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励志感人故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1
  在我们有所空闲的时候,找一些青春励志感人小故事来看看也是挺不错的,那么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再牛的梦想,也挡不住你傻傻的坚持
  昨天收到社科院的录取通知,本以为会激动得哭,相反却很平静,可以说是欣喜之外,也是预料之中。

  知道为什么做,比知道怎么做更重要

  考研成功,不是我比别人更努力,只是更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而已。决定考研是在两年前,我的本科专业是信管,考研的专业是国际政治,很多人会说你找死吧,专业跨度这么大,还去考这个专业最好的学校。对于不清楚自己梦想的人来说是在寻死,对于有梦想的人来说是在寻梦。

  我的梦想是做一名外交官,两年前的时候才发现这个梦想,当时看来也遥不可及,一旦知道了自己的目的地,如何走这条路也就慢慢变得清晰起来。大四面临的选择和诱惑太多,不清楚目的地就开始走路的话,很有可能迷路或是回到原点。其实不论是工作、考研还是出国,所有的选项里都没有标准答案,只有自己清楚哪个是你的最佳选项,知道了自己的梦想,答案也就自然在眼前。

  给梦想减压

  如果确定那是你的梦想,请坚持,再傻的自己也会因为梦想而变得很牛。

  给梦想修饰等于给自己借口

  刚刚一期《职来职往》,看到一个女生明明心中的理想是做一名主持人,却选择媒体讲师的职位,最后失败退场,她是在嘉宾的逼问中,才勇敢地说出了主持人的梦想,不是她不够优秀,也不是她不适合做主持,只是她给梦想太多的修饰而让它变得面目全非。

  我也给自己的梦想修饰过,想过考难度低风险小的学校,想过走其他的路会不会曲径通幽,其实都是害怕的借口。众所周知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朝梦想的方向走是好的,但请尽量走直线,曲线越多也就越习惯给自己的害怕找借口。

  就像即将面对死亡,不要停止努力

  说了这么久,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是很难的,我也是二十好几了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分享一点小经验,有两个问题,你越清楚就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1.我是谁?2.这个世界是怎样的?

  带着这两个问题去生活,总有一天生活会给你答案。面对喜欢的事情,如果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梦想,那就再问自己一个问题:“这辈子不做会不会后悔?”如果会,那就勇敢地去追求,每个人都会死,但不是每个人都真正活过,就这一次,为自己疯狂!

  没有抛弃的梦想,只有抛弃梦想的人

  找到了自己的梦想,就别轻易放弃,把梦想拿起又放下,再拿起再放下,久了,也许梦想会背叛你。失败了一次,还有第二次、第三次的机会,总有一次会成功,但梦想放弃了,就没那么容易找回来。

  我们的青春之所以苦逼,不是面对现实梦想容易夭折,而是梦想还健在,我们却夭折了,好不容易找到的东西,就别那么轻易放弃。

  喜欢《老男孩》里的一句话:“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时间越久越显珍贵。”年轻就是快乐的理由,因为我们有大把的青春去诠释梦想。
  :你那么拼,为什么还是没有回报
  作者:艾力

  在我床头的书桌上,刻着一行英文:Ifyoucannotdo,teach.如果你自己做不到的话,就教别人去做吧。做老师以来,我一直把这句话当作警钟。这是对那些可以把道理讲得头头是道,自己却做不到的人的莫大的讽刺。

  我有一个朋友,人称“道理王”,在引经据典、讲道说理方面,堪比东方不败。从古埃及文明到比特币他都能分析得头头是道,对娱乐八卦和婚姻人生也可以娓娓道来。加上他不俗的外表,让每个和他聊天的人都如沐春风,女生更是恨不能以身相许。

  当时,我和他都在北京打拼,合租蜗居在中关村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这里是北京最繁华的地段之一,尽管屋小,每月的房租却不低。

  有一天下午,我和他坐在窗边。他右手两指夹着一支菸,猛吸一口,再缓缓吐出一个大烟圈来,对我说:“艾力啊,我最近认真研读了一本关于理财的书,你说现在存在银行里的钱每天都在贬值。要成功,要在北京混下去,而且混出个模样来,靠在公司做一个小职员,就算每年涨一点工资,五年升一次职,这辈子也没什么前途。要想出人头地,一定不能走寻常路!咱们凑点钱,做贵金属投资吧……”

  后来,因为工作的关系,他搬走了。但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打电话告诉我,他又换了工作,进入了新行业,或者又发现了短期内挣大钱的方法。但无论是新行业还是新投资方法他都没有最终坚持下来,因此他也成了一个后悔药的长期服用者。

