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衡问师文言文答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5

1. 许衡问师的阅读答案

徐衡七八岁的时候上学,书看一遍就记住了,一天他问老师:"读书是为了什么?"老师说:"为了科举应试."徐衡又问:"就这样了吗?"老师很生气,对他父亲说:"您的孩子太聪明了,将来肯定比别人强,我教不了他了."然后老师就离开了'

1)此儿颖悟非常:这个孩子聪颖,悟性非常高

2)吾不能为之师矣:我教不了他了.

2、说 如斯而已乎 的人是( A )

A.许衡 B.乡师 C.许衡的父亲 D.作者

3.许衡幼年便与众不同,从文中找出其特异的语句:

许衡年七八岁,受学于乡师,书过目辄不忘.

乡师 固辞而去 的原因是:许衡太聪明了,将来肯定比别人强,他教不了许衡

2. 许衡问师的文言文注释

许衡问师 许衡①年七八岁,受学于乡师,书过目辄不忘。

一日,其问于师曰:“读书欲何为?”师曰:“应科第②耳。”复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谓其父曰:“此儿颖悟非常,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不能为之师矣。”

固辞而去。 【注释】①许衡:元朝著名学者。

②科第:科举考试的等级名次。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 (1)书过目辄·不忘( ) (2)如斯·而已乎?( ) (3)他日必有大过·人者( ) (4)固辞而去·( )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此儿颖悟非常。

(2)吾不能为之师矣。 3.说“如斯而已乎”的人是( )(2分) A.许衡 B.乡师 C.许衡的父亲 D.作者 4.许衡幼年便与众不同,从文中找出其特异的语句。

(2) 5.乡师为何“固辞而去”?(2分)参考答案: 1.(1)总是 (2)这样 (3)超过(4)离去 2.(1)这孩子的聪明,不是一般孩子比得上的。 (2)我不能担任他的老师。

3.A 4.“书过目辄不忘” “如斯而已乎?” 5.孩子聪明非常而又有这么大的志向,老师不想误人子弟,固辞而去。.cn/open/articleFine.do?articleId=1318344916085。

3. 许衡问师翻译

许衡幼时聪慧过人,7岁开始读书,曾问老师说:“读书是为了什么?”老师回答说:“是为了获取功名利禄。”

他奇怪地说:“难道就只为了这些?”老师被许衡这一反问,弄得不知说什么好了,只在心里暗自惊讶,这孩子是个很不一般的人。此后,老师一直留意许衡的一言一行,发现他对任何问题都不轻易放过,极善于刨根问底,不管是书中的要旨理义,还是生活中的寻常事理,他都要追问个明白。

过了不久,老师渐渐地感觉到,要应付许衡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件极不容易的事情。于是,这位老师便找许衡的父母说:“你们的孩子悟性不凡,将来一定大有作为。

我才疏学浅,不适宜再做他的老师,请你们另聘高人。”说完便辞去教席。

此后,许衡的父母又接连为他请了三位老师。而这三位老师又都一个接一个相继辞去教席,而且都是出于同样原因,即没有能力满足许衡的要求。

许衡在没有老师指点的情况下,坚持刻苦自学,常常是枕卷而眠,废寝忘食。他如饥似渴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从来感觉不到有丝毫的满足。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许衡不食无主之梨许衡①字仲平,

小题1:(1)出众 (2)认字写字 (3)亲自体验 (4)难道 小题2:(1)像这样总共换了三位老师,许衡渐渐地长大,他酷爱读书如饥如渴,然而身处混乱时代,而且贫穷,家中没有书。

(2)曾经在夏天经过河阳,许衡口渴极了,路边有梨树,大家争着摘梨吃,许衡独自端正地坐在树下和平常一样。 小题3:聪明过人抄书读书身体力行赞颂许衡好读书而且严格修身的精神。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译文】 许衡字仲平,是怀州河内人,祖辈世代务农为生。许衡年幼的时候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天赋,七岁进入小学,老师教他认字写字,他问他的老师:“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老师说:“为考试中举。”

