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请走好离职前的最后“一公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6
前几天和一个刚离职的朋友聊天,朋友字里行间对他前任公司一顿的吐槽。聊到最后我才明白,原来各种槽点,都来自于他离开前的最后一周。

3年来他一直为这家初创企业服务,陪着它从A轮到B轮到C轮,本期望临了也留个圆满句号。可是最终抵不过最后一周的“奇葩”对待,走都走的耿耿于怀。

原来3年前他加入了这家发展中的创业公司做中高管。在服务满3年的时候,他出于个人发展的考虑,向公司提了离职。

由于这3年他的工作表现一直不错,岗位又属于中高层。他的离开得到了公司大Boss的关注,在大Boss多方沟通挽留无效后,最终协商了最后的离职日期。相互约定在他提出离职申请报告后的第2个月的月底才办理手续。

我问他为何要这么久,一般离职提前30天是符合标准的。小于30天的也比比皆是。他表示当时无非念着公司这几年待他不薄。为了过渡顺利,他特意延长了离职交接期,给公司多一个月做缓冲。

很快时间到了约定离职日的最后一周,朋友本想着,最后一周就轻松点做些收尾的工作,和关系好的同事再聚聚、聊一聊也算圆满了。

没曾想让他个人“恶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先是有高层旁敲侧击的表示,即然手里工作交接已经提前完成了,就可以早点“走人”啦!最可笑的是这个高层还是当时在不明确交接是否顺利时,特意要求他能再延长点时间的人。

以上还不算什么,最后几个工作日人事行政人员上赶着的问朋友讨要各类文件柜、办公室,宿舍钥匙,也不考虑他本人还需要使用最后几天。

本来朋友是抱着皆大欢喜的想法来走完最后这段交接期,大家留个好回忆。可是没曾想就是这几天的对待,他就和公司杠上了。

后来我问他,为啥就要硬撑着那几天。要是为钱,也不差这几天。他和我说,那时候想着就是为一口气,他那时也算事事为公司考量,连最后离开都在想减少波动,没曾想公司HR表现的如此不专业,如此的“有事有人,无事无人”的态度。

他想凭什么?

即然你这么“无情”,那也就别怪我“无义”。

最后抱着就是占你公司最后这几天“便宜”,你能奈我何的想法,走到了最后一个工作日,办完手续,然后他头也不回的就直接出了公司大门,觉得么啥好留恋的。

01

可是奇怪的是,在今时今日。但凡是公司,不论规模大小都会要求公司的相关部门做好新人入职培训。为了彰显新人入职培训的重要性,无论在培训市场、商学院公众号、或者各类微课上都有专栏文章、专题课程发布,供所有需要的人进行参阅学习。

大家趋之若鹜的追随,期望通过这些成功经验找到适合自己公司的人员融入模式。

是不是很多人因为都觉得,公司入职的新人才是自家“篮子”里的资产,顺利成章的就是应该被好好对待和照顾;而即将离职的员工,秉着要不了多久就是别人家“篮子”里的资产,即使照顾的再好,再也不会为自己公司带来新的产出,所以怎么样都好。

更甚者有些公司负责人还会觉得离开的人员是对自家公司深深的“背叛”,越早不见越早好。

有甚者,一些公司对待离职员工连最基本的“体面”都维持不住,像亲扫多余物件似的对即将离职的人员进行“清场”。

可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那些离职的员工们真的不能再为曾经服务的公司带来任何价值了吗?

要是有人回答,是的。我想那位小伙伴可能想的有点浅显。

当有人问起“你曾经服务在哪家公司”?

你做为公司的负责人,公司的HR是不是都愿意他们自信而不失兴奋的说出自家公司的名字。

这不就是那家公司最大的成就吗?员工即使离开也愿意为曾经的“老东家”做无形的宣传,这不是最好的品牌推广?

