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宫殿记忆法(地点定桩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4

这幅思维导图是读书笔记,素材来源于最强大脑金牌教练袁文魁所著《打造最强大脑》的第三章第三节。第三节的标题是《地点定桩法》,因为个人感觉在各种记忆法当中,这个方法最宏大、也最烧脑。

宫殿记忆法其实就是地点定桩法,也叫做“古罗马室法”,个人认为“宫殿记忆法”听上去十分地高大上~~~

不管叫什么名字,这种神奇的记忆术来自于古罗马,所以我的 中心图 选择了古罗马的角斗场,并且这个角斗场还有很多的门洞,看上去有很多很多的房间,也有点像是一个宫殿呢。

本导图一共分为5个分支。进行逻辑梳理的时候,我大胆地舍弃了过于琐碎的细节,并且把前后叙述的内容彼此之间打通,并没有完全按照书中行文顺序。下面我将按照顺时针方向来解读。

因为古罗马元老院的长老们几乎每天都要进行演说和辩论,为了雄辩时候引经据典方便,他们从自家固定摆设上面找到了灵感,以之为媒介,把要记忆的内容联结起来。

明代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为了在中国传教方便,撰写了《西国记法》,后来改编为《记忆宫殿》。

为了寻找到合适的地点,必须遵守以下五大黄金法则:
1、熟悉,开始先从自家等熟悉之处去找,不够用了就可以去旅游点拍摄。
2、顺序,一般是按照顺时针方向。
3、特征,不要找墙壁等平面物体,而要寻找水壶、脸盆等立体有特征的物体,而且不要在同组地点当中存在两个相同的物体。
4、适中,大小和距离都要合适,大小一般有脸盆那么大即可,两个物品之间距离以0.5米–1.0米为宜。如果距离太远需要虚拟想象出一个东西来,我觉得做到这一点很玄乎。
5、固定,所寻找的物品不能随意变动位置,像一只活着的小狗到处乱跑是不行的。

我记得在面授课程上,袁老师还讲了找到的物品不要存在于一个水平线上,要有高低起伏。画完了才想起来,不太方便补充到里面去了,不过如果让我归类的话,这一点应该放到“方向”这个三级分支下面,和“顺时针”、“逆时针”并列。

记忆的时候,方便存储与提取,复习可以随时随地,从而也就大大节省了时间;并且,这组地点桩是可以循环再利用的,可以通过长期不复习和新信息覆盖的方式来“抹掉”上面原有的记忆。

再神奇的记忆术也会存在局限性:首先需要寻找、熟记大量合适的地点;其次它并不适用于零碎的无序知识点,比如各国首都、英语单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