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鲁教版政治知识点归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0-06
初二八年级政治上学期基本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相亲相爱一家人 第一节 一、关于孝敬父母 1、为什么—— (1)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爱子女胜过爱自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教诲和影响。 (2)父母在生活上抚养照顾我们,教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 (3)父母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目标,教我们如何做人。 (4)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必须履行的义务。(精神上安慰、生活上照料) 2、怎样—— 子女要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对父母要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要求。 二、学会与父母沟通 1、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因素: (1)心理方面: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在逆反心理(原因、表现)的支配下,对于父母的批评产生抵触情绪,感觉与父母沟通困难,影响沟通。 (2)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误解也影响沟通。 (3)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生活经历不同,在家庭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影响与父母沟通。 2、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1)要理解自己的父母。理解父母的唠叨,这是父母对子女的疼爱;理解父母的殷切希望,体谅他们在关爱方式上的不当;理解父母也有烦恼,希望得到子女的安慰。 (2)要尊重自己的父母。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建议;尊重父母的个性和优点;当与父母有矛盾和冲突时,作出必要的让步;与父母意见发生分歧时,不回避、疏远和顶撞。 (3)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主动和父母聊天,和父母开展一些增进感情的活动,交换彼此的看法等。(结合13页的技巧和方法)。 第二节 第二项目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1、有关台湾问题-----炎黄子孙是一家 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中华腾飞,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众多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心声。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民族精神是什么.(p24)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民族精神的作用.(P24) 这种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也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灵魂与传统。 4.为何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品德。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也成为中华民族 初二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 用心 爱心 专心 悠久历史文化的灵魂与传统。 3)、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是我们每个人对祖国应尽的义务。 4)、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5)、我们怎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心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更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单元 第五课 合作使生活之路更宽畅 第一节 一、关于合作与竞争 1、为什么要合作 1、合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必要性) 2、合作的意义(重要性) ‘ (1)、合作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笔财富。靠着群体的合作,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 (2)、合作有助于个人健康成长。通过合作学习,从而获取更多的信息,弥补个人知识的不足,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有助于我们形成开朗、活泼、勇敢等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 (3)、善于合作,有助于事业的成功。通过合作,借助别人的智力、能力和才干,可使自己的事业获得成功。同时,要想把事业坚持到底,仅仅依靠信念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有友情的滋润,这样才能在遭受挫折时得到鼓励,从中获得力量,进而有勇气迈向新的征程。 (4)、善于合作,是时代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合作的内容更加广泛,合作的形式更加多样,合作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知识信息量大大增加,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一项任务的完成往往是大家通力合作的结果。可以说,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 第二节 2、为什么要竞争?(为什么合作离不开竞争) 1.竞争和合作相伴相随,竞争也是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必要性) 2、竞争的积极作用 (1)、如果没有竞争,合作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就会变成一潭死水; (2)、正是由于竞争对手的激励,人们才会不断进取,奋力向前。 (3)、在与对手的竞争过程中,人们更易找出差距,弥补不足,从而进步、发展得更快。 3、正确认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为什么竞争离不开合作) 竞争和合作相伴相随,都是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必要性) (1)竞争与合作既对立又统一,在合作中有竞争,在竞争中有合作,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我们既要合作又要竞争, (2)如果没有竞争,合作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就会变成一潭死水。那种置道德与法律于不顾的不正当竞争,害人害己。 (3)双赢是竞争最理想的结果。生活中大多数竞争可以“比翼双飞”,甚至是“百花齐放”。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去进行竞争,实现“双赢”。 4、怎么做 (1)竞争不忘合作. (2) 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去进行竞争,在竞争过程中双方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实现“双赢”。(3)在生活中,我们应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既要保持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又要树立协作、互助的合作观念;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第六课 合奏好生活的乐章 第一节 一、怎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怎样合作) (一)做到心中有他人——合作的三原则 1.平等待人。 为什么: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尽管我们每个人在家境、体质、智力、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每个人都有长处,每个人在人格上和法律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平等对待别人,别人才能平等对待自己。 怎样做:把对方看成和自己同等的人,平等相处,尊重对方的人格、利益,自觉承担应有的责任。 2.体谅他人 为什么:能否体谅他人的处境,能否尊重他人的意愿,关系到与人合作的效果。 怎样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合作过程中,自己不情愿做的、不接受的事,就不要推给他人,要求他人去做。 换位思考。当在合作中与他人产生了矛盾,应主动地站到对方的位置上想问题,体谅对方的情感,以便在理解对方的同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3.理解和宽容他人。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需要理解和宽容。 