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噩梦又哭又闹,父母的安抚方式非常重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3

欢迎@淼淼妈妈爱分享 ,一个有着10年幼教工作经验的宝妈,用专业与经验,陪您一起 育儿 !本文是自己原创的第36篇,原创不易,请勿抄袭!采用网络图片,若有不适请联系立马删除。

5岁的女儿做噩梦了,那天,凌晨三点,女儿突然惊叫一声坐起,她的小手紧紧抓住我,全身在颤抖,表情惊恐地大叫:“妈妈!妈妈!我梦见妖怪追我……”


我赶紧安抚她:“别怕,别怕,妈妈在呢。”但女儿毫无反应,依然又喊又叫,还全身发抖,几分钟后,她才停止喊叫,继续睡觉。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安然入睡。


早上醒来,她告诉我,昨晚梦到了一只独眼怪兽,表情狰狞。“我很害怕,我不敢睡觉了。”


她一脸忧伤地告诉我,“这是一个恐怖的梦,我害怕闭上眼睛,”听女儿这么说,我突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有时半夜醒了,女儿会自己去上卫生间然后回来接着睡,做得真的很不错,唯独这次,害怕做噩梦。


我找来了纸和画笔,鼓励女儿把梦中的怪兽画出来,女儿一边回忆,一边慢慢画了出来。


我仔细端详了女儿的画,轻松地说:“原来闯到你梦里的小怪兽,就长这个样子呀,嗯,确实有点可怕,不过,妈妈想到了一个办法。”


女儿好奇地问:“妈妈,是什么办法?”我拿出画笔,加了一样东西,对女儿说:“小怪兽乖乖呆在笼子里,从此以后,不会随便跑进梦里了。”


女儿望望画,又看看我,笑了,从那以后,女儿睡得很安稳。


一、孩子为什么会做噩梦?


孩子做噩梦,医学术语为“梦靥”,又称梦境焦虑障碍,是指儿童从噩梦中惊醒,发出尖叫声或哭声,表情恐惧、心跳加速,常常能回忆恐怖的梦境而引起焦虑或恐惧发作。


那么 孩子为什么会做噩梦?


1、心理角度


马勒的分离与个体化理论指出,虽然孩子出生时肉体上即与母亲分离,然而,心理上的分离仍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孩子学习形成概念,以他自己的观点来看这个世界。


比如,离开妈妈,开始独立上幼儿园;家中有了新的成员:弟弟或者妹妹的家,因为某些原因,更换了看护人等等,这样的不安全感就很可能成为噩梦的来源。


2、生理角度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当孩子开始具备想象能力时,会将幻想和真实联系在一起。


也就是说,孩子会把想象中的事物和现实中的混淆在一起,会把梦境里的虚幻景象和现实混在一起。


亚历山大是一个6岁的小男孩,最近,他总是做噩梦,因为他听到了自己叔叔的死讯,大人总是告诉他不要担心,因为叔叔看上去“就像是睡着了一样。”


从此以后,亚历山大就将睡眠与死亡联系到一起,这就是导致了他总是做噩梦。


这个时期的孩子,很容易把自己所听所见,与自己脑海中的虚幻结合,导致了噩梦的来源。



3、不良的睡眠姿势及环境


不良的睡眠姿势也会让孩子睡不安稳而可能产生噩梦,特别是当孩子的头或胸被压迫时。


著名儿科大夫张思莱说:“父母要避免孩子盖得太重的棉被,以至于压迫到胸口,也要避免睡觉时头低而身体高,重心放在头部等睡姿,让孩子以舒适姿势入眠,才能一夜睡好。”


说到噩梦,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夜惊,因为两者会很容易混淆,会让有些父母分不清楚,《美国儿科学会 育儿 百科》中详细介绍了两者的区别。



其实,无论哪种情况,父母首先要观察等待,才能选择正确的安抚方法,而错误的安抚方法,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二、父母错误的安抚,给孩子留下了心理阴影


