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大的试点教学工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7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五年来,中央电大和试点省级电大共同制定了落实试点教学工作的意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试点教学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1.重视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教学设施的建设。在教学检查中,各省级电大和教学点都制定了适合自己情况的教学文件。内蒙古、广西电大建立了各个管理环节的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和检查监控体系。河南电大编制下发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手册》,指导基层教学点开展工作。许多教学点制定了不同形式的《教学管理人员工作职责》、《班主任岗位职责》、《任课教师工作职责》、《外聘专兼职教师制度》、《学员听课制度》、《教学生产实习要求》、《实验教学管理及验收制度》等管理制度。
2.师资配备有了加强,责任机构的设置得到落实。根据试点要求,不少省级电大在专业师资配备上得到了加强。江西电大开设的每个专业类别都已配备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具有本科学历的专业教学主任,各教学点每门课程都配备课程责任教师。北京电大为每个专业配备了一名专业责任教师,聘请中国农科院、北京农学院的专家和学校的专业教师承担每门课程的责任教师,聘请中国农科院的专家做实践环节指导教师。山西电大成立了全省范围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公共课程、畜牧兽医、管理、种植4个中心教研室,对下属教学点进行教学帮扶。  目前省级电大责任机构有的设在教务部门或招生办,有的设在教学部门,如教学处,农医学院、理工学院,也有的设在非学历教育部门,如继续教育学院或燎原学校。总体上讲,各单位试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保证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3.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由于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的推动,各省级电大及试点教学点都采取措施加强了基层电大教学点的建设,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又大多设在开放教育的教学点,开放教育教学点条件的改善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奠定了基础。  为推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在国家尚无专项经费投入的情况下,中央电大偕同有关省级电大实施了“西部地区百所县级电大援助计划”,援助西部省区100所县级电大的教学现代化建设。与此同时,还实施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非西部地区贫困县级电大援助计划”,2005年至2007年共援助了20所县级电大。当地政府也都给予了相应的配套投入。在援助计划的促进下,各地电大更加重视教学点办学基础条件建设,教学点办学条件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湖南电大开展了全省示范性县级电大的评选活动,促进了县级电大教学设施的建设,并拨付1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帮助基层教学点解决教学经费不足的问题。浙江电大在第一批试点教学点接受中央电大“1+1”经费支持的基础上,对每个教学点又配套支持1万元,帮助其改善办学条件。一些贫困地区的教学点,通过“西部地区百所县级电大援助计划”和“非西部地区县级电大援助计划”的援助,基础设施和网络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保证了试点教学的需要。
4.教学模式的探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一些教学点和省级电大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对适合农村和农村学习者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山西电大推广“114”教学模式,即畅通一个通道、提供一个书包、四种交互自主学习方式。内蒙古电大设计了“一个中心、两项服务、五种组织、九种手段,监控与评价贯穿其中”的教学模式。湖南电大提出了“11531”教学模式,即“一点、一线、五面、三级、一评价”,学校还发挥了督导队伍的作用,形成了教学督导体系。江西电大采用“三点一线”教学模式,即进行课程知识理论框架线的梳理,以及重点、难点、疑点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尽管这些教学模式还不成熟,但反映了各省级电大面向农村进行远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模式的探索上初见成效。
5.逐步重视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支持服务。北京电大除中央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网上开出的7个栏目外,在本校平台上增加了“考试指南”、“作业与讲评”和“自检与自测”3个栏目。湖南电大设立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远程教学网和虚拟课堂,编制了针对当地需要的配套教学资源。内蒙古电大在省级电大网站的“教学”板块中,整合和自建了79门课程的文字教学辅导资源,转录了29门课程的录像教学资源,教学点和学生可以随时利用网络了解试点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有关课程的教学文件、教学资源和教学辅导。许多省级电大在远程教学平台上设置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专门网页,河南、浙江、湖南、江苏电大还通过短信平台或QQ群建立与学生的联系。
6.教学点重视教学环节的落实。教学点普遍比较重视集中教学环节特别是面授辅导的实施。多数教学点因地制宜设立实践教学基地,重视形成性考核的组织与实施,能指导和帮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开展一些不同形式的送教下乡活动。对待入学教育,各地都能认真组织和实施。湖南望城教学点一周集中一天进行面授辅导,半天讲授,半天讨论、上网或实践,由电大和组织部门对学生实施共同管理,到课率在90%以上。山东兖州电大对部分课程每周安排半天辅导。
7.涌现出一批学有所成的优秀毕业生,在当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生中,有很多人成为当地的能工巧匠。湖南炎陵县电大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罗怀祖、邱福双,利用学到的养殖知识和技术,创办了株洲腾飞畜牧有限公司,建立起5个良种母猪示范村,推广养猪新法,带领当地农民致富;农村行政管理专业的喻建兴,运用农村政策法规、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所学理论知识,指导社区拆迁工作,顺利解决了这个老大难问题。湖南望城县雷锋镇真人桥村是县电大最早的“实验村”,2004年该村还属于“扶贫村”,该村7名村级干部先后有4名主动报名参加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习,该村已经成为长沙地区有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小康村。
此外,有的教学点创造了教学与生产经营相结合的创业模式,直接为当地农民服务。河北霸州成人中专学校建立了农业服务站,在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免费为学生上门提供种植、养殖方面的技术指导。广西电大正积极筹建一个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生参加的可以进行农产品交易的网络平台,以方便农民学生通过网络了解行情并进行交易,加快农产品的流通。湖南望城县教学点创立了“试验村”,探索“学校+公司+农户”的教学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