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过程中,是书本理论重要,还是经验重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5-12
经验相对更加重要。
所谓实践出真知,很多事情都是通过经验来的。育儿过程更加需要经验来指导。比如,孩子哭闹的时候,有可能出现的原因,都是根据经验去判断的,而不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去看书,这样就是书本育儿,不是经验育儿。
第2个回答  2020-05-12
这个问题不能太绝对。
不能照搬照套,
家长们应提高鉴别能力,
多向老人请教还是必要的。
书本和网络上的信息可以作为参考,
但不能机械地照搬,
长辈积累了丰富的生活和育儿经验,
这些都是很宝贵的财富。
他们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育儿经验,
经验比育儿书里空洞的理论更实用可信。

很多父母原来认为孩子大学毕业成家后,
自己就可以脱手,
就可以安度晚年了,
但是没想到的是对于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的孩子,
结婚意味着他们父母还将更累,
许多父母她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独立,但是作为父母又不忍心看到他们吃苦!孩子出生了,尽管有的老人年老体弱还是强打精神应付着。
有的妈妈找专职保姆来看护,保姆的到来确实解决不少问题,但是家庭教育问题随之而来,给家庭带来新的矛盾,父母只有周末或下班时间亲近孩子与父母产生疏离感,久而久之孩子与父母不亲!
有的妈妈把孩子完全寄养在父母家里,妈妈们陪伴孩子时间减少,往往把高消费当成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却注重对孩子的精神付出。孩子从小靠爷爷奶奶带,容易导致隔代爱,新妈妈也体会不到养儿育女的辛苦,以后更不会帮着下一代带孩子,家庭育儿将面临断代!
父辈们在帮助孩子照顾孙辈时,切记不要大包大揽,主要问题还需要年轻人自己去处理,这样对于家庭的和谐相处十分重要!希望长辈对子女多一些解放,不要大包大揽而要舍得放手让他们学者走自己的路自己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爱。
人的一生,母爱占有重要的位置,母亲是孩子第一位老师。既然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就必需对他负责,要正视自己的责任,学着照顾多动手,不仅要养,更重要的责任在于育儿。要立自强,亲力亲为地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边学边干!
要用于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与义务,明确身为父母的角色陪伴孩子一同成长这也是宝贵人生经验的积累。不能认为父母有责任和义务帮助自己是应该的。
生儿育女是一个家庭的幸福美满密不可分的,因此已成为父母的应该切实承担起自己在这方面的家庭责任,同时完善自己,完全可以边干边学。
应该是以孩子为本,只要孩子吃得香、情绪好、睡得稳,身体状况正常,就没有必要非要按照书上说的去做,千万不要被育儿书绊住了手脚,要总结摸索出最适合自己宝宝的喂养方法。
对于新妈妈来说育儿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每个新妈妈要学会调整自己的角色变化,要理性的处理自己在养育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新妈妈要理论加实践,边实践边摸索,吸取前辈的经验,加强自身不足。用最佳心情来养育自己的孩子
第3个回答  2020-05-12
在育儿过程中肯定是经验比较重要,因为很多学育儿书籍的人,并不一定是有很强的实践。育儿经验都是在陪伴宝宝成长的过程中所吸取的经验教训,这是写书的作者所欠缺的地方。每一个婴儿他的性情和特点都不一样,根据不同的家庭环境长大的,宝宝脾气秉性,生活习惯以及教育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按书本上的方法去教育和养育小宝宝是不可取的。但是可以结合书本的理念来应用到实际当中,灵活应用,说不定还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宝宝的成长更加健康快乐,让妈妈的和家庭成员能够更轻松的陪伴宝宝成长。
第4个回答  2020-05-12
经验重要,书本是理论,而经验是实践过后得出的。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实践。所以经验更重要。
第5个回答  2020-05-12
