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役中国面对哪些困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10-10
第一个困难就是武器装备的悬殊。在朝鲜战场上,美军的坦克数量多达430辆,单是长津湖战役中,美军就出动了数十辆坦克,可是入朝作战的所有志愿军部队,没有一辆坦克。

美军陆战第一师还拥有超过400门的榴弹炮以及加农炮,同时还有其他大口径火炮的支援,而志愿军一个师级部队的山炮数量只有12门,长津湖战役中,因为天气过于寒冷,炮管发生收缩,连山炮也无法使用,当时部队攻击力最强的武器只有手榴弹。

在部队联络方面,美军一个步兵师就有超过1500部电台,无线电可以覆盖到任何一个班,可是志愿军部队的电台数量却非常少,最多只能覆盖到营一级,而且电台的信号也非常不稳定。

第二个困难就是艰苦的作战条件。1950年长津湖的冬天,比往常更加寒冷。一般情况下,长津湖在12月份左右的平均低温都会稳定在零下10度左右,最多也不会超过零下20度,可是1950年,长津湖迎来了“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为长津湖地区带来了连续的寒潮、暴雪以及冷风,气温低至零下30度左右,堪称是全球战争史上最冷的战役。为了给美军进行突然袭击,志愿军战士们没日没夜地趴在雪窝之中。

可即便在如此寒冷的环境下,志愿军战士们依然坚定地守在阵地之上。在这场战役中,长津湖一带出现了无数个“冰雕连”。不少志愿军战士保持着手握钢枪、双眼注视前方的姿势被活活地冻成了冰雕。有统计数据显示,在长津湖战役中,光是被冻死冻伤的志愿军战士就超过了30000人。第三个困难就是后勤补给受阻。跟敌军先进的武器装备以及寒冷的作战条件相比,志愿军在长津湖战役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后勤补给受阻。自从入朝作战开始,到长津湖战役结束,志愿军第九兵团一直处于缺衣少食的状态。

第九兵团作为志愿军的预备队,从接到抗美援朝任务到进入朝鲜,仅仅用了不到10天时间,整支部队的防寒物资严重不足,有的战士分到一件棉衣,有的战士分到一条棉裤,几乎上很少有战士能分到一整身棉服,还有不少战士只是穿着非常薄的棉衣,很多战士棉服里的棉花还不足1斤半。虽然大家头上都戴着大盖帽,脚上穿着胶鞋,可是根本无法抵御朝鲜战场上的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