许衡说:“仅仅就为了这个吗?”老师对他暗暗称奇。每次老师给他讲解书籍,他总是问老师其中的微言大义。

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很聪明,悟性又非常好,总有一天,他会超过一般人,我当不了他的老师”。于是就辞职离开了,父母尽力挽留他,也不能够留住。

像这样总共换了三位老师,许衡渐渐地长大,他酷爱读书如饥如渴,然而身处混乱时代,而且贫穷,家中没有书。曾经跟随一个算卦的人到他家去,见那人家有《书》(疏义,对经的注释),于是就请求住在他家里,用手抄好后才回家。

后来逃到徂徕山,才得到易王辅嗣说的《易经》。当时正在兵荒马乱之缉单光竿叱放癸虱含僵中,许衡日夜思考背诵,身体力行去实践,一言一行必要合乎礼仪,然后才行动。

曾经在夏天经过河阳,许衡口渴极了,路边有梨树,大家争着摘梨吃,许衡独自端正地坐在树下和平常一样。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吃,他说:“不是属于我的东西却去拿,这是不对的。”

别人说:“世道这么乱,这些梨早没有主人了。”许衡说:“梨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5.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代词,表示那个人

许衡幼时聪慧过人,7岁开始读书,曾问老师说:“读书是为了什么?”老师回答说:“是为了获取功名利禄。”他奇怪地说:“难道就只为了这些?”老师被许衡这一反问,弄得不知说什么好了,只在心里暗自惊讶,这孩子是个很不一般的人。此后,老师一直留意许衡的一言一行,发现他对任何问题都不轻易放过,极善于刨根问底,不管是书中的要旨理义,还是生活中的寻常事理,他都要追问个明白。过了不久,老师渐渐地感觉到,要应付许衡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件极不容易的事情。于是,这位老师便找许衡的父母说:“你们的孩子悟性不凡,将来一定大有作为。我才疏学浅,不适宜再做他的老师,请你们另聘高人。”说完便辞去教席。此后,许衡的父母又接连为他请了三位老师。而这三位老师又都一个接一个相继辞去教席,而且都是出于同样原因,即没有能力满足许衡的要求。

许衡在没有老师指点的情况下,坚持刻苦自学,常常是枕卷而眠,废寝忘食。他如饥似渴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从来感觉不到有丝毫的满足。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小题1:①这 ②渐渐 ③已经或以后 ④才

小题2:A

小题3:他 日/必 有 大 过 人 者

小题4:(1)老师于是告辞离开,像这样一共更换了三位老师。 (2)没有杂乱的乐声干扰听觉,没有繁琐的公务使身心劳累。

小题5:他嗜学如饥渴,夜思昼诵,可见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他不满足于学习仅为了科举考试,可见他是一个胸有大志的人。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到了解全文的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稍”古今异义,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小题2: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例句中字词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A句与例句中的“其”皆是代词“他”。

小题3:

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小题4: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辞”“是”“凡”“更”“丝竹”“乱”“案牍”“劳形”,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5:

试题分析: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言行从性格思想品质方面概括人物形象。

7. 徐衡问师的文言文中的此儿颖悟非常的意思是什么

纠错:应该是许衡问师。

1、释义

此儿颖悟非常意思是:这个孩子聪明非凡。

2、原文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日:“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日:“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

3、译文

许衡幼时聪慧过人,7岁开始读书,曾问老师说:“读书是为了什么?”老师回答说:“是为了获取功名利禄。”他奇怪地说:“难道就只为了这些?”老师被许衡这一反问,弄得不知说什么好了,只在心里暗自惊讶,这孩子是个很不一般的人。此后,老师一直留意许衡的一言一行,发现他对任何问题都不轻易放过,极善于刨根问底,不管是书中的要旨理义,还是生活中的寻常事理,他都要追问个明白。过了不久,老师渐渐地感觉到,要应付许衡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件极不容易的事情。于是,这位老师便找许衡的父母说:“你们的孩子悟性不凡,将来一定大有作为。我才疏学浅,不适宜再做他的老师,请你们另聘高人。”说完便辞去教席。此后,许衡的父母又接连为他请了三位老师。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