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宗讳文言文阅读答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2

1. 文言文阅读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

答案:1.D;2.B;3.D;解析:(1) 应解释为动词,拉满。

有使动意味。 (2) B,两个“以”都是连词,可解释为“而”。

A,前一个是代词,自己;后一个是介词,从。C,都是介词。

前一个表示被动,被;后一个引出对象,替。D,都是代词。

前一个是人称代词,自己;后一个是指示代词,那些。 (3) A,被皇后刘氏打了一顿并赶了出去的是庄宗的儿子继岌。

B,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是梁人,不是庄宗手下;庄宗只是应允但并未立刻封两人为刺史。C,“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是指敬新磨知道庄宗当时怒不可解,于是就说反话来替县令解围。

(4) (1)(庄宗)经常亲身和伶人在庭中表演杂戏,伶人因此(受宠)而干预朝政,(国家)于是就到了灭亡的地步。 (2)如今大的功业刚刚成就,还没来得及对一个人论功行赏,却先要把两个伶人封为刺史,这样恐怕会失去天下人心。

(3)但是当时的那些伶人中,只有敬新磨特别善于说笑话,他的言语最别出心裁,只是没有听说有其他的过错和恶行。

2. 文言文阅读题,李严,幽州人也

这里是翻译,下次自己直接百度就行。绝大多数问题都有。

李严,幽州人,初名让坤。在刘守光部下当刺史,后在庄宗部下当客省使。严为人聪明敏锐多才多艺,喜欢骑射,知书善辩。

同光三年(925),出使蜀,对王衍讲唐兴复的盛况,音辞清楚响亮,蜀大臣们听了都做出肃然起敬的举动。衍枢密使宋光嗣设宴招待严,从容谈论中原的事情。严回答说:“前年天子在邺宫称帝,从郓州到汴州,不到十天就安定天下,梁的降兵达三十万人,东到海,西到甘、凉,北边威震幽陵,南跨闽、岭,四方万里,没有不称臣的。淮南杨氏累世强盛,凤翔李公恃先朝旧好,都派儿子入侍,伏首称臣。至于荆、湖、吴越,上贡赋,进珍奇,愿意和各郡一样者,每月都有。天子施之以德政,威震四方,天下形势,必然统一啊。”光嗣说:“荆、湖、吴越我不清楚,如凤翔是蜀的姻亲,这人反复无常,能相信吗?又听说契丹日益强盛,大国能无后顾之忧吗?”严说:“契丹的强盛,能超过伪梁吗?”光嗣说:“比梁差劣啊!”严说“:唐灭梁如摧枯拉朽,况且比它还差劣呢!唐兵布满天下,发一镇之兵,可灭契丹。然而天生四夷,不在九州之内,古代王者都存而不论,是不想穷兵黩武啊!”蜀人听严对答如流更加惊奇佩服。

那时,蜀国君臣昏庸政治黑暗,然而依靠天险自寻安乐,穷奢极侈。严从蜀国回来,报告可以攻取的情报。起初,庄宗派严送名马入蜀交换奇珍异宝充实后宫,然而,蜀的法律严禁奇货运出剑门关,不是奇货而运出的叫“入草物”,因此严没有什么收获而回,只得金二百两、地毯、毛布一类的东西。庄宗听了,大怒说“:物归中国,叫‘入草’,王衍能避免当‘入草人’吗?”于是决定伐蜀。

冬天,魏王继岌伐蜀,派严当三川招抚使,与康延寿率兵五千先行,所过州县都迎降。延孝到达汉州,王衍告知说:“等李严来了就投降。”众人都以为伐蜀的计谋是李严先提出的,而衍怨严极深,不应该去。严听了很高兴,立即骑马入益州。衍见严以妻子母亲相委托,当天就以蜀国投降。严回来后,明宗任命他当泗州防御使,仍然兼做客省使。

后来孟知祥在蜀称霸,安重诲稍加限制,想派个能控制知祥的人,严要求当西川兵马都监。将要去上任,他母亲说:“你以前首先提出灭蜀的计谋,这次去要以死报答蜀人啊!”严不听母劝。以前,严与知祥同在庄宗部下,知祥为中门使,严曾经有过错,庄宗很恼怒下令斩首,知祥叫行刑的人稍缓,进去对庄宗说:“严是小过错,不能因喜怒杀人,恐失掉士大夫的心。”庄宗怒气稍消,命令知祥监督打二十杖放了。知祥对严虽有旧恩,但讨厌他这次来监军。蜀人听说严来,也都恨他。严到后,知祥设酒宴招待从容问他:“朝廷要你来的?还是你自愿来的?”严说“:君命呀!”知祥发怒说“:天下藩镇都没有监军,为什么只安排你到我这里?这是你欺骗朝廷吧?”立即斩了,明宗无法责问,知祥因此公开反了。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12.A 13.D 14.(1)王都、秃馁出兵 御敌 交战,王晏球 督促鞭策 兵士,令他们用 短兵器 杀敌。