善于理解别人才会被人理解,能够宽容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宽容。宽容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理解人、宽容人的表现。 合作交往中难免产生磕磕绊绊,如果斤斤计较、耿耿于怀,不仅会给自己带来心理上的压力,还会使你和同学、朋友的关系渐渐地疏远。 怎样做:以豁达的胸怀原谅别人。 他人无意或过失伤害自己:不予计较和追究,由衷的原谅 他人故意刁难自己:只要没给自己造成巨大伤害,对方又表示了歉意的,可原谅、饶恕对方。 第二节 (二)要讲诚信 1、为什么 诚信无价 (1)、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是为人之本。信守承诺,言而有信是一种品格。 (2)、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并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不诚信可能会在短期内带来一定的利益,但最终必然会付出一定的代价,遭受巨大的损失 (3)、诚信是金,是与他人合作交往的通行证。诚实能使人放心,守信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2、怎样做到讲诚信? (1)、诚信首先要做到诚实。诚实首先要对自己诚实。不自欺,对自己实事求是,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当然诚实并不意味着要说出全部真话,公布自己的全部秘密。 (2)、诚信必须做到信守承诺,言而有信。 在与他人的合作中,许诺要慎重:许诺时要考虑自己的能力和客观可能性,考虑道德法律的要求 承诺一旦做出,就必须兑现。由于难以抗拒的因素,致使自己单方面失约或是难以履行诺言,应尽早向对方如实说明,郑重其事地向对方道歉,并且按承诺或约定主动地负担给对方所造成的某些物质方面的损失。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做出的不合理、不正确的承诺就不能去履行。 (3)、树立诚信意识,提高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 (4)、积极同身边不诚实守信的行为做斗争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四单元 第七课 法律总论 第一节 一.什么是法律 1、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与道德等其他规范相比) 2、特征:(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联系人大的职能)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最主要特征) (3)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表现(在我国,所有的公民平等的遵守法律;任何人违法,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3、法律的本质: 总体上: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我国: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因为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二、关于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是什么:(1)、在我国,公民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公民在依法享有各项权利的同时,还必须自觉履行各项法定的义务。(权利和义务的种类了解即可) 关系:(为什么)(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在我国,公民既享有权利,又履行义务。在享有权利的时候,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不允许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在某些条件下,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例如,劳动既是公民享有的权利,又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公民的权利越能得到保障,就会越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促进他们自觉履行义务;而公民履行义务的自觉性越高,就越有利于国家的富强昌盛,公民的权利也就会获得更多的保障。 2、怎样依法行使权利 自觉履行法律义务 (1)正确行使权利 总要求: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A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谋取非法利益,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B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有权运用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的程序依法维权,不能采取非法手段。 (2)自觉履行义务 凡是宪法和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要积极去做。凡是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提出具体要求的,就必须去做。凡是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坚决不做。否则,就是违法犯罪。 第二节 三、法律的作用 1、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法律的重要内容,法律正是通过规定人们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什么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 2、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在我国,任何公民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都有权根据法律规定,按照法定程序,向有关部门、机关和团体寻求法律保护。通过协商和解、提起诉讼(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等途径,依法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违宪制裁、行政制裁、刑事制裁、民事制裁)。法律正是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 第八课 伴我们一生的权利 第一节 用心 爱心 专心 一、关于生命健康权(联系七上) 1.是什么——(P97相关联接) 2、为什么—— 重要性: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健康是人们幸福生活乃至生命安全的重要前提。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一旦丧失,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 法律规定: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 (1)我国法律(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规定: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侵犯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给予了特殊的保护。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较容易受到侵害。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3.怎样做——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1)依法维权。当自己的生命健康和健康受到威胁和侵害时,一定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权。一要及时、如实地向公安机关报案,不能让侵害者逍遥法外;二要采用合法手段为自己对回“公道”,不能以牙还牙、以恶对恶。 (2)依法保护生命健康权,还要加强自我保护,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找保护能力。多一份防范,多一份安全。 (3)我们应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我们要增强法制观念,决不做侵犯和危害别人生命和健康的事。同学之间要相互爱护、相互尊重,嬉闹要适度,避免因过失而给对方造成伤害,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和冲突。 第二节 二、关于人格尊严 1、是什么——(P102相关联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 姓名权、隐私权等 重要性:人格尊严是公民所必须具有的、终身守护的权利。 2、为什么——法律规定:我国法律尊重公民的人格尊严,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宪法、民法相关规定) 3、怎样做—— 依法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1)自尊自爱,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人格尊严。(2)要提高维权意识,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找回失去的尊严。(3)要爱护、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三、关于隐私权 1、是什么——隐私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不愿公开或不愿让他人知悉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秘密(个人的私生活。