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们说说六书造字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9
      汉字到底是谁造出的?古往今来,众说纷纭,有仓颉造字说,也有劳动造字说,也有的说是字经过很多朝代,不断造出来的,真是”公有公理婆有婆理”.

    但不管是谁造出来的,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所使用的造字法是相同的,都是”六书造字法”.

      中国的文字大的方面分为两类,一类是形体可以拆开的.另一类是不能拆开的,或者是拆开不能成形的.在这两个大前提下,运用"六书"的造字原则来分析字形字意.

      第一种就是”象形”,字圣许慎(汉朝人,著<说文解字>)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意思是说,用图画画出字的意义的形状,还举了两个例子,”日””月”,无论小篆还是甲骨文,日月的形象一望便知,类似的还有”山””水””火””云”等等,让人一看就知道所表示的意思,只不过这些字都是甲骨文或者金文或者篆书,今天的简体字好多已经看不出所代表的意思了.

    第二种是”指事”,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这话比较绕,我们用很通俗的话来讲讲象形和会意的区别.有些字无法i象形来造,所以就在象形的基础上加上一些特殊的符号来代表这个意思.比如”一”,在象形中代表大地的意思,在"一"上加一横或者一点,就代表”上”字了,同理,在"一”下面加一横或者一点就是”下”了.再比如”大”字在甲骨文中代表"人",是”人”的象形字,你看看,”大”像不像一个人双手侧平举?在"大"上加一横,就代表人头上的东西”天”了,在”大”伸展的两臂下各加一个点,你猜猜读什么?哈哈,是"腋窝"的"腋”,那可不就是代表人的腋窝嘛!”天”和”腋”,都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标记”来表示新的字,这种造字法叫”指事”.

      第三种叫”会意”,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这句话同样难懂,大杜老师再说通俗点,古人在造字的时候,解决了象形和指事字,又遇到一些字没有办法用它们造出来,这时他们就把象形和指事字结合起来,来表示这个字的意思.   

      许慎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武”,你看,”武”有两个字组成,一个是”止”,还有一个是代表兵器的”戈”.很多人都认为"止"是"停止"的意思,所谓”武”就是停止使用武器,包括许慎本人也这么说。

      其实,这种说法不准确.”止",是象形字,代表人的”脚”,”戈"也是象形字,代表一类兵器,关于武,可信的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武舞同源说”,意思是武和舞其实是一个字,他们也是根据会意字分析,说反映的是这样一幅画面:一群原始人,手持兵器(或许只是一个木棍儿),跺着脚跳来跳去,把围堵的野兽赶到陷阱里.

      还有一种说法是,”止"代表人的脚,人挥着武器前进,前进嘛,就用止也就是脚的变化来表示.为什么要举着武器,要么要去打仗,要么要去捕猎,肯定是要去”动武”了!

    你们觉得哪一种说法有理呢?

    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灾”,上水下火,水火之”灾”.

    比如”集”,上面是鸟的象形字,下面是木的象形字,群鸟会于木上,不就是”集会”吗?

    哎呀,这样的字真是举不胜举,翻开语文生字表,你找找看?

    第四种叫形声,许慎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古文确实难懂,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形声也是合体字,也是可以拆分为两部分或者多部分的字,只不过这几部分字,有表示它的意思的,也有代表它的读音的.

      许慎举了两个字作为例子,”江”,分为两部分,三点水代表”水”,也就是江这个字的意思,”工"代表它的读音,有人说不对啊,”工”怎么读作就jiang呢?可能古时候工的读音跟现在不同,有一个姓叫“冮”读作gang.只不过把三点水换成两点水了。

      三点水在象形上是“水流”的意思,二点水就是“冰”的意思了。你看表示寒冷的字几乎都是两点水,冰、冷、冻……甚至两点水不是偏旁,只要出现了,也跟冰冷有关系,比如寒,冬……

    有些字既是形声也是会意字。

    比如本文出现最多的“字”,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代表房子的宝盖头,还有“子”,按照会意的方法,可以这样解释:一个孩子在房子里。而且还是一个小孩子。“子”在甲骨文中的形象是婴儿已经落地,。      而“毓”“后”表示的是生孩子的过程。所以“字”这个字的意思总是跟生育有关。

    “字”不仅仅会意可知其意,同时也取音于“子”,所以也是形声字。

    吴王光鉴有“既字白期”,这个“字”就是生的意思,意思是说白期生了以后。

    再如《易经》中的《屯卦》说“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意思是说女子卜的卦代表不生育,十年才能生孩子。你看,这个“字”也是生育的意思。

      生了孩子要养,“字”也引申为“抚育”的意思。经典中有很多例子,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要生孩子,先得出嫁,所以字也有出嫁的引申义,现在常用的成语“待字闺中”,不就是出嫁的意思嘛!它的意思是,还在闺房中等待出嫁。

      生了孩子,要给他哺乳,所以字也有另外一个引申义“哺乳”,而文字的“字”就是这个意思。

    说起来,“文”和“字”是两个意思,“文”是指独体成字的字,也就是我们今天所了解的象形和指事字,“字”是指合体成字的字,也就是会意和形声字,所以“文”是字的妈妈,“字”是“文”生出来的,也是吃“文”这个妈妈的奶,越长越大,越变越多的。

      中国的文字,就是这样一点点发展起来的。

      还有两个造字法——转注和假借,很多学者都认为这两种方法只是前四种方法的更广泛的应用而已,他们俩一个是借前四种造字的某一个字用用,不再造新字了,这叫假借。另一种是一个意思可以用好几个字来表示,这叫转注。

      转注使字越来越多,而假借使字越来越少,他们之间此消彼长,才使得汉字不会“泛滥成灾”。

      六书也成为“四体二用”,前四种是最根本的,也是最值得学习的,当然大杜老师在这里也写的最多。

      了解了造字方法,再翻开语文书,看看那些你感到莫名其妙的字,是不是突然眼前出现一幅幅画面,这些字是不是突然就“活”了起来?

      如果真能这样,大杜老师会无比欣慰,付出的这两个小时写这篇文章感觉太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