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如题所述

1、意思及理解:
a、意思:即便是经历世事沉浮、阅尽人间沧桑,当俯下身子看到草木生发,春风又绿,依然能够生出怜悯之情。
b、理解:“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多么温柔的一句话呀!
即便是经历世事沉浮、阅尽人间沧桑,当俯下身子看到草木生发,春风又绿,依然能够生出怜悯之情。草木之枯荣于我之人生有何增益?春秋之轮换于我之富贵能添几何?生活之重担已令人不堪负,又有何心力去关心草木是否变青、春花是否再发?不知什么时候,我们的意识被周遭的声音裹挟着前进,情趣被“务求成功”的价值湮没,“情怀”二字,抵不过一纸房产证的份量。即便我十分喜欢这份“草木之心”,但不敢轻易去评价其价值和意义。这份对草木的怜悯太过沉重,有关人生之乐趣与价值,出发于宇宙观和美学观。
2、出处:“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语出儒学大师马一浮《旷怡亭口占》 ,附原文如下:
流转知何世,江山尚此亭。
登临皆旷士,丧乱有遗经。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长空送鸟印,留幻与人灵。
3、作者简介:
马一浮(1883~1967),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
马一浮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浙江大学原教授。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10
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便是经历世事沉浮、阅尽人间沧桑,当俯下身子看到草木生发,春风又绿,依然能够生出怜悯之情。
这句话出自出儒学大师马一浮的《旷怡亭口占》。全文如下:
流转知何世,江山尚此亭。登临皆旷士,丧乱有遗经。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长空送鸟印,留幻与人灵。
这是一种境界,已识乾坤大,是指已经明白了世界之庞大与复杂,但是却仍然没有抛弃对细微之外的天然的喜欢。这是一种人性。比如有的人,一旦见了大事,往往就不屑于日常的小事了。有些人就不同了,一方面,他见贯了大事,但是,基本的人性丝毫无损。两种人根本的差别是什么?其实就是“敬畏之心”。你再大的本事,也不能超脱自然与自身的束缚。所以,对自然,对人性,当有敬畏之心。
第2个回答  2019-01-23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指的是识得大体方能生出怜悯之情。
“已识乾坤大”就是认为通过经历世事沉浮变化来增加智慧,通过阅尽人间沧桑来增强能力。只有识得乾坤大,才能把握天地万物之道,才能理解和把握天地、万物、社会、生命和健康的规律。这就是识得大体。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经过了多少年的人生历练,回看世界变迁,草木枯荣;叹光阴似箭,岁月蹉跎。在恍惚迷离之中,几人能把生命的真谛看透?­人生是一部永远也无法定义的书,谱写出一世的华章。我们在流年里浅唱,哪里才是生命最终的归宿?生活之重担已令人不堪负,又有何心力去关心草木是否变青、春花是否再发?
同时它也告诉我们:人要站在高处,才能俯察低处;只有自己是强者,才能有能力和资格体恤弱者;只有在思想上洞悉深刻,才能对对万物有情。
第3个回答  2018-10-27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指已经明白了世界之庞大与复杂,但是却仍然没有抛弃对细微之外的天然的喜欢。

比如有的人,一旦见了大事,往往就不屑于日常的小事了。以为自己懂这么大,影响力这么大,就失去了对草木,甚至人的同情与关爱。就是所谓的“非厚德不能载物”。

两种人根本的差别是什么?其实就是“敬畏之心”。你再大的本事,也不能超脱自然与自身的束缚。所以,对自然,对人性,当有敬畏之心。
第4个回答  2017-06-20
一、“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这句话出自——马一浮的一首诗。意思是——
站在高处,才能俯察低处。强者,才会体恤弱者。思想上洞悉深刻,才对万物有情。
阅历增加,越深感一个人的见识见解难以跳出他的层次和立场。所提出的问题和追寻的答案也往往是自私的。若想俯下身做事,必须先站在高处。

二、附原文如下: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长空送鸟印,留幻与人灵。
——马一浮

三、作者简介:
马一浮(1883~1967),名浮,字一浮,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原浙江大学教授。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无不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丰子恺推崇其为“中国书法界之泰斗”。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蒋介石许以官职,均不应命。建国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全国政协委员。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