  这个世界上有爱讲道理的人,更有爱听道理的人,总会有许多追随者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得自己想要、需要或者觉得不得不要的道理。

  可是,这些道理真的那么有用吗?听完英语学习讲座,立刻发誓在半年内拿下GRE、托福,在一年内拿到美国名校的offer,可每年拿到奖学金的人永远是少数;听了知名企业家的演讲,甚至只是看到一个励志的金句就热血沸腾,开始幻想自己好好拼一把也能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登上人生巅峰;情感专家的微博分享,就决定做个“不忘初心,岁月静好”的女子,等著“高富帅”驾着七彩祥云来拯救平凡的自己……

  只靠读道理,就妄图懂人生,这就意味着,大多数人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甚至,你要明白,有些成功人士,会在上楼后抽掉梯子,再告诉想要努力向上爬的你:“我当初就是通过努力飞上来的,你也可以。”

  但生活之所以精彩,就是因为总会有奇迹出现。关键是,你要掌握开启奇迹的钥匙——正确的方法。

  上中学时,父亲就告诉我:“懂一百个道理,不如懂一个方法重要;一百次的感动,不如一次行动有帮助。”到目前为止,我那一点小小的成功,很大程度就是缘于对这句话的领悟。

  几乎所有的人都害怕公众演讲。和很多人一样,我从小就特别渴望在众人面前出色自如地表达自我,但无论我怎样尝试似乎都无法达到预期。我又是一个很容易紧张的人,性格有些怯懦。后来,我进入新东方当老师,不得不面对成百上千,甚至上万的学生。为了练好这个当老师的必杀技,我几乎所有能找到的讲解演讲之道、演讲技巧的书籍。曾经有那么一阵儿,我甚至变成了自己讲不好,但能教别人讲好的神人。

  有一天,当我又一次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模拟演讲时,一位同事走进来,一会儿说:“你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了吗?如果没有,这样讲一万遍也没有用。”

  在他的建议下,我采用了“刻意练习”的方法。“刻意练习”是佛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家K.AndersEricsson提出的一套练习方法,方法的秘诀在于重复与反馈。

  首先,练习者需要建立对正确方法的认知。以演讲来说,必须真正去了解什么是好的演讲,而想要达到这一点,仅靠读抽象的书籍是不够的。因此,我找来了几乎所有名家的演讲视讯,反复观看、揣摩其中的精妙之处。有机会我还会去现场听一些名人的演讲,现场感受那种万人欢呼、掌声雷动的氛围。

  接下来,我进行了练习——反馈——练习的回圈训练。刻意练习,是以错误为中心的练习,练习者必须建立起对错误的极度敏感,一旦发现自己错了会感到非常不舒服,然后一直练习到改正了为止。

  无论是模拟练习,还是上台讲课,我开始有意把自己的演讲录成视讯。回到家,再反复观看这些视讯。一开始,看到视讯中的自己会很不习惯,而且会发现很多之前自以为表现良好的地方实际却并非如此。像大多数没有受过播音、形体方面专业训练的人一样,讲到激动处,我会使劲挥舞手臂,幅度大到在镜头上看不到我的脸,只看到一只手挥来挥去,身子也随之摇晃,没有力量;我还会经常重复“这就是说”“也就是说”等口头禅,英语中就是“so…so…that…that…”;对于熟悉的内容,我通常会讲得很快,节奏感不强。而最要命的是,我没有镜头感,无法让听众感觉到我在注视着他们,在关心他们的反馈。

  我把这些需要改进的问题用本子记录下来,不断进行纠正,并且与下一次的公众演讲视讯进行对比,直到某个问题完全不再出现时,我才会把这个问题从本子上抹去。

  经过无数次的练习之后,我不但对于新东方的课堂演讲驾轻就熟,而且还成了一名演讲师,站到了拥有成千上万观众的新东方“梦想之旅”系列演讲的现场。

  我自然算不上天才,对于自己通过一番努力取得的这一点进步,我的感触就是,世界上哪有什么成功的捷径,当你学会把最简单的事做到极致时,成功自然也就离你不远了。

  这一路走来,尽管我对“那么多的道理”有成见,但这并不代表对此我不学习、不懂得,或者不在意。而是我明白,有时候,道理懂得越多,给自己的束缚也就越多。不同的道理之间又常有矛盾,不同的建议之间也会有冲突,心灵鸡汤喝多了,味道也不同:有的咸,有的甜,有的辣。吃多了,肚子会坏,步子会慢,脑子也会乱。况且道理听得再多,也是别人的经验。只有通过实践,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带我前行的,始终是那个看似渺小却埋头苦干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