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读 | 74 | 诏令篇《唐太宗 大水求直言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8
《全唐文》卷六

原文:

暴雨为灾.大水泛溢.静思厥咎.朕甚惧焉.文武百僚.各上封事.极言朕过.无有所讳.诸司供进.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

译文 :

暴雨成灾,洪水泛滥,乃是上天示警。作为国君,我实在应该承担主要的责任。想起自己失德至此,我的心情十分沉重。希望文武百官都能指出我的过错,把所见到所想到的统统指出来,不要有任何顾虑和保留。

各地对京城包括宫中的各种供应即行核减。所有征用民力之处,或即暂停,或即废止。遭受水害的各地灾民,均应按受灾轻重,分别给予实物补助和救济。

后记: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出生于武功别馆(今陕西武功),唐高祖李渊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被尊为“天可汗”。

武德九年(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之变”被立为太子,登基后对内以文治天下,开创贞观之治。(摘自百科)

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励精图治,征战四方,开张圣听,重用房玄龄杜如晦,开创了一代盛唐局面,把当时的人口从即位之初的200万户增加到了380万户。长安城也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超过后来明清时期北京城的60平方公里,有200多个不同国家和地区派来使者进驻长安。

这与他的“极言朕过.无有所讳”的直言进谏,从谏如流有很大的因果关系。

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意思是:君子会反思自身问题以求改进提升自己;而小人遇到过错、失误时都只会指责他人,认为凡事都是他人的原因,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

在这一点上,唐太宗真正做到了君子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