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4

1. 文言文《李广列传》翻译

将军李广,陇西郡成纪县人。

他的先祖叫李信,秦朝时任将军,就是追获了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的家原来在槐里县,后来迁到成纪。

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举侵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

李广的堂弟李蔡,也被任为中郎。二人又都任武骑常侍,年俸八百名。

李广曾随从皇帝出行,常有冲锋陷阵、抵御敌人,以及格杀猛兽的事,文帝说:“可惜啊!你没遇到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在话下吗!” 到景帝即位后,李广任陇西都尉,又改任骑郎将。吴、楚七国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从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了敌人的军旗,立功扬名。

可是由于梁孝王私自把将军印授给李广,回朝后,朝廷没有对他进行封赏。调他任上谷太守,匈奴每天都来交战。

典属国公孙昆对皇上哭着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己仗恃有本领,屡次和敌人正面做战,恐怕会失去这员良将。”于是又调他任上郡太守。

以后李广转任边境各郡太守,又调任上郡太守。他曾任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太守,都以奋力作战而出名。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天子派来一名宦官跟随李广学习军事,抗击匈奴。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

宦官逃回到李广那里,李广说:“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李广于是就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

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

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把他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

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

李广说:“我们离开大军几十里,照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被杀光的。现在我们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大军来诱敌的,必定不敢攻击我们。”

李广向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下令说:“全体下马解下马鞍!”骑兵们说:“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于是匈奴骑兵终于不敢来攻击。

有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立即上马和十几名骑兵一起奔驰,射死了那骑白马的匈奴将领,之后又回到自己的骑兵队里,解下马鞍,让士兵们都放开马,随便躺卧。这时正值日幕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

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为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第二天早晨,李广才回到他的大军营中,大军不知道李广的去向,所以无法随后接应。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12 09:22 过了好几年,景帝去世,武帝即位。左右近臣都认为李广是名将,于是李广由上郡太守调任未央宫的禁卫军长官,程不识也来任长乐宫的禁卫军长官。

程不识和李广从前都任边郡太守并兼管军队驻防。到出兵攻打匈奴的时候,李广行军没有严格的队列和阵势,靠近水丰草茂的地方驻扎军队,停宿的地方人人都感到便利,晚上也不打更自卫,幕府简化各种文书簿册,但他远远地布置了哨兵,所以不曾遭到过危险。

程不识对队伍的编制、行军队列、驻营阵势等要求很严格,夜里打更,文书军吏处理考绩等公文簿册要到天明,军队得不到休息,但也不曾遇到危险。程不识说:“李广治兵简便易行,然而敌人如果突然进犯他,他就无法阻挡了。

而他的士卒倒也安逸快乐,都甘心为他拼死。我的军队虽然军务纷繁忙乱,但是敌人也不敢侵犯我。”

那时汉朝边郡的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但是匈奴人害怕李广的谋略,士兵也大多愿意跟随李广而以跟随程不识为苦。程不识在景帝时由于屡次直言进谏被封为太中大夫,为人清廉,谨守朝廷文书法令。

后来,汉朝用马邑城引诱单于,派大军在马邑两旁的山谷中埋伏,李广任骁(xiāo,消)骑将军,受护军将军韩安国统领节制。当时单于发觉了汉军的计谋,就逃跑了。

汉军都没有战功。四年以后,李广由卫尉被任为将军,出雁门关进攻匈奴。

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并生擒了李广。单于平时就听说李广很有才能,下令说:“俘获李广一定要活着送来。”

匈奴骑兵俘虏了李广,当时李广受伤生病,就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打马向南飞驰数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残部,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

匈奴出动追捕的骑兵几百名来追赶他,李广一边逃一边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才能逃脱。于是回到汉朝京城,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

2. 飞将军李广的文言文及翻译

译文

李广从王尉调为将军,出兵雁门攻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部队,活捉了李广。单于一向听说李广贤能,下令说;“一定把李广活着送来!”李广当时受伤生病,匈奴骑兵就把李广放在两马之间的网兜里躺着。

走了十几里,李广装死,瞥见旁边有一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跃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推下匈奴少年,夺下他的弓,鞭马向南奔驰几十里,又遇到他残余的部队,便领着进入关塞。匈奴派了几百骑兵追捕他,李广一边跑一边取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所以得以逃脱。

于是回到京师,汉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执法官吏判决李广折损伤亡人马多,又被匈奴活捉,当斩,经纳粟赎罪,成为平民。

