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者》火了,你可知中统、军统、复兴社、党通局的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0
朱一龙、童瑶、王志文、王阳、朱珠领衔主演的《叛逆者》6月7日开播。仅半小时,CCTV-8收视破1,位列同时段全部频道电视剧排名第一。

剧情紧凑不拖沓,内容新颖刺激,观众直呼过瘾,全程无槽点。

《叛逆者》聚焦的是隐蔽战线上的共产党人。1936年,年轻的复兴社干部特训班学员林楠笙(朱一龙饰演),被复兴社特务处上海区站长陈默群带往上海,参加抓捕潜伏在复兴社的地下党员。

军统、中统职责分工

中统全称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1928年初,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复出后,兼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副部长为陈果夫、秘书长为陈立夫。

中统局在国民党各省、市、县党部都有有分支机构,以党政机关、文化团体和大中学校为活动重点,特务活动遍及全国。他们网络党羽、特务的手段和对中国共产党的破坏活动无所不用其极。他们捕风捉影,乱抓乱捕,制造了许多冤狱。

在中央组织部成立了一个下属部门——党务调查科,它成立于1928年2月。科长徐恩曾,在南京丁家桥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楼内办公,只有两个房间,在二楼西南角。一个是科长办公室,另一个就是机要秘书等办公的地方,机要秘书竟然是中共特科地下党员钱壮飞。北平、上海的谍报站还各有一名中共特科地下党员胡底、李克农。由于中共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叛变,造成了中共中央全部撤退苏区,上海地下党组织几乎崩溃。

1930年徐恩曾继任后,开始了他对中统特务系统长达15年的直接领导,直到1945年2月,蒋介石突然下手令,免去他“本兼各职,永不录用”,由叶秀峰继任。调查科最初分设采访、整理两个股,各设总干事一人,下设干事、助理干事若干人。

1930年夏为了加强对付共产党的力量,调查科内又增设了一个“特务组”,除一般特务活动仍由采访股负责外,举凡对共产党的调查研究、密谋策划以及被认为属于最机密的情报搜集、破坏指导统由该组负责。该组的负责人由调查科采访股的得力干事顾建中担任。

1930年夏,该科也增设了一个“言文组”,其任务是负责搜集各省市的报章杂志、各种进步刊物以及国外的华文刊物,分门别类加以剪贴,逐日送科主任转部长参阅。该组由整理股干事刘清源负责。

1932年,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成立特工总部,地点设在南京道署街今瞻园路132号瞻园内。

该部迄1938年撤销之时止,前后共七年时间。特工总部是一个完全秘密的组织。它成立后即在各省、市、县和国民党特别党部内陆续建立了下属机构“特务室”,在上海、南京等重要地方还设立了秘密“行动区”。

1934年,蒋介石为统一特务组织,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内设立调查统计局(这与后来以戴笠为首的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是两码事),以贺耀祖为局长,陈立夫为副局长,下设3个处:一处为党务处,徐恩曾任处长;二处为军警处,戴笠任处长;三处为邮电检查处,丁默任处长。1935年,国民党中央机关扩编,党务调查科改为国民党中央组织委员会党务调查处。调查科和党务调查处均设于南京丁家桥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楼内,在二楼西南角两间房子内办公。

该部专门负责调查处理打入国民党内部和 社会 各个部门、团体的中共地下党员,也对国民党内部其他派别和人员的活动进行调查,只效忠蒋介石和二陈(陈果夫、陈立夫)。

在二十年代末到抗战全面爆发前,与中共进行了激烈的搏杀,可以说:不分伯仲,几乎平手。从结果看,还是中共略胜一筹。

但是,有许多共产党员被捕杀,甚至有许多被捕后叛变,反过来成了中统的特工。最著名的就是丁默邨、李士群,这两人最后还跟随汪精卫投靠了日本人,成了大汉奸,做了汪精卫的76号特工总部的特务头子,中统特务组织因此也在抗战期间逐渐衰落。