(“拒”“督厉”“兵”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贼人的城垒 坚固高险 ,(我们) 只 需要坐收三州租税,抚恤黎民百姓,爱护培养兵士,他们自会 像鱼群一样 (内部)崩溃。

(“坚峻”“但”“鱼”各1分,句子大意1分。) 15.①李霸叛乱,窥见乱兵没披甲胄,果断下令出击;②梁末帝驾崩,当机立断,投降庄宗;③惕隐率兵进犯,天降大雨,仍果断出师迎战。

(每点1分) 【解析】 12. 试题分析:沃:浇。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A.介词,被/介词,替;B.代词,他们/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C.代词,他的/副词,大概;D.介词,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拒”译为御敌,“督厉”译为督促鞭策,“兵”译为兵器 (2) “坚峻”译为坚固高险,“但”译为只,“鱼”名词作状语,译为像鱼群一样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纵观全文内容,第二段中“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第四段中“闻梁末帝 殂 ,即解甲降于庄宗”第五段中“是时大雨,晏球仍即出师逆战,惕隐复败,追至易州,河水暴涨,所在陷没,俘获二千骑而还”都体现了他的果断。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晏球,字莹之,自称是洛都人。年少时遇上战乱,被蔡州贼人抢去,汴州人杜氏收为养子,于是他冒姓杜氏。

王晏球年轻时沉着勇敢能断事,豪爽过人。梁末帝继位,任命王晏球为龙骧四军都指挥使。

贞明二年四月十九日晚上,汴州捉生都将李霸等人作乱,纵火烧杀抢劫,攻打建国门,梁末帝登上门楼抵御。王晏球听说发生事变,先已召到龙骧马军五百人集结在球场,不久乱兵用竹竿挑起浇上油的麻布来焚烧建国门楼,形势很危急。

王晏球隔着门观察乱兵,见他们没有披甲胄,即刻出骑兵进攻,奋力血战,贼众随即散逃。梁末帝看见骑兵讨贼,高喊道:“是我的龙骧勇士吗?”王晏球奏报说:“作乱的只有李霸一部,陛下只需坚守宫城,到天明时我必消灭他们。”

随后王晏球全歼乱军。(王晏球)因功任命为单州刺史,不久率领黄河沿岸军队,任行营马军都指挥兼诸军排阵使。

庄宗进入汴京,王晏球率骑兵入京救援。抵达封丘,王晏球得知梁末帝已死,即解除武装投降庄宗。

天成二年,(王晏球)被任命为北面行营副招讨,率军戍守满城。这年,王都占据定州,契丹派遣秃馁率领骑兵一千多人来援助王都,冲入定州,王晏球领军保守曲阳。

王都、秃馁出兵御敌交战,王晏球督促鞭策兵士,令他们用短兵器杀敌。王晏球告诫他们说:“回头的人处死。”

符彦卿率龙武左军攻击敌人左面,高行周率龙武右军攻击敌人右面,奋剑挥楇,随着手的挥动而敌人脑袋落地,贼军在嘉山下大败,我军追击到城门。不久契丹首领惕隐率精锐骑兵五千人抵达唐河。

这时天降大雨,王晏球仍然果断出兵迎战,惕隐又败,追赶到易州,河水暴涨,淹没契丹军的所在地,王晏球俘获两千骑兵而回师。惕隐率残余人马逃往北方的幽州,赵德钧令牙将武从谏率骑兵拦击,赵德钧分兵扼守各条道路,十来天中,全部俘虏了惕隐以下酋长七百多人,于是契丹就衰弱了。

王晏球围城时间已经很长,皇帝派使者督促攻城,王晏球说:“贼人的城垒坚固高险,(我们)只需要坐收三州租税,抚.恤黎民百姓,爱护培养兵士,他们自会像鱼群一样(内部)崩溃.”皇帝认为他的话很对.王晏球能和将士同甘共苦,所得傣禄、赏赐、私财,全部用来搞劳兵士,每夭备办酒菜,和将校一起会宴,待兵士有礼,军中无人不敬重佩服.这年冬夭,讨平贼寇.自首战到攻克城池,未杀一兵,上下欢心,人们认为他有将帅的才.因功(王晏球)被任命为天平军节度使,不久调任青州镇将,在任上加授兼中书令.长兴三年,(王晏球)死于军镇,享年六十岁.(王晏球)被追赠为太尉.。

4. 文言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1)探究庄宗得到天下,和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

(2)忧患辛劳可以使国家(自己)兴旺发达,安逸享乐可以让自己丧失性命(让国家灭亡),这是非常明白的道理。

小题1:本,探究根源

小题1:语气副词,一定/代词,它;A项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为介词,用;D项为连词,表承接关系

小题1:“岂独伶人也哉?”,使人沉溺的东西还有很多,为国者都应引以为戒

小题1:(1)给分点:“原、所以、其”各1分,句子通顺1分(2)给分点:“兴、亡、也”各1分,句子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为的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枝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王,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者,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到祖庙去祭告,请下那三枝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扔在地上,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还是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为的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没有人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结果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有智慧、有勇气的人常常会因为沉溺某事物不能自拔而陷入困境,难道只是伶人吗?

