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观点的简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自然物的色彩和形象特征如清澈、秀丽、壮观、优雅、净洁等,使人在作用过程中得到美的感受。并且,人也按照加强这种感受的方向来改造和保护环境。由此形成和发展了人的审美意识。审美意识与社会实践发展的水平有关,并受社会制约,但同时具有人的个性特征。在当代,审美意识和环境意识的相互渗透作用更加强化。审美意识是人类保护环境的一种情感动力,促进了环境意识的发展,并部分地渗入到环境意识中成为一方面的重要内容。人对环境的审美经验、情趣、理想、观点等多种形式的审美意识,是环境意识必然包含的内容。 自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诞生以来,对马恩学说的研究就从未中断过,对“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解读也是如此。然而由于历史、政治等因素的影响,无论将“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看作是文艺观念,还是将之当作文艺批评的标准或方法,对其涵义的解读还是存在着种种程度不同的误读现象。
一种是将“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对应于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而且强调思想内容第一,艺术形式第二。就是说“美学观点”针对的是作品的形式,而“历史观点”针对的是作品的内容,所以在解读“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时往往先谈“历史的”,然后才讲“美学的”。如:俄国文艺理论家普列汉诺夫在《<二十年文集>第三版序》中指出:“批评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将该文艺作品的思想,从艺术语言译成社会学语言,以便找到可以称之为该文学现象的社会学等价物。”“忠诚不渝的唯物主义批评的第二个步骤应当是对所分析的作品的审美价值作出评价。”可见,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文论家之一的普列汉诺夫,他把文艺批评分为两个步骤:一是思想内容的分析,即历史观点;二是艺术价值的品评,即美学观点。与之类似的还有,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任何阶级社会中的任何阶级总是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的。”[2]如果说这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化的话,那么同时也把“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解读为艺术标准和政治标准。然而,马恩在具体分析评价作家作品时从未先谈对象的思想内容如何,再谈艺术形式如何。在马恩分别《致斐迪南·拉萨尔》的两封信中,均是先谈作品的感染力、作品的情节和结构、语言和韵律等方面的特点,然后谈到了倾向性、历史真实、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等要素。后来,恩格斯在《致敏·考茨基》和《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也是同样的思路。其次,马恩也没有明确指出他们所谈到的要素哪些是思想内容、哪些是艺术形式。此外,恩格斯两次明确提出这一观点时,在表述上始终是“美学”在前,“历史”在后。
在更多的理解中,虽然没有明确地将“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对应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但在具体解读“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各自的含义时,却总是落实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如:
“所谓美学批评,就是着眼于作家作品的艺术构思与艺术表现,但又不流于对作家作品单纯艺术技巧的批评。……所谓历史批评,即重视作家所置身或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3] “历史观点,就是要以唯物史观来分析作品。美学观点,一方面检验一下作品艺术描写的真实性问题,另一方面就是要检验一下作者是否运用了忠实于现实的现实主义艺术方法。[4]“用历史的观点来衡量作品,即历史的批评。历史的批评是历史的具体的批评,其哲学方法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论是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历史方法,而不是庸俗社会学。”“美学的批评必须遵循美的规律,那就要符合形象思维的特点,文艺典型化的法则,内容与形式统一等的要求等等。美学的批评是一种审美的批评、艺术性的批评,侧重于艺术形式的批评。”[5]等等,诸如此类的解释比比皆是。甚至不少论者指出,虽然马克思没有明确提出“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这一学说,但他在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时说“用诗情画意的镜子反映了整整一个时代”,其中“诗情画意”体现的是美学观点,“反映了整整一个时代”体现的是历史观点。[6]而在几种主要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教材中也大多采用这样的解释方法。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高校普遍使用的,由陆贵山、周忠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中这样讲:“用美学观点来要求、衡量和评价作家作品,应当自觉地注重和强调文艺的特殊规律和审美性。”“用史学观点来要求、衡量和评价作家作品,应当考察艺术的社会位置和艺术的历史根源,对艺术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内容应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剖析。”[7] 2002年,由董学文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这样认为:“美学观点指衡量作家是否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作,及作品是否具有艺术感染力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具体包括:作品要具有“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要塑造“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关系中的个人”、文学创作“不要丧失热情”以及结构、语言、韵律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历史观点则要求把作家作品放到一定时代和历史范围内加以考察,吧作品是否符合社会生活的实际、是否有利于人类的进步、是否有利于历史的发展,作为衡量文学作品的尺度,并对作家作品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和评价。”在这一节最后还补充道:“美学观点侧重于内部联系,即要求按照文艺自身的规律对文学艺术进行评价和衡量;而历史观点侧重于外部联系,要求把作家作品放到一定社会历史背景中去进行考察和分析。”[8] 2005年,由张玉能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中这样解释:“所谓文艺批评的美学观点,就是要求文艺批评必须注意文艺作品的美学特征,遵循艺术掌握世界的特殊规律,重视艺术家的审美心理和创造精神,对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方式以及如何与历史内容有机结合等作出具体的恰当的艺术分析,把是否符合美的规律、是否具有审美价值作为衡量作品优劣高下的重要尺度或标准。”“所谓文艺批评中的史学观点,就是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把作品放在特定的时代和各种各样的社会历史联系中去考察,对作品所描绘的人物、事件和环境以及作家的态度等作历史的、阶级的、具体的分析,把作品反映生活的真实程度、人物与环境所达到的典型程度、思想向上的进步程度,作为评价作品成败的重要尺度或标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