1937年4月,党务调查处与力行社特务处合并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由陈立夫任局长。原党务调查处为第一处,负责党务调查,仍由徐恩曾任处长。原力行社特务处为第二处,负责军事调查,仍由戴笠任处长。

1938年8月,以第一处为基础,建立隶属于中央党部秘书处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局),国民党中央秘书长兼任局长,朱家骅、张厉生、陈立夫先后担任过局长,徐恩曾、叶秀峰、郭紫俊、顾建中、季源溥等先后任副局长,负责日常实际工作。开始设于湖北汉口的黄陂路,后迁到重庆储奇门药材公会大楼楼上,再迁到中山二路川东师范旧址。

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中统局迁回南京道署街(即今瞻园路132号)瞻园办公。

1947年4月,中统局改名为党员通讯局(简称党通局)。由叶秀峰任局长,郭紫俊、顾建中、季源溥任副局长。在各大行政区办事处改称直属通讯处,各省、市党部调查统计室(调统室)改称党员通讯组,为公开的情报机构。同时,在各省、市设立了秘密的情报组织,以区为单位,如沈阳区、旅大区等。区下设分区、工作站(交通、联络站)、工作组(通讯组)等。在分区、工作站、工作组下面还设有许多据点及调查员。

1949年2月,党员通讯局又改为国民政府内政部调查局,简称内调局,事实上仍属于国民党中央掌控。

1954年10月,台湾“内政部调查局”改组为“司法行政部调查局”(类似现代美国的联邦调查局FBI),现为“法务部”辖下的“调查局”。职权重点是维护台湾安全和打击 社会 重大犯罪活动。除接受“国安局”委托的侦防业务外,还要负责查贿、缉毒、防止重大经济犯罪等。

军统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1938年8月成立,军统前身是“军事委员会密查组”(1927年)、复兴社特务处(1932年4月)、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1937年)。中将局长贺耀祖(国民政府办公厅主任兼),少将副局长戴笠,主要负责。

军统局内勤组织有军事情报、党政情报、电讯、警务、惩戒、训练和策反等八处、六室、一所;外勤组织在各个城市设“区”,在各省设“站”,在一些重要城市“特别班”。其基本组织为“组”及直属情报人员。

当年“军统局”特务,专门以监视、逮捕、绑架和暗杀等手段,进行反共活动。另一方面,军统特务在抗日战争时期深入沦陷区,制造针对日军的恐怖活动,对打击日本侵略和汉奸,起了一定作用。

1927年,蒋介石在军事委员会侍从室下成立密查组,由侍从室少将侍从高参、黄埔军校第五、六期学生总队少将部主任胡靖安负责,戴笠为外围情报员。

1932年4月,成立中华民族复兴社(又称蓝衣社)的核心组织——力行社,下设特务处,处长戴笠,有郑介民、唐纵等十人,从事情报暗杀活动,是为军统前身,在南京明瓦廊鸡鹅巷办公。

1937年,成立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处长戴笠。迁南京洪公祠1号办公,洪公祠只有1号,没有第二家。原来是黄埔军校毕业生调查处和中国日报社。前身是明末兵部尚书,总督山西、陕西、四川、河南军务,清初总督江南军务的汉奸洪承畴府宅,死后清政府为纪念他的功绩,在此辟建了当时南京最大的祠堂,故街名洪公祠。现在是南京市公安局、国家安全局的办公场所。

1938年8月,以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为基础,扩大为隶属于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的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首任局长陈立夫兼,副局长戴笠。在重庆罗家湾办公。隶属于军委会办公厅的特检处也由戴笠负责,主管邮电检查。

1946年,戴笠从青岛乘坐飞机去上海,因天降暴雨,在南京江宁板桥镇岱山失事,后军统局进行改组,改为国防部保密局,国防部第二厅中将厅长郑介民调任中将局长,军统局主任秘书毛人凤任副局长,负责保密防谍工作,确保党国安全。

1947年12月5日,副局长毛人凤升任局长。

1950年,国防部保密局迁台湾,于台北士林芝山岩设立局本部。保密局恢复正式编组,予以持续执行国内保防工作及情报搜集之重责大任,并主导台湾省工作委员会案及台北市工作委员会案等白色恐怖。

