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姻+收编+贿选:哈布斯堡贪吃蛇,就这样变成了“日不落帝国”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24

01 斜杠青年与贪吃蛇家族


在朕的土地上,太阳永不落下。


霸气!

但这句话的原创者并非英国国王——尽管大英帝国日后以“日不落帝国”著称于世——而是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

严格来讲,直呼他“西班牙国王”有点太Low了,作为一名超级斜杠青年,此人把头衔排出来,就是一幅世界地图——

罗马国王,未来的皇帝,永恒的奥古斯都;

西班牙、西西里、耶路撒冷、巴利阿里群岛、加那利群岛、印第安群岛和大西洋彼岸大陆的国王;

奥地利大公;

勃良第、不拉班特、施蒂利亚、克恩腾、克赖恩、卢森堡和林堡公爵;

哈布斯堡、弗兰德和蒂罗尔伯爵;

勃艮第、黑诺高和罗西隆行宫伯爵;

阿尔萨斯和施瓦本侯爵;

亚洲和非洲的君主……

神圣罗马帝国查理五世皇帝兼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

请注意,这还只是刚出道时的头衔,此君后来又四处开疆,并在十几年后正式加冕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头衔第一行“未来的”那三个字,也就此摘帽。人家自称的“日不落”,就像王健林的小目标“1个亿”,吓尿吃瓜群众,但真不是说大话。

为方便起见,下文中就用他最尊贵的那个称号: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来讲讲他的发家史,哦不——是他家族的发家史。

毫无疑问,查理五世是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骄傲,而哈布斯堡家族最傲娇的,是发家致富的高明手段,他们的格言是:


让别人去打仗吧,你——幸福的奥地利,结婚去吧!

战神马尔斯给别人的东西,爱神维纳斯会赐给你。


哈布斯堡奥地利的霍夫堡皇宫(维也纳)

此话怎讲?

这就要说到欧洲和中国的一大不同。

无论东西方,都是严格一夫一妻制,正宫皇后(王后)只有一个。然鹅,作为雄性生物,总希望将祖传的Y染色体多送几个人,于是中国这边纳妾,欧洲贵族则是包小情。

但重点来了——

在中国,妾和妾生子虽地位低下,但也是有编制的,就算是临时工,也不排除转正的可能。比如汉朝,妾(戚夫人)受宠,妾生子(赵王如意)就差点顶替嫡子(刘盈)做皇帝,而后来的汉文帝,也是妾生子(薄姬之子)。

但在欧洲,与情人的爱情结晶是私生子,没有编制,见不得光,除了极个别情况,绝无可能有继承权。

这就造成——

一个家族很容易人丁寥落,一旦男丁死绝了,那么家产自然就传到女儿名下。而女儿嫁人后,产业往往就作为嫁妆,归了夫家。

听听……哈布斯堡家在偷笑呢,没错,这儿说的“夫家”就是你!

02 联姻:贪吃蛇长大第一招

公元1273年,蒙古人费劲千辛万苦,终于攻下了襄阳城。在地球的另一边,鲁道夫·冯·哈布斯堡伯爵也费尽周折,在这一年被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蒙古人的代价,是6年惨烈的围城战和成千上万的尸首,鲁道夫伯爵的代价,是——6个女儿。

在当时,神圣罗马皇帝有点像居民楼的楼长或者小区的业委会,是选出来到。具体来说,选举权集中于七大选帝侯,选定后,由教皇加冕,再在形式上确认。鲁道夫后来一直没去罗马找教皇加冕,严格来讲只能算德意志国王,还称不上皇帝。他一生有7个女儿,将其中6个拿出来做政治联姻,笼络各派势力,其中有两个,就直接嫁给了选帝侯——那还能不选老丈人做皇帝?

瑞士阿尔高州哈布斯堡古城

哈布斯堡家就这样崛起了,别人厮杀打仗、他们娶来嫁往,这个传统,从此深深篆刻在家族基因里。有趣的是,“哈布斯”堡的原址在今天瑞士境内,意译即为“鹰”堡之意,后来就成了家族姓氏,双头鹰也成为了家族和帝国的徽章。但在1415年,他们家因为当地人民起义,被永远赶出了“鹰堡”祖宅,从此再没回去过。

不过好在,当时家族已在奥地利经营多年,不愁地方建祠堂。从此直到一战结束,奥地利都是哈布斯堡家的核心领地。

到1452年,腓特烈三世在罗马加冕,哈布斯堡家终于出了第一个货真价实的“皇帝”,欧陆第一“贪吃蛇”也终于出动了。

哈布斯堡家族首帝:腓特烈三世

1477年,腓特烈的独生子马克西米连娶了勃艮第公爵的独生女玛丽。

勃艮第在今天的地图上已经不存在了,差不多就是北到荷兰,南接意大利北部,夹在法德意瑞中间的这一大块区域。勃艮第当年是法国的一方诸侯,因为不服管,和法王死磕,被打残后丢了一大块土地,不过剩下的这些也不小了,还包括北部富庶的商业中心:尼德兰地区,就这样生生被马克西米连“娶”了去。

勃艮第示意图

马克西米连跟他老爹一样,后来也当了皇帝,也只有一个婚生子:腓力,也娶了大地主家的姑娘:西班牙公主胡安娜。这俩人倒是挺能生,育有二子四女。其中大儿子查理,就是那位“日不落”的查理五世皇帝,西班牙语发音即为“卡洛斯”,因此又称卡洛斯一世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