劳拉是一个5岁的小姑娘,自从三个星期前看了一部恐怖片之后,就一直做噩梦,晚上怎么也睡不好。


她通常会在凌晨三点醒来,哭闹着呼唤父母,当父母走进她的卧室时,总是会发现她醒着,非常警惕,浑身发抖,显然是出于惊恐状态。


她做梦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却或多或少地与那部恐怖片有关,父母在进入她的卧室后总是停留一会儿就离开,也不允许她到他们的床上去睡,因为他们不想纵容她发展出坏习惯。


可是这种得不到帮助的情况只会让她的恐惧感越来越深,不久后她就对上床就寝产生了抵抗心理,一旦父母进入她的房间,她就会想方设法地留他们多陪陪自己。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随着孩子开始对过往经验进行理解,其自身所获得的错误认识和概念,会给孩子带来新的恐惧。


也就是说,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不足的孩子,容易对环境中的刺激形成错误认识,很显然,5岁的劳拉错误地认为,恐怖电影里面的“鬼怪”会出现在实现是生活中,从而引发噩梦。


看到这里,有人会问:那孩子做噩梦到底要不要陪孩子睡呢?面对这个问题, 专家指出,孩子做噩梦的时候,非常希望父母安慰自己,但并不是只有让孩子跟自己睡这个方法的。


父母要做的是,要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噩梦,积极解决问题,才是长久之计。


三、面对孩子做噩梦,父母该怎么做?


首先,父母要学会倾听,引导孩子讲述梦境


著名教育家孙瑞雪老师曾说过,要帮助儿童理解和应对恐惧,需要成人足够的耐心和敏感性。


当孩子被噩梦惊醒后,妈妈可以在他身边带着,轻轻拍拍后背安抚一下,或者抱一抱她,直到孩子能平静下来,知道睡觉很舒服也很安全。


英国精神分析家比昂阿尔法功能理论认为,好的父母可以把孩子不能承受的 情感 体验概念化,再把更容易消化的内容返还给孩子。


简单地说,如果孩子坚定地认为噩梦里的坏事会发生,妈妈则可以让他仔细描述他的梦。


比如孩子梦见了怪物,你就让她告诉你,怪物长什么样子,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都知道有句话叫“说出来会好一些”,孩子和你谈论得越充分,就越容易消除对噩梦的恐惧。


其次,父母让孩子学会,噩梦之后安抚自己


当孩子出现做噩梦的情况后,父母可以让他们在做噩梦之后安抚自己, 比如说教他抱抱亲亲小玩偶,或者换一换睡姿。


然后在脑海中想象一下快乐的事情,用全家一起出去玩的场景,来代替刚才的噩梦。


如果孩子说,这些都没有用,你可以告诉她,“没关系,妈妈小时候也会做噩梦,我们要多多练习,”让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学会自己处理情绪。


作为父母,尽量不要对孩子说“没什么好可怕的”,否定孩子的感受并不会有帮助,只会让孩子怀疑自己。


最后,父母要帮助孩子找到“发泄口”


如果年幼的孩子还是对噩梦感到害怕,父母可以用孩子更能理解的方式帮助他们应对恐惧。


袁咏仪曾在某综艺节目中爆料,有段时间儿子总是做噩梦,于是,她和先生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来到儿子的房间,和儿子一起写一张“妖怪勿入”的告示。


和儿子一起贴在了房间的门上,之后,又引导儿子画出噩梦中的场景,看到儿子画的,袁咏仪说,原来就是这个小怪物,咱们也把它挂在门口上吧。


通过这些方法,能增强孩子的控制感,同时也让孩子的恐惧有个发泄的出口,从这以后,袁咏仪的儿子再也没有做过噩梦。


说实话,当看到女儿被噩梦折磨的时候,我的内心有点害怕,也茫然不知怎么解决,于是,我查阅了很多书籍与资料,一点一点引导女儿,告诉她不要怕,做噩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当走过这段时间后,我发现,每个阶段,孩子都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作为父母,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让孩子 健康 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