1955年,情报机构改制。国防部保密局改组为国防部情报局,专责执行战略预警情报搜集、研整之任务。保防侦查等业务拨归“司法行政部调查局”接管。

1984年发生江南案,当时之情报局长汪希苓亦被捕入狱,情报局再次大改组。

1985年7月1日,情报局与国防部特种情报室并编成立军事情报局,隶属国防部参谋本部,受参谋总长直接指挥。总部在台北阳明山下的芝山,设有情报学校训练间谍,军方内部称该处为山竹营区。

中统与军统的区别就在于:

中统是国民党中央的情报机构,负责、经济、教育领域的党务调查。

军统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国防部的情报机构,负责涉及军事的情报调查以及保密防谍工作。

两者在反共防共这一点是一致的,因此任务有所交叉重叠,经常引起纠纷在所难免。

军统局最鼎盛时期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与美国海军情报部门合作,成立中美合作所,培养训练了大批特工,人数最多时,内外勤人员达一万六千余人。

1947年2月军统改组为保密局后经参谋总长核定的编制人数共有:官佐6021人,士兵1526人。薪饷总额:131530000元每月,特别加给及特种工作费(活动费、奖金、无线电器材费、旅运费、印刷费、救济费等):法币6亿元。合计:191530000元(每月)。

而同时期中统局局本部人员是170人,薪饷总额加特别加给及特种工作经费是:法币:43750000元每月,只有军统的2.27%,外勤特工1900余人,由各地方政府开支,不在此列。可见中统与军统相比,人员只有军统的四分之一。

在四十年代以前,中统的势力非常大,因为实际上国民党的各级基层党组织,都是中统的特务网延伸。许多基层党部的负责人,本身就是中统的基层负责人。

抗战以后,由于国民党的情报工作对象有所改变,从以对付中国共产党向对付日本侵略转变,因此中统的地位开始下降,而军统的地位不断提升。

同时,由于大片国土沦陷,中统的组织系统严重破坏,而且又不能及时地联络这些基层组织,逐渐为军统所取代。

加之军统负责人戴笠对蒋有知遇之恩和师生之情,对蒋言听计从。而中统主要为国民党CC系的大老陈立夫、陈果夫哥俩所掌握,在人事上蒋不能直接控制,也逐渐失去了蒋的扶持。

到了国民党退台后,中统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全部组织系统。而军统的组织系统倒是得以保存和发展。由于中统与军统在争夺秘密工作的主导权上,进行了长期的明争暗斗,双方的合作非常有限。

情报、反间两大功能

无论是中统、军统还是国防部第二厅(情报厅)主要任务都是情报和反间,都是秘密机构,不能对外公开的,人员都不能招摇过市,不能对外公开身份,内勤人员对家人和亲属只能说是在政府或军事机关工作,外勤人员以各种职业为掩护,暗中收集情报。

情报又叫信息,是涉及方方面面的消息。对中统来说,主要是收集掌握政府机关、学校、工商业、 社会 团体中,共产党和各个地方势力和国外的动态、静态信息,并保证所得信息不被泄露。军统也是同样,只不过主要针对国共两党的军队、兵工厂、游击队、根据地和作战情况,部队官兵贪腐情况等等。国防部二厅纯粹是针对国共两党的军队进行作战需要的情报和保密工作。三个单位各有自己的邻域,但是也有重叠交叉,争权夺利互相推诿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但是还不至于发生到互相杀戮、你死我活的地步。

这几个单位虽然都有抓人杀人的权限,但是也不能随意乱用,国防部二厅基本没有行动部门,中统虽有,也已经不成气候。唯有军统的行动部门比较庞大,分布全国,但是也不能随便抓人杀人,即使抓人、杀人也只能偷偷摸摸的,不能大张旗鼓、大模大样,公开的抓人杀人。

中统抓人一般要由警察配合行动,军统一般由各部队军法处、宪兵队执行,许多军统人员在部队担任军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