原文

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使大军伏马邑旁谷,而广为骁骑将军,领属护军将军。是时,单于觉之,去,汉军皆无功。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

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1353361,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本文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传》。《李将军列传》为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文,载于《史记》卷一百零九。这篇文章通过描写被誉为“飞将军”的汉朝名将李广的机智勇敢、廉洁宽厚,以及有功不得封爵,最后被迫自刎的不幸遭遇,塑造了一位悲剧英雄的形象。文章叙事突出重点事件,善用对比手法,注重细节描写,是《史记》中的传记名篇。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

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如不列没有实据的三皇,以五帝作为本纪开篇,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公元前91年(征和二年),《史记》全书完成。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3. 李广译文

李将军名广,陇西郡成纪县人,他家世世代代传授射箭技术。

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人听说后,称他是“汉朝的飞将军”,一直避开他,好多年不敢入侵右北平。有一次,李广出外打猎,看到草丛中的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一箭射去,箭头没入石头中,走近一看,是块石头。

于是重新再射,竟再也射不进去了。李广为人廉洁,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吃喝都与士兵一样。

李广带兵,到了粮水缺乏的地方,见到水,士兵们没有全都喝到时,他不接近水边,士兵没有全都吃过时,他不尝食物。他执法宽大、松缓,不苛待部下,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效力。

他射箭,看见敌人迫近,不在几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放箭,只要箭射出去,敌人就随着弓弦声响而倒下。元朔六年,李广再次任后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从定襄出击匈奴。

(这次战役中)许多将领斩杀敌人首级的数目都达到了标准,凭军功封侯,而李广的部队没有建功。过了两年,李广以郎中令的官职带领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发,博望侯张骞带领一万名骑兵和他一起去,但走的不是一条路。

李广军前进了大约几百里, 匈奴左贤王率领四万骑兵包围了他们。部下都很恐慌,李广就派他的儿子李敢冲进敌军。

李敢独自带着几十名骑兵冲锋,径直穿过匈奴部队,突破匈奴军左右两翼,而后回到自己的阵地,向李广报告说:“敌军容易对付。”军心这才安定下来。

李广命令士兵摆成圆形阵势,面向敌人,匈奴猛烈攻击他们,箭如雨一样密集。汉军阵亡超过一半,箭也快要用完了。

李广就命令士兵拉满弓,控弦不发,他亲自用大黄强弓射敌军副将,射杀了几个人,敌人的进攻才渐渐松懈下来。适逢天色将晚,将士们都面无人色,而李广的神色气概仍和平时一样,更加注意整顿队伍,他的部下因此更加钦佩他的勇气了。

第二天,又和敌军激战,而博望侯张骞的部队也赶到了,匈奴兵这才撤兵走了。汉军已非常疲惫,无力追赶。

这一次李广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于是撤兵回朝。按照汉朝法律,博望侯没有在预定的时间到达,当判处死刑,用钱赎了死罪,贬为平民。

李广功过相当,没有得到封赏。又过了两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大举出兵攻打匈奴,李广屡次主动奏请随军出征,汉武帝认为他年老,不同意;过了好长时间才允许他的请求,任命他为前将军,这一年是元狩四年。

李广已经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出塞后,卫青从捕获俘虏的口中,得知单于居住的地方,就亲自率领精锐的队伍去追击单于,却命令李广的部队与右将军赵食其的部队合并,从东路出兵。东路稍稍迂回,路远一些,而且大部队经行的地方水草不多,势必加速行军。

李广亲自请求说:“我是前将军,现在大将军却改令让我从东路进兵,况且我从刚成年时起就和匈奴作战,今天才得到一个迎战单于的机会,我愿作前锋,先同单于决一死战。”大将军卫青曾暗中得到汉武帝的告诫,认为李广老了,命运不好,不要让他迎战单于,恐怕不能实现擒拿单于的愿望。

而这时公孙敖刚失去侯位,作为中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也想让公孙敖和自己一起迎战单于,所以改调前将军李广。李广当时知道这件事后,坚决地向大将军表示不同意调开。

大将军不接受他的请求,命令长史下一道文书给李广的府署,写道:“迅速前往指定的部位,照文书指示行事。”李广不向大将军告辞就动身出发,心情怨愤,到达指定地点后,带领士兵跟右将军赵食其部队合并,从东路出发。

