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山镇的旅游景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4

湖南省湘乡市九峰山是栗山镇的新丰、永安、九峰等村与虞唐镇的尼山村四村接壤之处,有一座九峰山,距湘乡市城二十二公里,距虞唐街七公里,她是当地最高的山峰,海拔814米,是我地群山发脉的主峰,靠西北走向犹如蛟龙舞拱,连现九个峰,因此得名“九峰山”;它悬崖陡壁,山势雄伟,远看活像一只巨狮、仰天长啸,故又名“啸天狮子”。
她发脉于南岳祝融峰,经衡山、湘潭、转湘乡,蜿蜓至此,结成一座耸入云天的名山;前有荆紫峰,大旗山,千山朝拱;后有涟水河,韶山渠,万顷碧波;右有马蹄寨,犹如一只雄壮宝驹,待命出征;左有门扇山,好像玉阙城门,屏护九峰,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古木参天,山青水秀。远观“南岳祝融”,犹如“南天柱石”,近看“龙城文塔”,又似“对天挥毫”;春游九峰,和风指煦,夏游九峰,鸟语花香,秋游九峰,天高天爽,冬游九峰,银装素裹,晨看金阳,千朵朝霞,暮观玉兔,万点银星,天地交映,其美无穷。长、株、潭107、320国道,及湘黔、京广铁路主干线,北通京津,南抵港澳,交通发达,旅游方便。
九峰山,天宝物华,盛产竹木,历为造纸之乡,白果纸,包皮纸,皮纸远销京沪,财源可观。更有很多名贵药材,如枝子、银花、前胡厚朴、天冬百合、地黄、菊花等等,引争无数药农。登山采挖,获利甚厚。解放前,有一药农,曾在此山培育灵芝、人参,获得成功,传为美谈。山谷石洞,清泉四溢,水澈如镜,芳甘可口,众人喝饮,清心沁神,当地农户,引水到家,矿泉自流。水质之佳,不亚“白沙”甘泉。更是奇者,左麓“观音大塘”,盛产双芯白莲,粒大如枣,滋阴补肾,和胃健脾,品质上乘,营养丰富,乾隆年间,皇上索为贡品。
九峰山,地灵人杰,左边山腰曾有“诸佛庵”、“修真庵”等古寺,(遗址尚存)。曾有瞿公真人,在该寺修道登仙;乾隆年间,罗国俊曾读书修真庵,荣中翰林,擢升礼部;右有尼山观,屡立教馆,曾有刘健成、刘湘翰等名儒,多年停馆任教,涌现无数文人学子,杞梓梗楠,材皆栋梁,农工商学,人文蔚起,琴棋书画,才尽风流,为国为民,育出大批英才。
九峰山,含天地之毓秀,寓乾坤之钏灵,得雨露之滋润,聚日月之精华,不愧为风水宝地,神仙圣境。相传宋代年间,当地大旱,禾苗受损,野草皆黄,一白衣女士,慈洒甘霖,众生受泽,普沾恩露,为报神恩,恳问何神,承仙梦示,乃何祖仙姑是也。后当地信士,在山顶以土木石块,修建小庙一座,内塑神像——何祖仙姑,百姓虔诚,千秋敬奉。
细考何祖身世,历史记载不一,据“辞源”所载,出生唐朝年代,永州人氏。又据“广东史志”记录,何祖仙姑,本名何素女,又叫何奉,母亲吉氏,素女自幼性情温柔,聪明伶俐,她坚持婚姻自主,遭到父亲反对遣责,强迫许配给一个情不投意不合的富家大龄男子,并迫近期出嫁,素女反抗无效,正在做饭之时,手持捞箕,投井自尽。素女死后,隐居衡山一石洞内,整整修炼了一百多年,其时九天玄女见她贞节可嘉,刻苦勤修,多次传授大道仙诀,在民间做了许多铲妖除魔的好事,度为八仙之一,现在脍炙人口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何乃八仙一神。
仙姑降临九峰庙之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男女清吉,老少平安,人欢神乐,香火不断。 九峰山,还有一大奇观,即“庙中有庙”,实为罕见。相传清同治年间,家住巴江永安桥瑞荫堂的王金堂,跟随清朝名将左宗棠,收复新疆,路过甘肃,教以突围之计,王喜悦忙问,女子尊姓大名,何方人氏?白衣女子回答:我姓何,与你老家是对门对户的邻居。王惊醒方知是梦。次晨王按梦情,仔细推敲,很觉战术有理,便重整旗鼓,奋力突围,果终胜利。后来皇上封王金堂为“振威将军”。王载凯回乡,念其白衣女子指引之德,遍访梓里,无何姓之人,后经人提醒,只有九峰山,有何祖仙姑菩萨。王便诚登庙前,躬身祈祷,瞌头问卦:“如系尊神指点,许以扩建庙宇”,卦示“凉州之困,乃吾之小计。(尔若虔诚建庙),小庙当存。”王金随即动手筹建,并晓以四乡信士乐捐,择吉日开工,凿石动土,麻石为壁,一栋一横,石门石柱,庄严静肃,隆盖在小庙之上,此为“庙中有庙”之由来。大庙落成后,殿门上方用汉白玉镶嵌“何仙姑庙”四个金光闪闪大字,落款为同治五年,两边对联为“仙有心而济世,姑无论其何人”。大庙两头,建有山门,殿坪前边,麻石栏杆,殿坪中央,设有铁铸香炉壹座,高超太余,重达吨多,两边上下之路,石砌拾级;殿堂中央,悬挂红绸神帐,精装金佛,仍安小庙,上陈香案,下设拜席,上匾下额,左钟右鼓,抽签问卦,陈设俱全,香烟缈缈,神光普照,有求必应。一派仙风,朝拜信士,络绎不绝。
