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学院领导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龙超,男,彝族,1964年出生,云南富源人,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现为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中国金融工程年会常务理事,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主持人。
研究方向:金融市场、银行管理
教育背景:
2000-2003年,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读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87-1990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1-1985年,云南大学物理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2006.3-2006.8年,在澳大利亚塔斯玛利亚大学管理学院访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85.8-1987.8年,原昆明无线电厂技术科工作
1990.1-现在,云南财经大学教师,2001年获评副教授,2004年破格评为教授。其间,在广发证券公司投行部挂职实践半年
2002年3月担任校图书馆副馆长(主持行政工作)
2004年12月担任金融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2007年5月担任金融学院院长
主讲课程:
为本科生讲授《金融学》、《证券投资分析》等课程;
为硕士研究生讲授《资本市场研究》等课程。
代表性科研成果:
论文类(限5项)
“准备金付息制度改革与信贷政策引导”,《国际金融研究》,2010(4)
“论股市失灵的深层原因”,《投资与证券》,2004(10)
“再论交易成本的性质”,《经济问题探索》,2004(1)
“论股票价格决定的主观性”,《思想战线》,2003(1)
著作类:
《证券市场监管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课题类:
2006年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研究课题:“社区银行与云南省农村金融发展研究”,主持人,经费15万元。
成果获奖:
学术专著《证券市场监管的经济学分析》获得第8次云南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 张建友:男,回族,1963年出生,云南嵩明人,中共党员,经济学硕士,现为金融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金融理财、商业银行
教育背景:
2003-2006年,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学习,获经济学(统计学专业)硕士学位
2002-2003年,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访问学者
1991-1992年,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学习,
1984-1986年,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系学习,获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专业)学士学位
1982-1984年,云南财贸学院金融系学习
2007年7月-8月,日本帝京大学(客员研究院)
工作经历:
1986-1987年,云南财贸学院金融系助教
1993-1998年,云南财贸学院金融系讲师,科研秘书,国际金融教研室主任
2004-2008年,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副院长、党委副书记
2008年至今,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党委书记
主讲课程:
为本科生讲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等课程;
为硕士研究生讲授《商业银行研究》、《开放经济的宏观金融管理》等课程。
主要科研成果:
论文类(以五项为限)
“消费信贷证券化模式的国际考察及其评价”,《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4)
“金融新开放对中国金融宏观调控的影响”,《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7)
“ 中国金融宏观调控方式转变的基本途径”,《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10)
“新开放形势下中国金融宏观调控方式存在的问题”,《经济问题探索》,2004(12)
“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个新角度的再考察”,《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10)(人大<金融与保险>2006年6期全文转载;2007年6月获云南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叁等奖.
著作
《消费信贷》(参著),云南科技出版社,2003.7.
《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1.
教材《商业银行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10.(高等学校金融学系列教材,主编刘惠好,独撰第八章。)
课题
“我国发展消费信贷专题研究”,云南省教育厅课题,参与,2002年11月鉴定。
“中国新世纪金融开放战略研究”,云南省教育厅课题,参与,2004年11月鉴定。
“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问题研究”,曲靖市人民银行课题,主持,2006年9月鉴定。
“国开行云南省分行与中小金融机构合作规划”, 国家开发银行云南省分行课题,主持,2008年12月。
“云南省流动性状况分析”,云南省金融办、云南财经大学重点课题,2008年8月,子课题之一和咨询报告。
“云南金融发展与资本市场研究”,云南省金融办,子课题之一。200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