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9

1. 地震的文言文的翻译是什么

我国历史上有关地震的记载,最早见于《竹书纪年》 帝乙 三年。

《春秋》 文公 九年, 襄公 十六年, 昭公 十九年、二十三年, 哀公 三年以及其他古代文献都有许多关于地震的记载。《国语·周语上》:“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於是有地震。”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 元帝 大兴 元年四月, 西平 地震。” 毛志成 《啊,黄河长江的子孙》诗:“伟大的中华儿女呵,第一个测出了神秘的地震。”

由以上材料可知,地震这个词自古就有的,不用翻译。

2. 地震的古文

蒲松龄好像有一篇~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

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

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

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

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

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

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

此真非常之奇变也。有邑人妇,夜起溲溺,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

狼一缓颊,妇夺儿出,携抱中。狼蹲不去。

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妇惊定作喜,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己夺儿状。

良久,忽悟一身未着寸缕,乃奔。此与地震时男妇两忘者,同一情状也。

人之惶急无谋,一何可笑!1668年7月25日(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郯城(34.8度,118.5度)发生 8.5级地震。此次地震波及鲁、苏、皖、浙、闽、赣、鄂、豫、冀、晋、陕、辽诸省及朝鲜等,山东郯城、沂州、莒县破坏最重。

包括州志、县志、方志、诗文、碑刻等500多种史料记载了这次地震。震中周围50多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50多个州县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共压毙5万多人,有感半径达800多公里。

蒲松龄28岁时在临淄感受到郯城地震,并将见闻写成《地震》一文,并配图,收录在《聊斋志异》中。

3. 地震的古文

蒲松龄好像有一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

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

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

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

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

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有邑

人妇,夜起溲溺,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狼一缓颊,妇夺儿出,携抱中。狼蹲不去。

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妇惊定作喜,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己夺儿状。良久,忽悟

一身未着寸缕,乃奔。此与地震时男妇两忘者,同一情状也。人之惶急无谋,一何可笑!

1668年7月25日(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郯城(34.8度,118.5度)发生 8.5级地震。此次地震波及鲁、苏、皖、浙、闽、赣、鄂、豫、冀、晋、陕、辽诸省及朝鲜等,山东郯城、沂州、莒县破坏最重。包括州志、县志、方志、诗文、碑刻等500多种史料记载了这次地震。震中周围50多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50多个州县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共压毙5万多人,有感半径达800多公里。蒲松龄28岁时在临淄感受到郯城地震,并将见闻写成《地震》一文,并配图,收录在《聊斋志异》中。

4. 有关地震的古文

蒲松龄好像有一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

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

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

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

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

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有邑

人妇,夜起溲溺,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狼一缓颊,妇夺儿出,携抱中。狼蹲不去。

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妇惊定作喜,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己夺儿状。良久,忽悟

一身未着寸缕,乃奔。此与地震时男妇两忘者,同一情状也。人之惶急无谋,一何可笑!

1668年7月25日(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郯城(34.8度,118.5度)发生 8.5级地震。此次地震波及鲁、苏、皖、浙、闽、赣、鄂、豫、冀、晋、陕、辽诸省及朝鲜等,山东郯城、沂州、莒县破坏最重。包括州志、县志、方志、诗文、碑刻等500多种史料记载了这次地震。震中周围50多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50多个州县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共压毙5万多人,有感半径达800多公里。蒲松龄28岁时在临淄感受到郯城地震,并将见闻写成《地震》一文,并配图,收录在《聊斋志异》中。

5. 文言文《地震》的翻译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晚上十点多的时候,发生了大地震。

我当时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烛下对饮,忽然听见有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传来,向西北方向传去,众人十分惊异,不知道怎么回事。不久桌子摇晃,酒杯倾倒,房梁柱子发出断裂声。

大家相互看着,脸色大变。过了好久,才明白过来是地震了,纷纷狂奔出门。

只见外面高楼平房倒而复起,墙倒屋塌之声和小儿啼哭、妇人哀号之声交织一起,像开了锅的沸水一样喧闹。人们头晕目眩,站立不稳,仆坐在地上,随着地面的颠簸而翻滚。

河水泼起一丈多高,鸡鸣狗叫之声遍布全城。大概过了一个时辰,才稍微安定下来。

再看大街上,男男女女光着身子聚在一起,说不出话来,都忘了自己没穿衣服。后来听说某个地方的井被震得倾斜,不能打水;某家的楼台整个变了个方向;栖霞山裂开了;沂水陷了个大洞,有好几亩大。

这真是非同寻常的奇灾异变啊。

6. 地震的解释(文言文)

我国历史上有关地震的记载,最早见于《竹书纪年》 帝乙 三年。

《春秋》 文公 九年, 襄公 十六年, 昭公 十九年、二十三年, 哀公 三年以及其他古代文献都有许多关于地震的记载。《国语·周语上》:“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於是有地震。”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 元帝 大兴 元年四月, 西平 地震。” 毛志成 《啊,黄河长江的子孙》诗:“伟大的中华儿女呵,第一个测出了神秘的地震。”

由以上材料可知,地震这个词自古就有的,不用翻译。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