大庙建成之后,众信赖仰神光,九峰山成为六、七、八三者辖管,(即今虞唐、栗山、山枣三个镇)四方菜同朝拜,神通广大,人民清吉。
同治年间,曾国藩之子曾纪泽患重病,曾登山求保清吉,并献铁瓦,原物尚存少许,献名清晰可识。因九峰、山高风大,青瓦常有吹走之虞,众善信士,便献铁瓦,仙姑庙成了石壁铁瓦之殿。
民国二十年(1932年),界头赵家冲赵墩煌(即现今湖南省人大代表、南岳南台寺方丈、湘乡云门寺名誉方丈之宝昙法师),从攸县回乡到九峰山,在仙姑庙吃斋礼佛做小和尚,神恩普施,信士云集。
民国三十五年(1946),天年大旱,四方信士,恭迎仙姑菩萨下山,到虞唐福寿庵、栗山接云峰祈祷求雨,有求必应,普降大雨,雨露滋润,禾苗转青,百姓受泽,神恩普施之后,隆重送仙姑回殿,广大信士,红旗统伞,飞舞龙灯,大锣大鼓,鸣炮放铳,热闹非常,除九峰山麓前后左右百姓,还波及山枣、湖山、潭市、江口、测水、梓门、中沙、桂花、歇马、石鼓,茶佩、土桥等地信士,送驾人数之多,难以数计,可见神恩浩荡,信士虔诚。
可是“十年浩劫”,庙宇受到严重影响,铁瓦被拆,石壁受损,成为一推废墟,劫后一老人重阳登高,见此情况,抒诗一首:“九月九日登九峰,山前山后问山人,山人不知何处去,空向残壁香楮焚,”此乃对情景的真实写照。
改革开放,拨乱反正,盛世出现,百废俱兴,保护名胜,提倡文明,时有尼山陈保元老人,记念神恩,又在山顶复建一小庙,重开旅游之光,香火之地,后有梅下村曾凤根,新丰村易伏生等善士,倡议还原起庙之举,出具报告,当地尼山、岱头、梅下、新丰、永安、九峰等村盖章签字,呈报栗山、虞唐两镇,转湘乡市宗教办,于2000年5月9日,湘民宗字第13号批准,九峰山为宗教活动场所,并发印鉴备案。
随即,曾凤根、易伏生、王建新、邓建南等热心人积极组织捐款。几年来共收信士乐捐七万两千多元。逐年捐款,逐步建设添置,一年一个新项目,当年在旧庙原址上,建成佛殿、厨房、住房,内外粉刷装饰,金装佛像,捐钟献鼓,陈设静肃,焕然一新。殿门上,有山枣镇王凤乔先生的两个儿子王勇、王敏,敬献青石精刻金字门联,横副“九峰寺”,联曰:“仙居八洞,神佑九峰”,更显殿门庄严,为适应佛殿香烛,寺内管理,需设置庙祝一员,经管委物色研究,邀佛教信徒伍纯光(女)住寺。佛殿拂拭,内外清洁,朝暮香火,佛灯长明,游人进香,接待热情。
每年七月二十五日,仙姑诞辰之,庙委举办,虔诚祭礼,事先庙委商量研究,组织服务人员各司其事,有接待香客的,有供应茶水的,备有方便饭菜的,有负责许愿还愿的,有维持秩序的,有管理香楮鞭炮燃烧防火的。为了避免游客拥挤,祭礼在凌晨一时举行,殿堂香烟缈缈钟鼓齐鸣,乐奏悠悠,祝词朗朗,鞭炮隆隆,热闹庆诞,礼拜恭诚;祭礼未毕,香客早至,焚香炳烛,献资捐款,有抽签问卦的,祷四时清吉,八节平安,盛况空前,人山人海,上上下下,往往来来,络绎不绝;山下四方,停靠各种车辆,难以数计,一派仙风,热闹虔诚。
2001年,从尼山一组布袋冲,埋地缆线500多米,通电顶峰,寺内院外,普照光明;并在殿顶高悬大灯一盏,光照远近,犹如北斗明星,蔚然壮观。
2002年,为方便游人香客,登山有休息之所,又在两边山腰,复旧新建“半山亭”、“回音阁”凉亭,采用钢筋水泥结构,硫璃瓦檐结顶,四柱鼎立,四角扳爪,新老结合,仿古创新,既按旧址复修含古之意,又具现代建筑新颖之色,凉亭建成后,许多热心信士,撰书凉亭对联:
其一:山青水秀添亭景;文明礼貌树新风。
二:众游名山亭停步;仙风拂面重阵凉。
三、步亭歇足朝圣地;诚心至意拜仙佛。
四、仙山绕祥云,玉亭沐神风。
五:关途已过,鹏程更大;山峰在仰,壮志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