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可以分为有肋式和无肋式两种,有肋和无肋是什么意思啊?具体在条基的什么位置啊?

如题所述

有肋就是墙下设置一道包含在条形基础中的肋梁,可以条整体性,协调沉降,在墙间洞口位置作用明显。

无肋式就是墙下直接做条形基础,不设置肋梁,墙体较长,荷载均匀,洞口较小时适用。

钢筋混凝土之所以可以共同工作是由它自身的材料性质决定的。首先钢筋与混凝土有着近似相同的线膨胀系数,不会由环境不同产生过大的应力。

其次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良好的粘结力,有时钢筋的表面也被加工成有间隔的肋条来提高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机械咬合,当此仍不足以传递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拉力时,通常将钢筋的端部弯起180 度弯钩。

扩展资料:

钢筋锈蚀与混凝土的冻融循环会对混凝土的结构造成损伤。当钢筋锈蚀时,锈迹扩展,使混凝土开裂并使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力丧失。

当水穿透混凝土表面进入内部时,受冻凝结的水分体积膨胀,经过反复的冻融循环作用,在微观上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并且不断加深,从而使混凝土压碎并对混凝土造成永久性不可逆的损伤。

当设计采用一种箍筋间距时,标注钢筋级别、直径、间距与肢数(箍筋肢数为括号内的数字)。当设计采用两种箍筋时,用“/”分隔不同箍筋,按照从基础梁两端向跨中的顺序标注。

底部、项部及侧面纵向钢筋。以B打头,标注梁底部贯通纵筋(不应少于梁底部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1/3)。当跨中所注根数少于箍筋肢数时,需要在跨中增设梁底部架立筋以固定箍筋,采用“+”将贯通纵筋与架立筋相连,架立筋标注在加号后面的括号内。

以T打头,标注梁项部贯通筋。标注时用分号“;”将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分隔开。当梁底部或顶部贯通筋多余一排时“/”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条形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钢筋混凝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3
有肋就是墙下设置一道包含在条形基础中的肋梁,可以条整体性,协调沉降,在墙间洞口位置作用明显。
无肋式就是墙下直接做条形基础,不设置肋梁,墙体较长,荷载均匀,洞口较小时适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9-22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多用于地质条件较差的多层建筑物,其截面形式可做成无肋式或有肋式两种,如图3-7。

第3个回答  2011-09-22
你可以看看06图集,上面讲解的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