,以至于认为他应该任为宰相。而晋武帝当时正想兼并东吴,要倚仗羊祜承担平定江南的大任,所以此事被搁置下来。

羊祜历任二朝(魏、晋),掌握机要大权,但他本人对于权势却从不钻营。他筹划的良计妙策和议论的稿子,过后都焚毁,所以世人不知道其中的内容。凡是他所推荐而晋升的人,他从不张扬,被推荐者也不知道是羊祜荐举的。所以有人认为羊祜太过于缜密了,他说:“这是什么话啊!不能举贤任能,有愧于知人之难啊!而且我在朝廷签署任命,然后任命的官员又私自上门拜谢,这是我所不齿的!”

羊祜平时清廉俭朴,衣被都是用素布,得到的俸禄全部拿来周济族人,或者赏赐给军士,家无余财。他临终留下遗言,不让把南城侯印放进棺柩。在羊祜去世后,举天皆哀。晋武帝司马炎亲自穿着丧服痛哭,时值寒冬,司马炎的泪水流到胡须上都结成了冰。他的外甥齐王司马攸上表陈述羊祜妻不愿按侯爵级别殓葬羊祜的想法时,晋武帝便下诏:“羊祜一向谦让,志不可夺。身虽死,谦让的美德却仍然存在,遗操更加感人。这就是古代的伯夷、叔齐之所以被称为贤人,季子之所以保全名节的原因啊!现在我允许恢复原来的封爵,用以表彰他的高尚美德。”

纵观羊祜的生平,他是成功的,上至一国之主,下至黎民百姓,都对他表示敬佩。处于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像羊祜一样的才识,因此还不懂得最起码的一点掩饰,还总是盛气凌人,恃才傲物,以这种傲慢的姿态处世,迟早会失败。低调处世,不炫耀自己,其实讲的就是要低调,不张扬,懂得适时低头,谦虚做人。儒家认为,一个人的祸福,要看他谦虚还是骄傲。炫耀,会引来人天鬼神嫉妒。炫耀什么,就在什么地方失落。当坚硬的牙齿碰落时,而柔软的舌头却完好无损,不是柔软的舌头能胜过坚硬的牙齿,而是舌头处低谷。可见,低调做人,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融入人群,与人和谐相处,也可以让人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成就事业。即使你认为自己满腹才华,能力比别人强,也要学会藏拙。而抱怨自己怀才不遇,那只是肤浅的行为。

低调处世是一种性格和作风,更是一种思想和人生的哲学。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一切,到此种境界,为人便能善始善终,既可以让人在卑微时安贫乐道,豁达大度,也可以让人在显赫时持盈若亏,不骄不狂。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