5. 文言文阅读 优伶 的相关练习,答案,还有翻译

你说的不太清楚,是不是《伶官传序》的练习?下面是原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下面是翻译;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

《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仅只是溺爱伶人有这种坏结果吗?于是作《伶官传》。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1)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兴”1分,“亡”1分,句意通顺1分)

(2)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也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积于忽微”句式1分,“困于所溺”句式1分,句意通顺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函,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小题2:

试题分析:A①他②一定;B难道;C①成为②被;D①的②他。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小题3:

试题分析:由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可知,本文所要论述的是“人事”,所以本文所举之例也是在证明本源在于“人事”。因此,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即本源在于“人事”。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兴”“亡”都是使动用法,使……兴盛;使……灭亡。(2)句中“积于忽微”,状语后置句;“困于所溺”,被动句。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4.D 5.C 6.D 7.(10分,每小题5分) ⑴(史敬思)射死十多个梁兵,恰逢天下大雨,晋王才能和随行的人一同逃走,(通过)从尉氏门上面吊绳子下来而出逃。

(得分点:“会”译为“恰逢”、“得”译为“能”、“缒”译为“用绳子将人或物从城墙上往下送”、“大雨”译为“下大雨”各1分、句子大意1分) ⑵(史敬思的五队人马)抓到几十个梁兵,都杀掉了,各队留下其中一人,放他让(他)逃去,告诉他说:“晋王的大军快到了。”(得分点:“纵”译为“放”、“逸”译为“逃”、“且”译为“将”或“快”各1分、、“梁兵数十”定语后置、句子大意各1分) 【解析】 4. 试题分析: 文言实词的解释,要重视那些在所学课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那些意义与现代汉语中已有较大差异的词语,以及一词多义的词语。

文言实词应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语予以解释,并且要根据该词在某句子中的切实意义给予恰当的解释,以使句子前后语气通畅、意义明白正确为标准。具体分析时,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

D项,将:jiàng,动词,率领。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

C项,后从庄宗入魏博,败刘掞于故元城,累以功历贝、相二州刺史。十八年,晋军讨张文礼于镇州,建瑭以先锋兵下赵州,执其刺史王珽。

所以选C。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

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6.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D项,原文中没有涉及“灭掉了梁太祖”的内容。所以选D。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会”译为“恰逢”、“得”译为“能”、“缒”译为“用绳子将人或物从城墙上往下送”、“大雨”译为“下大雨”“纵”译为“放”、“逸”译为“逃”、“且”译为“将”或“快”、“梁兵数十”定语后置。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史建瑭,雁门人。晋王任雁门节度使时,他的父亲史敬思任九府都督,跟随晋王入潼关攻破黄巢,收复京师,在陈州进攻秦宗权,曾率领骑兵作为先锋。

晋王向东追击黄巢到冤朐,返回时经过梁,在梁的城北驻扎。梁王在上源驿摆酒,只有史敬思和薛铁山、贺回鹘等十多人侍奉。

晋王喝醉了,在梁驿(上源驿)留宿,梁兵在晚上围攻他们。史敬思登上驿楼,射死梁兵十多人,恰逢天下大雨,晋王才能和随行的人一同逃走,从尉氏门上面吊绳子下来地出逃。

而史敬思被梁兵追上,被杀。 史建瑭年轻时在军中任副校,自从晋降服丁会后,和梁在潞州相对峙,史建瑭已是晋军的先锋。

梁兵多次被史建瑭杀死,常常相互告诫要躲开史先锋。梁派遣王景仁进攻赵,晋军救赵,史建瑭率先锋兵经过井陉,在柏乡交战。

史建瑭、周德威共同攻击梁军,大败梁军。因功加检校左仆射。

天祐九年,晋进攻燕,燕王刘守光向梁请求军队增援,梁太祖亲自率兵进攻赵,包围枣强、蓚县。这时晋的精兵都在北方进攻燕,只有符存审和建瑭率三千骑兵屯驻在赵州。

梁军攻破枣强后,符存审把守下博桥。史建瑭把他的部下五百人马分成五队,自己率一队,约定各自捉取梁军割草放牧的人十个到下博会合。

到傍晚,抓到梁兵几十人,都杀掉了,各队留下一人,放他逃去,告诉他说:“晋王的大军快到了。”第二天,史建瑭率领一百骑兵打着梁的旗帜,混在割草放牧的梁军中,在傍晚叩开梁的营门,杀死守门的士兵,放火大叫,斩杀几十上百人。

而梁派出去的割草放牧的人,各自都碰上了晋兵,有的已经不见了,那些被放回来没有被杀的士兵,回来后都说晋军快到了。于是梁太祖在晚上拔营离去,蓚县人追击他们,梁军丢下的粮草武器不可胜数。

梁太祖这时正患病,从此更加严重。而晋军因此能同心协力收复燕,全是他们两人的功劳。

后来随唐庄宗进入魏博,在旧元城打败刘掞,积累功劳历任贝、相二州刺史。十八年,晋军在镇州讨伐张文礼,史建瑭率先锋兵攻克赵州,抓到刺史王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