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东的主要科研、教研成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4

(一)学术论文
1.“品格证据排除的理论基础探析”,载《五邑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第2期。
2.“规制刑讯逼供的域外法视角”,载《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5期。
3.“刑事二审程序若干突出问题的法经济学解析”,载《审判研究》2011年第2辑,独撰。
4.“简论有效辩护”,载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重点问题研究》,刑诉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2011),独撰。
5.“证人出庭作证的困境与出路”,载《建言献策: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刑诉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2010),独撰。
6.“普通程序简易的通融变异”,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重点问题研究》,刑诉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2009),独撰。
7.“刑事诉讼模式的比较法经济学分析”,载《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6期,独撰。
8.“简论诉讼效率与程序公正之契合”,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独撰。
9.“刑事审判诸原则之经济学解析”,载《审判研究》2008年第4辑,独撰。
10.“刑事诉讼程序价值的成本收益分析”,载《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独撰。
11.“议价买卖的正义——认罪协商制度之经济分析”,载卞建林主编:《中国诉讼法判解》第6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独撰。
12.“简论刑事审判程序成本转嫁政策”,载《法大评论》第4卷,独撰。
13.“酌定不起诉中被害人的‘二元化困境’”,载张鸿巍主编:《刑事被害人保护问题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3月版。
14.“证据关联性研究”,载《审判研究》2006年第1辑。
15.“未成年人案件取保候审、酌定不起诉问题的实证研究”,载陈光中主编:《中国司法制度基础理论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16.“取保后审保证人制度之探讨”,载《诉讼法理论与实践》(2005年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9月版。
17.“未成年人案件特征的实证分析”,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第4期。
18.“有罪推定基本问题研究”,载《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19.“略论降低刑事审判程序成本的政策”,载《学海》2004年第3期,独撰。
(二)教研论文
1.“法律诊所学生参与法律援助问题研究”,载《法学实践教育论丛》2010年第1卷。
2.“诊所法律教育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载《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9年第4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