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各类修行方法详细介绍分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12
一、三论宗:印度中观学派,以龙树、提婆的中观思想为主,传入中国后,以《中论》、《百论》、《二十门论》三部论立名为三论宗。主要思想是阐述般若思想,也称为“般若宗”或“性空宗”。三论宗在印度以中观学派的名称广泛传播,传承上主要是师资授受相传。
二、唯识宗:由印度弥勒、无著、世亲创立。主要依据有《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因依《瑜伽师地论》为根本教典而立的宗,故叫瑜伽宗。慈恩寺的创立与玄奘有关,玄奘在慈恩寺所建译场是翻译佛典的基地。窥基在玄奘圆寂后,回到慈恩寺研究唯识学经典,撰写了大量注疏,被称之为“慈恩法师”。唯识宗之所以能成立且被称为“慈恩宗”,与窥基的成就有很大关系。慈恩寺是唯识宗的祖庭,地位无可动摇、举世公认。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新时期复兴唯识宗以便恢复慈恩寺的祖庭地位。
三、天台宗:以鸠摩罗什译的《法华经》、《大智度论》、《中论》等为依据,吸收了印度传来的和中国发展的各派思想,重新加以系统地组织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因创始人智顗住在浙江天台山而得名。以五时八教为总纲,以一心三观、三谛圆融为中心思想。将释迦如来所说的经教划分为五个不同的时期,称为五时教,主张佛陀所说的经教不出这五个时期的范畴,所以叫五时。八教分为化仪四教和化法四教,化仪四教为顿、渐、密、不定;化法四教为藏、通、别、圆。三观是修行的观法,即空观、假观、中道观。三谛圆融:真谛、俗谛、中道谛叫做三谛;此三谛举一即三,虽三而常一,说三说一是圆融无碍的,所以叫圆融三谛。一心三观,三谛圆融是圆教的教义,说明诸法无碍,事理圆融。天台宗以自宗为圆教,别的宗属前三教。此宗总结了以前各派的思想,将佛教教义加以精密的调整,发展了大乘圆教理论,展示了中国独创的大乘思想。
四、贤首宗:以鸠摩罗什译的《华严经》为根据,对《华严经》有深入的研究和精辟的阐发,是在前人三论、天台、慈恩、地论师、摄论师等学说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思想体系。创始人是七世纪末的贤首国师法藏,所以叫贤首宗,又名华严宗。此宗以五教来判摄整个佛教,以六相、十玄、三观为它的中心思想。五教一是小教,即声闻小乘教;二是始教,即大乘开始初级阶段的教义;三是终教,即大乘终极阶段的教义;四是顿教,即大乘中顿超顿悟的法门;五是圆教,即圆满无缺,圆融无碍的理论。此宗把佛教分作浅深不同的五种教义,比前天台宗多加一种顿教,所以称为五教。六相是: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这六相既同时表现在一切事物中,也同时表现在一个事物中。无论在一切事物中或在一个事物中,都是相反相成、同时具足、互融互涉、彼此无碍的,从此可以揭示出法界缘起的道理。十玄门是:一、同时具足相应门,二、因陀罗网境界门,三、秘密隐显俱成门,四、微细相容安立门,五、十世隔法异成门,六、诸藏纯杂具德门,七、一多相容不同门,八、诸法相即自在门,九、唯心回转善成门,十、托事显法生解门。三观一是真空绝相观,二是事理无碍观,三是周遍含融观。六相、十玄、三观的建立,阐发了《华严经》的法界缘起、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无尽圆融的教义。六相、十玄是就所观的法界之境说的,圆融三观是约能观之智说的。这种重重无尽、法界圆融的思想,虽说导源于《华严经》,而实际为中国所独创,它的法界缘起、一切无碍的学说大大发展了印度传来的大乘思想。
五、禅宗:主要以鸠摩罗什译《金刚经》为依据。禅宗的禅是禅那的简称,汉译为静虑,是静中思虑的意思,取自《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般叫做禅定。此法是将心专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参究,何为本来面目,于念念之间用功,以期证悟本自心性,这叫参禅,所以名为禅宗。禅的种类很多,有声闻禅、有菩萨禅、有次第禅、有顿超禅。禅学方面,在中国有一支异军特起,那就是所谓"教外别传"的禅宗。这个宗所传习的,不是古来传习的次第禅,而是直指心性的顿修顿悟的祖师禅。此宗的禅法是在六世纪初由印度的菩提达摩传来的。
六、净土宗:以鸠摩罗什译《阿弥陀经》等提倡观佛、念佛以求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为宗旨而形成的宗派,所以名为净土宗,尊东晋慧远法师为初祖,善导大师为二祖。此宗的特点,简单易行,三根普被,能摄受广大群众,有念佛法门、十六观法门等,依生前发心、修持不同,往生又有九品往生的分别。修学此宗只要信愿具足,制心一处,一心念佛,始终不怠,临命终时,就可往生净土,即便犯五逆恶罪,若命终时能至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十声,命终亦能下品下生至西方极乐净土。当然平时也要持戒诵经,广行众善以作助行。
七、律宗:主要是以鸠摩罗什译《十诵律》主要是学习和研究戒律的。由于此一宗的盛行,中国僧人们在修学大乘的戒定慧三学中,仍然重视出家声闻乘的戒律。戒律有声闻戒、有菩萨戒,这里所讲的律宗,是依声闻律部中的《四分律》,由终南山道宣律师一系所立的律宗。就戒条戒相说,有五戒、十戒、具足戒之分。五戒是出家,在家佛弟子共持的戒;十戒、具足戒是出家弟子的戒。各部律藏不只是戒相和制戒因缘,更大的部分是僧团法规、各种羯磨法会议办事、出家法、授戒法、安居法、布萨法、衣食法,以及日常生活小事,都有详细规定。
八、密宗:主要是中国唐代不空译的《金刚顶瑜伽真实大教王经》,在八世纪时由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传入中国,从此修习传授形成密宗。此宗依《大日经》、《金刚顶经》建立三密瑜伽,事理观行,修本尊法。此宗以密法奥秘,不经灌顶,不经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示别人,因此称为密宗。修法时,修行者要身作本尊的姿态,手结印契,口诵本尊真言,意作本尊观想或种子字,务使自己的三业与本尊的三密相应,名为瑜伽修法。如果修成,可以即身成就本尊之身。此宗最高理论还是以性空无相的法性理体为基础,所谓阿字本不生,不生就是空义。
扩展资料:三论宗在中国的弘传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1、传译时期:为东晋(401—441)时期。主要以罗什为主,有弟子僧肇、僧叡、昙影等人,主要以翻译经典为主。也是印度中观思想最早传人中国的历史见证,是三论思想在中国最早的出现。2、渐隐时期:为南北朝南齐(441—480)时期。自僧肇等人以后的一段时间,中观思想时隐时现,也无明显的师资传承。主要有河西道朗等人在关内讲说罗什的般若思想,没有明显的师徒相承关系。3、复兴时期:(弘传时期)为南北朝梁陈(481—580)时期。此时有高丽(陈羯)