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全集 答刘内重 乙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9-15

王阳明全集—《答刘内重书(乙酉)》解析如下:

原文:

书来警发良多,知感知感!腹疾,不欲作答,但内重为学工夫尚有可商量者,不可以虚来意之辱,辄复书此耳。

程子云:所见所期,不可不远且大。然而为之亦须量力有渐,志大心劳,力小任重,恐终败事。”夫学者既立有必为圣人之志,只消就自己良知明觉处朴实头致了去,自然循循日有所至,原无许多门面折数也。外面是非毁誉,亦好资之以为警切砥砺之地,却不得以此稍动其心,便将流于心劳日拙而不自知矣。

内重强刚笃实,自是任道之器,然于此等处尚须与谦之从容一商量,又当有见也。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地矣。圣人之行,初不远于人情。鲁人猎较,孔子亦猎较。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难言之互乡,亦与进其童子。在当时固不能无惑之者矣。子见南子,子路且有不悦。夫子到此如何更与子路说得是非?只好矢之而已。

何也?若要说见南子是,得多少气力来说?且若依着子路认个不是,则子路终身不识圣人之心,此学终将不明矣。此等苦心处,惟颜子便能识得,故曰“于吾言无所不悦”。此正是大头脑处,区区举似内重,亦欲内重谦虚其心,宏大其量,去人我之见,绝意必之私,则此大头脑处,自将卓尔有见,当有“虽欲从之,末由也已”之叹矣!

大抵奇特斩绝之行,多后世希高慕大者之所喜,圣贤不以是为贵也。故索隐行怪,则后世有述焉,依乎中庸,固有遯世不见知者矣。学绝道丧之余,苟有以讲学来者,所谓空谷之足音,得似人者可矣。必如内重所云,则今之可讲学者,止可如内重辈二三人而止矣。然如内重者,亦不能时时来讲也,则法堂前草深一丈矣。

内重有进道之资,而微失之于隘。吾固不敢避饰非自是之嫌,而叨叨至此。内重宜悉此意,弗徒求之言语之间可也。

白话翻译:

你的信已经收到,对我的警醒和启发非常多,感谢感谢。腹内的病一直比较严重,实在是没精力回信了,但是你的为学功夫还是有一些问题需要纠正,不能辜负你来信的诚意,因此提笔写了这封回信。

程子讲:“为学之人的志向,一定要远大。但是下手用功之处必须要一点一点量力而行,志大心劳,力小任重,恐怕终究会坏事。”我们为学之人,既然立下了必为圣人的志向,只需要就着自己良知所能照射到的地方,真切笃实的致良知就好了,自然会循序渐进的有所提升,原本不需要用一些门面功夫去充数。

外面的人对我们的诋毁和赞誉,正好都是我们警醒自己,并且磨炼心性的好机会,可千万不要因为这些非议和赞誉就动心,如果动心,必然导致自己的心疲于应对这些东西而不自知。内重你为人刚强笃实,这种品质自然是非常有助于为学之道,但是对于外在的是非毁誉怎么处理,你还是要跟邹谦之一起探讨一下,应该会有更好的体悟。

我们的为学之路还是要放开阔一些,才好容得下别人往来,如果太过拘束,恐怕自己都难以往前前行了。圣人做事,也不会远离人情世故。鲁国人打猎,孔子也跟着打猎。乡党之人在跳大神,夫子一样穿戴整齐站立于自家宗庙门前表示尊重。互乡这个地方的人如此难于沟通,不尊礼数,有童子来见,夫子依然与其好好的沟通。

夫子的这一系列的做法,即便在当时很多人也是不认同的。夫子会见南子,子路作为弟子都非常不高兴,更别说旁人怎么看了。夫子这时候怎么跟子路说的清楚呢?夫子只好跟子路发誓,如果我这么做不符合天理,老天都会厌恶我。为什么夫子这么做呢?如果要跟子路讲清楚会见南子是对的,那要花费多少力气来讲清楚?

如果说依着子路,认个错,那子路可能终身不能理解圣人之心了,此圣人之学恐怕也就无法明白于天下世人。这等苦心处,可能只有颜回能真正理解,所以夫子才说,颜回对我所说的话,没有不认同的。这一点正是学问的大头脑,我举例给内重你听,也是希望内重你能谦虚自己的心,宏大心量,去除人我之分,绝除意必之私,那么这个大头脑处,自然能清晰的领悟,那时候,你自然会有颜回“虽欲从之,末由也已”的感叹了。

大约那些奇特古怪,锋芒毕露的行为,大多是后世希高慕外的人所欣赏的,圣贤是绝不会以此为贵的。因此索隐行怪的人,后世记载较多,那些依中庸之道而行的圣贤,反而经常不被人所记得。学绝道丧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我探讨圣人之学,就像空谷之中的脚步声一样,能有人来就不错了。

如果非要像内重你所要求的标准,那当今世上可以一起讲学的人,可能也就剩下你们这二三人了。然后,即便内重你,也不可能经常来呀,那我这门前的草可能都要长到一尺高了。内重你具备了进于道的资质禀赋,但是略微的有点偏狭隘了,难以容人。即便说我自以为是,我也不敢不跟你说清楚。希望内重你不要只是拘泥于我的言辞之间,能明白我给你写信的深意!

好比健身,我们可以有远大的志向,要练出世界第一的健美身材,但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生活条件,量力而行,如果志向太大,身体条件一般,很有可能弄的伤筋动骨。

而且,我们训练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别人的赞誉和诋毁,别人的赞誉和诋毁,我们可以反省自己训练的是不是有问题,但是千万别动心,一动心,要么觉得气馁不练了,要么觉得太慢就着急使劲练,如果总是在乎这些,就会心劳于外。

性格刚强,用功笃实,这肯定是非常有益于为学之道的,但是这个也有弊端,就是太在意外在的标准,太刻板,太着急,没有容人之量,我们的为学之道,是要不断在日用常行间实践的,如果总是这样刻板,容不下他人,自然自己也走不下去的。

所以阳明先生还是通过举例引导他,要回归内心良知,谦虚自己的心,宏大自己的心,去除人我之分,绝除意必之私,然后就明白那个如有所立卓尔的东西是什么了,就知道跟着什么走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