对于儿童来说,书是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的一扇窗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但是,如何使孩子爱上读书呢?我简单归纳了以下几点:
  一、精心为孩子选择图书
  (一)在不同的阶段给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是十分必要的。婴儿时期主要是对一些形状色彩的感知,我给孩子选择的是布书、“撕不烂”图书系列;到了两三岁,我主要选择像《幼儿画报》《不一样的卡梅拉》《弗洛格的故事》这样色彩鲜艳,文字较少的图书,由于图画较大故事简单有趣,孩子容易产生阅读的兴趣,同时又可以向书中的主人公学习美好的品质,获得情感体验;而五岁以后,儿子的识字量过千,像《窗边的小豆豆》《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这样没有一张插图的图书都可以独立阅读了,这时候我适时的给他加入了一些少儿版的中外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鲁兵逊漂流记》等,儿子很是喜欢。
  (二)不要用“有没有用”来衡量一本书该不该看。在书店选择图书的时候,我经常听到有的妈妈说“某某书没有用,别买了”之类的话,我觉得用大人功利的眼光去判断一本书有没有价值是非常错误的。老公在孩子两岁的时候就给他买了一套《儿童百科全书》,他觉得很有用,其实里边的内容庞杂甚至艰涩难懂,毫无趣味性,儿子至今也没读下去,便束之高阁了。有一段时间儿子迷上了《喜羊羊与灰太狼》,吵着要买,按理说这部动画片已经看了N遍了,再买书实在有点浪费,可架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于是我在网上一下子给他买了35本,可是我发现,无论儿子这一天看了几本,从来都是按顺序1-35整整齐齐的摆好,书页也没有一张是折过的,爱护的很好。我忽然觉得,孩子体验到了阅读给他带来的快乐,我无意中保护了孩子阅读的兴趣,就是这套书购买的意义。现在我每个月都给孩子买一本《漫画PATRY》,我不认为看漫画有什么不好,让幽默调侃一下生活,快乐会多一些。
  二、亲子共读,为孩子营造好的读书环境
  (一)最好有一个读书的固定时间。孩子的模仿力很强,家长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一个爸爸每天忙于搓麻,妈妈沉溺于看韩剧的家庭是很难培养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的。于是孩子出生后,我们家很少看电视,每天晚饭后,七点到八点半的时间,便是我们家固定的读书时间。孩子三岁前,是我们念给孩子听,而现在的儿子早就独立阅读了。经常是我读杂志和小说,老公读《体坛周报》《世界博览》和一些传记文学,儿子则是不厌其烦的把他“宝库”里的书一遍又一遍的看了又看,有时是一本《封神演义》,有时或许是《三毛流浪记》,有时甚至是一本《国际象棋攻杀手册》。三个人谁也不说话,都沉浸在自己的阅读世界中,津津有味,其乐融融。有时,我还调侃的说上一句:“嗬,咱们还真是学习型家庭啊!”
  (二)与孩子交流阅读的内容。有的教育家主张让孩子读完书以后复述一下书的内容,据说可以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但我认为这样做会给孩子的阅读增加压力,当孩子知道他读完一本书之后还要面临着对他记忆和表达的考量,他还能全身心地投入阅读之中吗,久而久之他还会对阅读有兴趣吗?所以我认为绝不可以逼迫孩子去记忆去复述,即使想达到这样的一个目的,也要做得不露痕迹。比如有一次我儿子说道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我就故意问:“你知道他过的是哪五关斩的是哪六将吗?”儿子答不出,下次再读书的时候,读得更细了甚至又出题来考我:“妈妈,你知道荆州先后是谁占领的吗?”这种互问互答的方式很容易得到孩子的喜欢,当他答对所有的问题而难倒了大人的时候,那就更得意了。一次儿子当老师,考我们两个大人《神奇校车》上的知识,如:“按顺序说说太阳系九大行星的名称”,“有哪些行星有光环?”“最大的行星是地球的几倍?”“天王星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我们全都答不上来,而儿子为了难倒我们要在书中去发现知识点,在给我们讲解的过程中又巩固了这些知识,这样,既能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又让孩子体会到了多读书的成就感。
  作为家长,我们的知识和经验是有限的,我们没法教给孩子更多,所以我们应该把阅读这种终身受益的技能传授给孩子,让书香浸润孩子的心灵,让阅读为孩子的成长插上翅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