可是发生这样的情景少之又少。

02

为什么在职场里,但凡服务过世界五百强公司的员工,有这么多人愿意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强调自己那段经历。初看也许是500强公司在为他们曾经的员工做背书。可是细想何尝不是他们也在为公司做宣传。即使离开他们也在相互扶持,相辅相成。

所以每个离职的员工,是不是都值得在离开前被好好的对待。只要不是“作奸犯科”或者触碰了“道德底线”的。

可是现状却是如此的无奈。

往往和新人入职的鲜花和掌声相比,人员离开公司的时候很多连句祝福的话都无法收到。更不要说拥有一个像样的“欢送仪式”,或者“欢送聚餐会”。

03

其实在职场里并不是所有人都抱着要自己的公司,像海底捞公司一样,离开的时候还有一份“嫁妆”。更多的人无非希望,在离开的时候能够被尊重。

若是你今天是公司的HR负责人,你也期望给公司服务多年但离职的人员带来点不一样的体验。

1)首先,请大气一点。

何为大气,即不要再纠结于那些人员最后几天的考勤时间点。不要再掐分掐秒的算,是否迟到,是否早退?让双方舒服点,也不要有事没事的在最后几天,时不时的去突击检查他们的工作状态。你要看的不再是现在而是将来,只有离开前的个人舒适度越高才有再合作的机会。更不要再想着在对方离开前,给他们一个“下马威”。

曾经有一个朋友和我说,她碰到的离开前最奇葩的一件事,是她给学员做最后一次内训的时候。尽然有一个新上任的培训主管在她的课堂上公然挑衅,不是插话就是唱反调,最后公然趴培训桌上假寐。遇到这类奇葩,只能侧面说明那家公司的整体素质有待重新评估。其实职场圈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谁又能保证你们今后不再见面,不再合作,不在成为合作伙伴。“凡事留有余地”这句话永远不要只留在表面。

2)再次,请主动一点。

若是大家已经协商好了最后工作日,请HR的人员可以提前主动告知当事人离职手续的办理流程,若是觉得当面沟通还有些尴尬,可以给一份简易的离职Tips。

不要等着最后一个工作日,当事人要再去询问,满场子的找人签字审批确认细节。

有人会说:离职手续办理,新人入职培训的时候早培训过了何必重复。可是遗憾的事,一般没有人会抱着入职即离职的想法,所以正常情况人一般只听他/她想听的内容。

在为公司服务了一段时间之后,当时那些内容估计早忘在九霄云外了。谁还记得清楚在他/她当时并不重要的事。所以有份Tips,大家都可以减少负担。

3)然后,流程及时并简化一点。

现在已经是互联网时代,离职环节很多在线即可完成。即然可以在线就不要线下。离开前的最后一天,也许是当事人情绪最敏感的时候,让他/她过多的去接触周边人员,不论曾经合作的愉快还是不愉快的。其实内心都会有起伏,触景伤情这事是个人估计都比较难克服。

团队负责人那时候还要故作坚强的安慰一番,其实内心也不舒畅。那更不要论最后一天光是看着那张流程签字表“满世界”的找人签字这件事本身就是心累。

4)最后,请温情一点。

只要不是“作奸犯科”或者触碰了“道德底线”的人员。无论主动或者被动离职人员对于曾经服务的公司都是有一定感情的。请给他们一些祝福或者留念。

公司每年一般都会给自己的客户这样或者那样的纪念品。可是很少有公司会特意为自己的离职员工定制纪念品。其实礼品的价值未必需要多高,也未必需要多精美。只要这些物品上若是带上公司的logo这意义足已。若是公司没有这个预算,离别寄语也是很让人期待。文字是记录过去、现在、未来最好的体现。不要吝啬你的话语,你今天所做的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相见”也是为了将这样友善的行为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可能会有人告诉我,这以上四点都太小太细节。我们要学就学大的,学海底捞有“嫁妆”,学阿里有“校友群”,学京东定期组织聚会逢年过节“回家看看”。能学会这些固然好,但是每家企业有每家企业的实际情况,很多成功的经验永远不能生搬硬套。找到适合自己的,从小事开始,相信细节决定成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