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树生沈书生——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4

沈书生,男,1968年9月出生于江苏海安,是一位教育技术领域的专家。他拥有教育技术学理学博士学位,目前担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副院长,并且是校“青蓝工程”的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沈教授专注于信息化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教育以及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研究。


他主持了国家青年基金课题和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参与了多项厅局级以上课题。已出版的著作包括《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结构与层次:适应信息化教育》和译著《教学样式》,并合作编著多本教材。沈教授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超过了30篇。他的教学成果卓著,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省部级一等奖。


在教学实践中,沈书生积极参与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其参编的教材(祝智庭教授主编)被选为国家教师培训的重要教材之一,并在全国各地进行教育技术能力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他还被邀请担任英特尔未来教育中国区国家级研修班的主讲教师。


沈教授始终关注基础教育领域,与教育局、电化教育馆等机构合作,共同推进地区信息化教育的建设规划。他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通过发现需求推动学科和专业发展,与同事共同探讨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方向。


如果你想联系沈书生,他的通讯地址为: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邮政编码为210097。




扩展资料

1950年12月出生,主管检验师,1976年毕业于永州市卫校。分配在湖南宁远县人民医院检验科从事检验工作至今。1980-1982年任县人民医院团支部书记、团县委委员,1998年任县人民医院医技支部党支部书记,1983年任县医学会检验学会秘书长,1990年任永州市医学会检验学会理事,1995年任永州市医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检验工作22年,七次被评为"县先进代表",多次评为"院先进代表",记功一次,三次职评优秀,三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85年开展了反向血凝法,取代了对流免疫电泳法测定乙肝表面抗原,1987年通过广后军区医院的学习,开展了两对半测定。1989年至今担任科主任以来,创建了宁远县人民医院血库。1990年通过湖南医科大附二院的血液细胞学专修班学习,先后开展了铁粒染色、苏丹黑B染色、过乳化物酶杂色硷性磷酸酶染色以及溶血性疾病、出血性疾病等有关方面的检查。同时开展了红斑狼疮细胞检查、双链DNA抗体测定。1995年先后创建了放射免疫室、PCR室,开展了T3、T4、TSH、乙肝三对、HAV-RNA、HBV-DNA、HCV-RNA淋球菌、衣原体、支原体、幽门螺旋杆菌、梅毒、结核等测定项目。发表全国性、省级论文主要有:"乳糜尿测定方法的探讨"、"献血员献血时突然出现血液倒流一例报道"、"4107例应征双合格青年乙肝结果分析"、"466例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计数鼓褪体预测胎儿性别的方法探讨"、"一次性微量吸管只能一次性使用"、"硷性磷酸酶基质液的保存"、"1279支刻度吸管校正结果分析与建议"、"用微量指血法测定ACT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等。 [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