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谈鲁迅》(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1
鲁迅先生,原名周樟寿。其祖父介孚公得家人报喜时正接待张之洞or张之万,故小名定为阿张,取“张”同音字“樟”为名,“寿”字为辈字,本应居中,特倒置,故名“樟寿”。原号“豫山”,谐音“雨伞”,故改号“豫才”。先生生于清光绪辛巳八月初三日,即公元一八八一年九月二十五日。

一八九八年,因往南京进学堂,改名周树人。

“五四”后,给陈独秀、胡适之主编的《新青年》写文章,才开始用“鲁迅”的名字。后遂几成本名。

鲁迅爷爷介孚公同治辛未进士,做过京官,翰林外放知县。后获罪入狱八年。家道中落。分家。

避难外婆家。本在安桥头村,外公晴轩公中举后移住在皇甫庄,租住范氏房屋。鲁迅在大舅处住了几个月,与板画和小说发生接触。影写《荡寇志》全部影像。后搬家,大、小舅分开住。随大舅搬到小皋埠。在此,鲁迅借了许多小说看,打下了以后讲中国小说史的基础。

买的第一部新书是两册石印的《毛诗品物图考》。

三兄弟合买《海仙画谱》。

松寿,即周建人,糊风筝很厉害的。

鲁迅小时喜欢绘画。

又借了一部《唐代丛书》,又看,又抄。这就是后来大抄《说郛》的原因。

鲁迅在三味书屋,已经读完四书五经。后又读了三经——《尔雅》、《周礼》、《仪礼》。《公羊》读了没有?不能确定。学《尔雅直音》。试帖是八股的基础,“对课”是做试帖诗的准备工作,鲁迅已经对到了五字课。寿镜吾老先生的教本是俞曲园(俞樾)做给他孙子俞陛云(《蜀輶诗记》、《诗境浅说》的作者,俞平伯之父)看的《曲园课孙草》。

鲁迅爱打抱不平。

父伯宜公殁于丙申(一八九六)年。

新买书石印《阅微草堂笔记》五种,王韬的《淞隐漫录》,《板桥全集》,木刻本《酉阳杂俎》全集,《古诗源》,《古文苑》,《六朝文絜》,正谊堂本《周濂溪集》,张敦颐的《六朝事迹类篇》仿宋复刻本。最特别的则是一部《二酉堂丛书》。这是武威张澍所刻的辑录的古书,与后来买到的茆泮林的《十种古逸书》同样给予鲁迅巨大的影响。鲁迅立志记录乡土文献,古代史地文字(即辑录《会稽郡故书杂集》),完全是二酉堂的一派,古小说就可以说是茆氏的支流了(即辑录《古小说钩沉》,写《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一八九八入江南水师学堂,后离开,入陆师内矿路学堂。学德文。学开矿和修铁路。地质学教材为《地学浅说》。看了《天演论》,造成唯物思想的基础。

一九O二年由江南督练公所派往日本留学。

头两年在日本弘文学院里。看不起清国留学生的“富士山”,剪去辫子。

后因了父亲的受“名医”欺骗的刺激,选择去日本东北仙台医专学医。

因看电影,弃医学文。

再回东京。

回家结婚。同周作人一起回日本。时一九O六至一九O九年。不再进学校,一心学外文。主要是德文。作文艺话动的准备。翻译介绍外国现代作品。

鲁迅也曾学俄文。日文很好。

欲发刊《新生》杂志,未果。

晚睡晚起,爱抽烟,爱吃糖,很少吃早餐。看书,买书,接待朋友。晚上吸烟用功,半夜才睡。

一九O七年夏,同许寿裳、陶冶公等六个人去从玛丽亚孔特学习俄文不到半年就散了,因学费压手。

一九O八年约几个人到《民报》社听章太炎先生讲文字课,听《说文解字》半年多。这对鲁迅先生有很大的影响。鲁迅对于国学,本来是有根柢的,他爱楚辞和温李的诗,六朝的文,现在加上文字学的知识,从根本上认识了汉字,使他眼界大开。

因孙竹丹的介绍,为刘申叔(刘师培)的《河南》杂志写稿。大抵都已收录在文集《坟》里面。

因蒋抑卮的资助,编印《域外小说集》二集。印了初集一千册,二集五百册。

一九O九年秋,徐寿裳回杭州,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做教员,介绍鲁迅前去。

鲁迅不看孔孟而看佛老。佩服嵇康。也不相信禅宗。赞同范缜的“神灭论”和王充的唯物论。不看正史而看野史。不佩服唐朝的韩文公(韩愈)。尤其反对宋朝的朱文公(朱熹)。诗歌方面,他所喜爱的,《楚辞》之外是陶诗,唐朝有李长吉,温飞卿和李义山,李杜元白他也不菲薄,只是并不是他所尊重的。文章在陶渊明之前有嵇康,有的地志如《洛阳伽蓝记》与《水经注》,文章也写得极好,一般六朝文他也喜欢,这可以一册简要的选本《六朝文絜》作为代表。在某一个时期很看些佛经,因为六朝译本的佛经实在即是六朝文,一样值得看。捐资翻刻了两卷的《百喻经》,这可以算是六朝人所写的一部小说。另外就是文字学知识,得了章太炎先生的教诲。这些是鲁迅先生的国学。

鲁迅先生的西学:外国的文学知识。地质学、金石学(矿物学)。现代常识基础,如数学、代数、几何、物理、化学。《天演论》。以上都是在南京矿务学堂。到东京学了日本文字后,懂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因为看到丘浅治郎的《进化论讲话》,于是明白进化学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在仙台学了医学专门学问。德文。

浙江中部有一条钱塘江,把它分为东西两部分。两边风土民情稍有不同,学风上也有所表现。浙西学派偏于文,浙东学派偏于史。就清朝后期来说,袁随园¹与章实斋²,谭复堂³与李越缦⁴,都是很好的例子。再推上去,浙东还有毛西河⁵,他几乎专门和“朱子”朱晦庵⁶为难,攻击的绝不客气。

袁随园¹:名枚,号子才,杭州人。乾隆时以诗名。思想比较自由,特别关于两性问题主张开放。

章实斋²:名学诚,绍兴人。乾隆时史学家,有学问,而思想较旧。反对表随园的主张,作文批评,多极严刻。著有《文史通义》等书。

谭复堂³:名献,杭州人,善诗文。生于清末,为章炳麟之师。

李越缦⁴:名慈铭,绍兴人,生于清末,长于史学及诗文,喜谩骂人,作文批评亦多严刻。著有诗文集及《越缦堂日记》。

毛西河⁵:名麒麟,绍兴萧山人,生于清初,学问极渊博,著有《西河合集》数百卷。解除经书板有新意,最不喜朱熹的学说,多所攻击,其胆大为不可及。

朱晦庵⁶:名熹,福建人,通称朱文公,南宋时道学家,注解四书,宣传旧礼教,最有力量。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