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书有感2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2
《于永正:我是怎样教语文》感悟2

                  厦门路小学  李欣欣

《我怎样教语文》,多么朴实的书名,一看这书名,我就喜欢,感觉像在餐厅吃饭时,服务员知道我想吃什么一样,一上来就报了我喜欢的菜名。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来说,这样的书是最受欢迎的,实用,有意义。一拿到手,我就迫不及待,如饥似渴地翻看起来。

于老师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教学实例,将他的大语文观、语文教学理念、语文教学方法一一呈现在我眼前,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他在《人生留痕——写在前面的话》里引用的启功先生的对联“行文简浅显,做事诚平恒”。看完之后,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于老师能上出这样具有语文味的课了,因为“语文老师的语文素养决定着语文教育的质量”,这句话是引用于老师在书的《后记》里的话,但也就是这句话对我触动最大,他总结得恰如其分。为什么我将名师的教学设计拿来实施却都不尽人意?就是因为我没有具备他们那样的“语文素养”。课标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作为一个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语文老师,自己就应该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

于老师好京剧,京剧赋予了他“默”的功夫。什么是“默”?“默就是用脑筋去思索、揣摩。”钻研教材就要“默”的功夫,不停地读呀、想呀。就这么简单?是。真的?也不是。我认为首先你得具备阅读文本、解读文本的能力。像于老师,特别喜欢阅读,丰厚的学识积淀了他解读文本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再不停地读啊想啊,方能抓住文本的精髓,教学的切入点。这种“默”的能力至关重要,它决定了你对文本的处理结果,决定了你的教学深度和课堂质量,决定了你的学生,将在你的指引下获得哪些能力。“默”,不简单呀,许多老师最不愿意花时间在这件事儿上,包括我,所以我总觉得自己的课很肤浅。

于老师热爱书法,所以他的粉笔字一笔一划都好看极了,就单单一板书,就是艺术。开课板书的一个字,就俘获了学生的心了吧。我初中的语文老师卢春燕老师就写得一手好字,她写在黑板上的那几个字至今还令我印象深刻。我在读师范时刻苦练字全受她影响,因为我也想成为像她那样写得一手好字的老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练就这样的功夫需要坚持、恒心,还需要耐得住寂寞。现在很多老师都怕板书,都说自己的字写不好,所以一堂课上下来除了一个题目之外,就是象征性地写几个关键词语。再加上现如今“无课件不上课”之风盛行,板书更是被忽视。谁说没有课件就上不好课?只要你练就一手好字,只要你精心设计板书,你就行。有的老师说,我写不好写不来,怎么办?“学啊!练啊!”于老师如是说。

于老师非常注重朗读,他认为一个教师、一个学生若能将一篇课文读好了,课就成功了。他将“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亮点。我听过他朗读,读什么像什么。我还记得他说过,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也要将它读好,因为,标点,也能表情达意。反观自己课堂上学生的朗读,我真的注重了吗?我真的教他们如何朗读好课文了吗?恐怕那些后进生连“正确流利”这一条都没做到。我往往为了赶教学进度,为了把课上完,而忽视了学生的朗读。要做到像于老师那样细致、耐心地指导,不仅需要自己具备过硬的朗读能力,并且心里真的装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学、教案。

于老师真心爱学生,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后,他是真心为每个孩子好。所以当他到一个地方上完公开课,那些学生总是依依不舍,盼他还能再教他们。他注重因材施教,好学生,要让他跳一跳摘桃子;后进生,就要找机会放大他的优点树立其自信心。在“读书”这件事上,于老师说的很朴实,那些不爱读书的学生就要“强迫他读”,“人到学校干什么的?学规矩的,扬善弃恶的,长知识、学本领的。人没有规矩不行。”瞧,就是这么接地气,就是这么深入我心,句句戳到心窝里去了。于老师说:“教学艺术是处理教材的艺术加善待学生的艺术,走近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比处理教材、传授知识更重要。”听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我们都知道要爱学生,可我们往往错爱了学生,就像父母常常对自己的孩子说:“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不,很多时候我们这样做不是为了他们好,是为了我们自己好。真正要“走近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是很不容易的,要不怎么有人说,爱学生,也是需要艺术的呢?于老师的心里无时无刻不装着学生,闭眼睡觉时想着课,早上睁眼起床时想着课,坐在公交车上想着课,随时随处收集寻找写作题材,随时随地带着一本字典。

这真是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了,真是一位“伟大的教书匠”了,这可不是贬义,我觉得只有将一门手艺做得精通娴熟才能称之为“匠”,“匠”字在我看来是充满艺术性的。李镇西老师曾经写过《教书匠》一文来纠正人们对这一词的看法,他认为“教书匠”就是在教书方面很有造诣的人,这样的教师具有娴熟的技能,而且这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实践的积累而日臻完美。我非常认同,这样讲来,我们如果在教学方面没有造诣,可能连个“匠”都算不上。“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在教育方面‘很有造诣’,在实践中匠心独运,最后成为教育巨匠,这将是他个人的自豪和我们民族的光荣!”

于老师的许多教学理念深深触动了我。他的“五重”教学——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让人豁然开朗,原来,语文应该这样教。“让学生在语文的实践中拥有语言,在语文的实践中去熟练地运用语言,最后形成运用语言的习惯。”这不正是我们一直在讲的“语用”吗?于老师的读写结合教学,他的朗读教学,他的作文教学,无不体现了一位教师要具备语文素养的重要性。他能写得一手好字,是一位优秀的朗读者,是一个有深度的思想者,是一个忠实于阅读的读者,是一个处处留心的研究者,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作者,还是一个虚心好学的学者……他热爱学生,热爱语文,是一位充满热情的文化人。我想,这就是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决定着语文的教育质量”,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这样,才可以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让学生因为我们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而爱上语文爱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