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与人生有怎样的关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0-22
审美与人生
——“直线与曲线”话题作文
江苏 朱庆和
[写作文题]
米兰�6�1昆德拉说过,生命的时间不是重复循环的圆,而是飞速向前的一条直线。我们的人生以时间为度量衡,也是如直线般向前延伸。表面上,我们经历了种种曲折坎坷,人生似乎是一条曲线;本质上,一切的欢乐与不幸,得意与失落都将随时间匆匆流去,如直线飞速向后,永不复返。
请以“直线与曲线”为话题。要求:(1)话题包含两个方面,可以就一个方面写作,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之内。(2)自定立意。(3)自选文体。(4)自拟标题。(5)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直线与曲线”的话题,审题时要从表象到实质、从具体到抽象发散思维。下面从“审美”与“人生”两个方面说明。
一、以“审美”的范畴。1、“平直”与“曲直”的表现角度。例如朱自清《背影》中“两忆”“两看”父亲的背影,就是直接对描写对象做正面的刻画;而乐府诗《陌上桑》描写罗敷的美,则是从侧面曲笔烘托,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看罗敷忘了干自己的事来表现的。2、用绘画线条的“直”与“曲”来塑造意境。且看唐代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与“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其都用落日、孤烟为主要景物,绘状的却是大漠和村落渡头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而各见精彩。“大漠孤烟,不斜而直。长河直烟,纵横线条交错,可见大漠广袤无垠;河长日圆,长圆相应成趣,整个画面给人壮阔苍茫的审美感受。渡头落日,已成残缺,着一‘余’字,预示日落的动态;墟里之烟,袅袅而生,着一‘上’字,富于生活情趣,整个画面给人和谐、宁静的审美感受。”(引自《唐诗宋词鉴赏大典》)这是诗人通过勾勒物体线条横竖、曲直的变化来表现诗的意境的。3、用线条的曲直呈现出建筑物的科学成就。例如巴黎圣母院的弓形顶券结构和飞券结构的“曲直”结合;我国北京祁年殿的造型及其围栏以及我国故宫建筑群,都以“直”的对称型见称;而我国的苏州园林建筑讲究自然之趣,表现的是“曲”的建筑美学。这些都不愧为中外艺术珍品。4、就绘画艺术本身“曲”与“直”的二元统一为例,达芬奇的画蛋也是追求曲直的变化统一。就画蛋的线条来说是“曲”,而每个蛋之所以各不相同,是因为光的投影——“直”射的角度不一样罢了。所以,达芬奇的老师当年要求他练习画蛋所追求的就是透视学给绘画带来的效果。
二、从“人生”的角度。哲人说,人生三重境界。一位作家将这三重境界用一般充满禅机的语句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第一重境界表明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什么就是什么,就像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小孩看到皇帝赤身裸体参加大典游行时,喊出“真”话一样,那是童言无忌,是直白的表露。第三重境界表明人虽经历沧桑,仍怀赤子之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这是返老还童之正直。而第二重境界表明随着年龄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是单纯的水,为人处世也讲究个“曲”字。也有人比喻说,人生就像一个半圆。要切合“人生”与“半圆”的联系。“人生”是本体,“半圆”是喻体。展开想象或联想时,要注意“半圆”的图形是由一条弧形线和一条直线构成的。那么,弧线和直线跟人生有何相似点呢?可以从喻体的特征入手,找“人生”和“半圆”的联系。那弧线,是曲的,不正是可以用来比喻人生道路的曲折吗?那笔直的直线,不正是与人生的坦途大道、一帆风顺相似吗?根据以上分析,答案可以是:“人生,有平直大道通天,也有羊肠小道迂回;有大江东去,也有小桥流水。”这样,一条笔直的线,一条弯曲的弧,构成了人生——半圆。
总之,“直线与曲线”话题的审题角度还有很多,发散思维时只要在此话题范围类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