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45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9
1.金兰之契[jīn lán zhī qì]

出处《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臭”通“嗅”,气味的意思。

释义:金:比喻坚;兰:比喻香;契:投合。指交情投合的朋友。

这里的金兰讲的是黛玉和宝钗,这里是紧跟着第42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升华了黛玉和宝钗的关系,第45回的后半回,写春分秋分时期,黛玉的嗽疾又犯,宝钗来看望她,宝钗叫黛玉再请些高人来看,黛玉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非人力可强”。宝钗觉黛玉的药太上火,叫黛玉喝燕窝粥,黛玉说虽然贾母疼爱自己,但是自己又不是这里的正经主儿,“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这里道出寄居人下的心酸,人情世故。宝钗决定从她那里拿些燕窝来。又嘱咐黛玉平常有什么烦闷的话,都可以找她。这就是“金兰之契互剖金兰语”。

原文:这里黛玉喝了两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知宝钗不能来,便在灯下随便拿了一本书,却是《乐府杂稿》,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黛玉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其词曰: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    惊破秋窗秋梦绿。

    泪烛摇摇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注释:

1.秋霖脉脉:霖,雨。秋天的淫雨,淫雨→持续过久的雨。脉脉[mò mò],在此作连绵不断貌。

2.爇 ruò 点燃;焚烧:~烛。

3.檠: qíng 1.灯架。也指灯。

4.衾 qīn 1.被子:~枕。2.尸体入殓时盖尸体的东西:衣~棺椁。

5.飕飕 [sōu sōu]象声词, 形容雨声或很快通过的声音。又指阴冷貌,萧飒或衰败貌。

这首二十句的诗,竟用了十五个“秋”字,着力渲染了秋天肃杀、凄苦的气氛。如果联系全书其它诗词来理解,这个“秋”字还应有它更深的含意。《红楼梦曲》中说,“堪破三春景不长”,又说“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挨过!”再联系咏菊诗中“露凝霜重”、“衰草寒烟”等句来思索,这个“秋”字的象征意义就明显了。大观园群芳生活的时期,正是贾家开始“萧疏”的阶段,用季节比喻相当“初秋”,只消一场暴风雨,就要万卉凋零,“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了。

凄风苦雨的秋夜,一个重病少女酸苦的哀思,悲凉的情绪如浓重的暗夜压在她的心头。这个犹如娇花嫩草的少女,孤单寂寞地住在潇湘馆里,听着暗夜中淅淅沥沥的雨点敲打着窗棂,想着自己凄凉的身世和未来渺茫的前程,怎能不痛断肝肠。“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突然到来的秋风秋雨,惊破了她绿色的幻梦,预感到她短暂的青春年华就要逝去了,这是多么值得人同情。对黛玉将来因悲愁泪尽而死,《秋窗风雨夕》是一次重要的铺垫。——参考百度百科。

刚刚搁笔,宝玉就就披蓑戴笠来看望黛玉。黛玉先说宝玉像渔翁,又说漏嘴说自己是渔婆,羞红了脸。

我们来回顾说说第45回的上半回。

李纨和探春到凤姐儿处让凤姐儿给她们诗社当个“

监社御史”(御史是个官名,在古代也叫监察御史,主要负责监督其他官员,有点儿类似于现在的纪委。监社御史呢,就是监督这个诗社的运作。是个开玩笑的说法。)凤姐儿明白其实是想让她出钱,说自己又不是铜商,又算了一笔账,说李纨一年四五百两的收入都不肯出点钱给小辈们造福一下这个诗社,上回凤姐儿过生日李纨也没出钱,在这里看出李纨很小气喔。

李纨听后拿凤姐打平儿说事,胡诌一通,让凤姐儿出钱。凤姐儿后面出五十两给诗社。

关于“铜商”有一个典故,是说西汉的时候,有一个人叫邓通,是汉文帝的男宠。汉文帝为了奖赏他,就把他家乡附近的铜山都赏赐给了他,准许他自行铸钱,于是邓通就成了西汉有名的大富商。所以“铜商”的意思是,高兴铸多少钱就铸多少钱,完全不把钱当回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金主。现在说的铜臭味,其实也是从这里衍生出来的。

——《蒋勋说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