军中没有向导,因而迷失道路,落在大将军后面,延误了与卫青会师的约期。大将军与单于交战,单于败逃,没能俘获单于,只得收兵回来。

向南横过沙漠时,遇到了前将军、右将军。李广见过卫青后,回到自己军中。

大将军派长史拿酒食送给李广,借机询问李广、赵食其迷路的情况。卫青要向皇上报告迷路的详细经过。

李广没有回答,卫青派长史迅速责成李广军中主管幕府的校尉去接受质询。李广说:“校尉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现在我自己去大将军幕府接受质询。”

李广又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刚成年起就与匈奴作战,经历了大小70多次战斗,这次有幸跟随大将军直接与单于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动我的部队走迂回而又遥远的道路,而我又迷失道路,这岂不是天意吗?况且我李广已经60多岁了,终究不能再去受那些刀笔之吏的侮辱。”于是抽刀自杀了。

李广军中军官和士兵全都哭了。老百姓听到李广自杀的消息,不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不论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都为他流下眼泪。

右将军赵食其单独交司法官吏审问,本当判处死刑,用钱赎免死罪,被贬为平民。

4. 《武将李广》文言文翻译急需

李广。善射。有才气。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之。不入境。广之军吏。士卒。或封侯。而广不得爵。尝语望气王朔曰。岂吾相不当侯耶。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有所恨乎。广曰。我尝诱降羌八百余人。诈而杀之。至今大恨。朔曰。祸莫大乎杀已降。此将军所以不得封侯也。后因失道。自刭。至孙凌降单于。汉族陵母妻子。又广尝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更射之。终不能入。(李广列传)

李广汉朝成纪人(今甘肃省天水县),才气过人,胳臂长,善射箭。景帝即位时,提升为将军,曾经与匈奴交战七十多次,每次制敌先机,匈奴称他为“飞将军”。武帝在位时派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李广来了,都畏惧得相率逃避,多年不敢侵入境内。

李广曾经出猎,看见草中一块大石,误以为虎,随即张弓射箭,正中大石,近前一看,箭头深没石中,心中十分惊奇,何以竟有如此功力,于是对准石头,引箭再射,可是终究不能射入。

5. 飞将军李广的文言文及翻译

译文 李广从王尉调为将军,出兵雁门攻击匈奴。

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部队,活捉了李广。单于一向听说李广贤能,下令说;“一定把李广活着送来!”李广当时受伤生病,匈奴骑兵就把李广放在两马之间的网兜里躺着。

走了十几里,李广装死,瞥见旁边有一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跃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推下匈奴少年,夺下他的弓,鞭马向南奔驰几十里,又遇到他残余的部队,便领着进入关塞。匈奴派了几百骑兵追捕他,李广一边跑一边取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所以得以逃脱。

于是回到京师,汉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执法官吏判决李广折损伤亡人马多,又被匈奴活捉,当斩,经纳粟赎罪,成为平民。

原文 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使大军伏马邑旁谷,而广为骁骑将军,领属护军将军。是时,单于觉之,去,汉军皆无功。

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

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 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

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本文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传》。《李将军列传》为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文,载于《史记》卷一百零九。

这篇文章通过描写被誉为“飞将军”的汉朝名将李广的机智勇敢、廉洁宽厚,以及有功不得封爵,最后被迫自刎的不幸遭遇,塑造了一位悲剧英雄的形象。文章叙事突出重点事件,善用对比手法,注重细节描写,是《史记》中的传记名篇。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

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

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

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如不列没有实据的三皇,以五帝作为本纪开篇,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公元前91年(征和二年),《史记》全书完成。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6. 文言文翻译关于李广·~~

望见匈奴有数干骑兵。

他们看见李广,以为是诱敌的骑兵,都吃一惊,上山布阵。李广的一百骑兵也非常恐慌,想奔驰转回。

李广说:“我们离大军几十里,现在以一百骑兵这样逃跑,匈奴一追赶射击马上就全完了。现在我们若留下,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为大军来诱敌,必然不敢来袭击我们。”

李广命令骑兵说:“前进!”进到约离匈奴阵地二里许停了下来,又下令说:“都下马解鞍!”他的骑兵说:“敌人多而且离得近,如果有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以为我们会走,现在都解鞍就表示不走,可以使敌人更加坚持认为我们是来诱敌的错误判断。”于是匈奴骑兵就没敢袭击。

有个骑白马的匈奴将军出阵监护他的兵卒,李广上马与十几名骑兵奔驰前去射杀了这个匈奴白马将军,然后又返回到他的骑兵中间,解下马鞍,命令士兵把马放开,随便躺卧。这时刚好天黑,匈奴兵始终觉得很奇怪,不敢出击。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