日记、照相簿、生活习惯、通信秘密、身体缺陷等)的权利。 2、为什么——法律规定: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公 民:在我国,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宪法、民法、统计法)保护 未成年人:(1)未成年人同样享有隐私权,受法律的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 (2)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缺乏法制观念或对未成年人的关心爱护方式不当,使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的现象时有发生。 3、怎样做——青少年怎样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首先要管理好含有自己隐私的物品。 一旦发现有人披露自己的个人隐私,要依法维权。 我们还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第九课 财产权 消费者权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一节 一、关于财产权 1.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 财产是什么:财产是人们求生存,谋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手段。公民享有合法的私有财产权,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为什么——法律规定: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国家运用刑事和民事等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我国法律只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对于公民通过非法方式、方法获得的财产,法律不但不给予保护,国家还要依法予以追究和处罚。 怎么做—— 国家:民事法律的手段是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 运用刑事法律手段,打击和惩罚各种侵犯公民私有财产权的犯罪行为,是法律保护公民的 私有财产的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 公民:当合法的财产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权所有权。可以与侵害者协商解决,通过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立提起诉讼,请求法律的帮助。同时,我们要尊重别人的财产所有权,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二、关于财产继承权 1、是什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人们在婚姻关系的基础上,在共同生活和扶养关系的形成中,获得了继承权。 2、为什么——法律规定:我国的宪法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继承权。保护公民的继承权,是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延伸和体现。 3、继承的方式 依据法律规定,公民的遗产继承可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继承权,为成年人也不例外。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5条特别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4、继承范围: 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5、继承顺序: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开始,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开始继承。 6.怎样做——如何维护继承权 公民在自己的合法继承权被侵害后,要有维权意识。未成人被侵权后应当依法通过自己的监护人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维护自己的继承权。在行使继承权时,要依法进行,不能非法获得继承权,不能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 第二节 三、关于智力成果权 1、是什么——智力成果:就是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具体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 2.智力成果权也叫知识产权,智力成果权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发明权、发现权和其它科技成果权。 3.著作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 4、保护智力成果的方式P115 申请专利 2、注册商标 3、版权登记 5、遭到侵害后,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的方式有: 用心 爱心 专心 (1) 停止侵害活动 (2)、消除影响 (3)、公开赔礼道歉 (4)、赔偿经济损失 7.为什么——法律保护(评析题的理论依据) 公民的智力成果受法律保护。我国宪法第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这既是对智力成果的法律保护,也未制定保护智力成果权的其他法律法规提供了法律依据。为保护智力成果,我国制定了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法律规定,平等的保护每一个公民的智力成果。当然,为成年人也不例外。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对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应当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怎样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 不断加深对依法保护智力成果的认识,努力增强保护智力成果的意识。(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版权登记) 当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时,要积极寻求法律帮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主要是民事法律手段) 保护、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第三节 四、关于消费者的权利 1、是什么——消费者享有九项权利?(前五项结合事例会判断) 消费者依法享有人身财产安全权,知悉真实情况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依法结社权,获得知识权,监督批评权,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受到尊重等九项权利。 2、怎样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 总: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要按照诚实守信的原则,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 生产者:地位:消费活动最主要的参与者,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要求: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生产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产品,严禁不合格产品出厂,不能伪造产地,冒用他人厂址、厂名和商标。 销售者:地位: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纽带,经济活动中要的参与者。 要求: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信手服务承诺,不销售缺斤短两、失效变质的产品,不得采取恶意欺诈的方式损人利己,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权利。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消费者:遵守市场秩序,公平交易,对制假售假的行为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依法维权。 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大力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3、消费者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 (1)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应依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通过正确的途径来维权。 首先,可以与经营者直接协商,双方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解决争议; 其次,协商无效时,可请求消费者协会或其他部门调解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可以向媒体曝光 (2)消费者要加强自我保护(P119相关联接)
第2个回答  2013-09-25

给个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