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田园诗的意象研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5-22
陶渊明田园诗意象蕴含着美的内涵。蕴藏着诗人,“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恽南田:《题洁庵图》)的妙境。陶渊明以田园风光为总体意象,流淌出“象中之象”和“象外之象”,衍生出一个诗意的艺术性空间。以色彩来化入总体意象。如,《归园田居》第三首:“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诗中景物都呈现出水淋淋的绿色调。以这一种总体色调来暗示田园风光,以绿色调来衬托田园风光。在总体景象田园风光中勾勒出了“豆、南山、草木、苗、道、衣”这些意象来,甚至连荷锄归来的劳动者也沾上了水淋淋的绿色。这是“象中之象”。透过诗的表象,去静观景物的内在境象。于是这些景象结连成为一脉景色,这满野弥漫出的绿色,一个带着月光归来的劳动者沾满水雾在道旁行走。这不是普通的月夜和田野,而是诗人“灵想独辟”构思出来的一个迷离奇幻的世界。这里流淌着超越自然时空的节律,超越意象,穿过幻化的境象,就领会到了诗歌境象的“神韵”了。以情调切入总体意象。司空图所说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是这样解释的,第一个象和景是指艺术作品中所具体描绘的实的境界,第二个象和景则是指存在实境之外而又借助实境的比喻、暗示、象征等作用呈现在想象中的虚的境界。陶渊明以有情调的田园风光为背景,为总体,衍生出了“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如《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走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园,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首诗通篇洋溢着热爱自然淳朴宁静的田园情调。流露着对纯洁幽美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这首诗以这种情调切入田园风光整个意象中。整个意象以这种情调作暗示,描写了“方宅、羁鸟、池鱼、草屋、榆柳、桃李、狗、鸡、烟、村、巷、桑树”等意象,这是诗中直接描绘的实境,是在田园风光中显露出来的意象,是“象中之象”。但只要细细吟咏,张开灵魂的眼睛去看,这些意象,是景语,也是情语。整个意象结合而成的画面,是诗人伫立在田园中的主观镜头,诗人在平淡的田园中躬耕,在草屋间欢畅,那榆柳掩盖了后檐,桃李在堂前舒枝展叶,远处的村子中依稀飘出炊烟,时时传来狗叫鸡鸣。在这种境界中,欣赏者体会到了诗人纯洁幽深的心湖,摒弃尘世桎梏空灵的心境,而这些是凭借暗示和象征的作用表现出来的“象外之象”。这些是作品实境中所没有的,但又确实存在于诗句之中,存在于可见的实境之中。它是水中月,镜中花。正是这种形神兼备,才使诗作意味深长,以田园风光为总体意象,从而衍生出来的“象中之象”和“象外之象”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一个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